分享

入股种蔬菜 农民“三头得”(已核)

 中人364 2021-11-15

                                   入股种蔬菜  农民“三头得”

       年轻人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下老人,田地无人种咋办?地里光靠种粮食,利润不高难致富咋办?这两个“咋办”,是时下农村普遍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制约农民脱贫致富的瓶颈,许多村组干部对此棘手和头疼。然而,夷陵区龙泉镇青龙村“两委班子”,为破解这两个“咋办”,煞费苦心,想出了较好的招数。

       2011年下半年,湖北省“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启动后,村委会与工作组一起分析村情,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决定发挥本地地理优势,筹建“宜昌市兴龙蔬菜专业合作社”,他们按照“土地有偿租赁,集中连接成片,股份制式经营,自愿入社入股”的原则运作。经过酝酿研究,决定把蔬菜基地选定在组,初步规模150亩,由合作社以每亩每年700元的价格向农户租赁。凡自愿加入合作社的农户,村、组干部每户交1万元入股资金,一般农户交2000元股金,用作启动资金。入社入股的人叫做社员或者股东。目前已有股东15户,计划在适当的时候扩大规模和发展股东。合作社规定,凡是蔬菜种植、田间管理、采摘销售等工作,优先安排股东家里的人去做,每天付工资50元。另外,每季蔬菜销完之后,拿出除去成本后30%的现金用于分红,下余的钱留作扩大再生产。股东们高兴地说,我们土地流转得租金,参加种菜得工钱,每季还可分红利,这真叫做“三头得”呢。

         合作社的组织机构是理事会,村党支部书记邓远清任理事长,统管全面工作,下设理事5人,分别负责生产、质量、资金管理等工作。为了有利于管理,还制订了合作社章程。因为蔬菜种植技术含量较高,又聘请了镇农技站的两位技术人员作常年技术指导。

       他们种植的蔬菜全是选用本地栽种而 俏销的优良品种。谈到销售问题,邓理事长说,三种渠道,一是合作社与农贸超市对接,一步到位。二是定点配送,比如给大型企业、大工地、大餐馆送菜。三是与宜昌市金桥蔬菜批发市场挂钩,签订购销协议。

       从邓任理事长的语气和神态中可以看出,他对合作社的前景充满信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