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亏欠的,已经还清了。

 半窗晴日 2021-11-15

花了两个晚上的时间,读完了海莲的《查令十字街84号》,本来一晚上就能读完的,可是,我真舍不得一口气把它读完啊。

每次看完一本好书我都会怅然若失、整个人木呆呆的,魔怔了一般。

这个普通的伦敦门牌号码,全世界爱书人心中的圣地是基督徒心中的耶路撒冷,是犹太人心中的哭墙

多少人慕名前往,我也不能免俗,在朋友圈发了“有生之年,定要去一趟伦敦中西二区查令十字街84号,mark一下。我一个人在房间里看得时而忍俊不禁、时而哈哈大笑,读书真是'以读攻独’啊。”

昨晚,我手欠,搜了一下,查令十字街84号的那家书店是否还在?看到好多书友慕名前往,然后发现旧址居然变成了一家必胜客!!!我第一反应是——丧心病狂、不可理喻、难以接受啊。

过了一会儿,又略微释怀了,实体书店的下场,大部分如此吧。海莲的这本书和全世界书友的爱居然也拯救不了它。

 就像,上周我路过佛昙,发现儿时每周都要去买书的佛昙弘文书店,旧址居然变成了一家国际幼儿园。看着那栋陌生而崭新的幼儿园,我有点生气又有点失落,仿佛自己儿时的记忆被人随意篡改了。

一本小说居然靠书信来往就能撑起来?这样的小说能好看吗?查令十字街84号告诉你,可以的。这部小说几乎颠覆了我对小说的认知。

故事情节简单极了,没有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各种反转,但是却让人舍不得一口气读完。

穷困的单身女作家海莲受不了纽约昂贵庸俗的旧书店,便按照《星期六文学评论》上的地址,给位于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的马克斯与科恩书店写了一封信,求购一些古旧而便宜的二手书。这天是1949年10月5日。

没承想,回信和海莲想要的书真的来了,海莲如获至宝、欣喜若狂。双方的信任很快达成,书店经理弗兰克勤勤恳恳为海莲寻找各种刁钻古怪的好书。

从此,海莲和弗兰克隔着大西洋鸿雁传书,信的内容不再只是买书和卖书,两人一起讨论文学和生活,两人的见解、学识、趣味是那么相近且默契,在长达20年的通信中,虽然两人素未谋面,肉体的距离隔着几万公里那么远,但是,心与心的距离却那么近。

虽然海莲和弗兰克未曾谋面,但是谁说他们不是“灵魂伴侣”呢?这种彼此同频的懂得,早已超越了世俗意义上的爱。

海莲是个率性有趣、不拘一格的姑娘,以写剧本为生。而弗兰克是个正经严肃的英国绅士。海莲写给弗兰克的信风趣幽默又亲昵娇嗔,而弗兰克的回信克制而一本正经许多,海莲的信可读性可比弗兰克的大多了。

令人感动的是,在长达20年的通信中,海莲和书店里的6名店员、以及弗兰克的妻子诺拉、弗兰克的邻居老太太都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当海莲得知战后的英国实物配给困难,肉和鸡蛋的供应极为紧张时,本身并不富裕的海莲,仍然慷慨友善地为弗兰克他们寄去当时英国平民要靠分配才能拿到的肉和鸡蛋,而且确保店里每个员工都能够分到足够的食物,甚至还能拿回家与家人共享。

店员们和诺拉、邻居老太也用真挚的情感回馈了海莲,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在一封又一封信中流淌。素不相识的他们,写信教海莲如何做美国吃不到的布丁、送了一块做工极好的布料给海莲当圣诞礼物、全体店员送她一本书而她恰巧在生日那天收到、大家多次邀请海莲到伦敦玩,每个人都愿意在家里为她腾一间房,随她住多久都可以……

每当我想到这些事都真实发生过的时候,内心都感动得一塌糊涂。

一个城市对我们来说之所以特殊,不就是因为那座城市里的人么?否则,一个城市不过是几条巷道、几间房子的组合。城市本身是冷冰冰的,还好,那些我们惦念的人,给予了那座城市温度与记忆。

海莲一直计划着伦敦之行,却因为囊中羞涩一直搁浅。本来伊丽莎白女王登基那年,海莲好不容易攒够了钱,想去伦敦看看书店看看弗兰克。眼看可以成行,但她的牙逼着她留在了纽约昂贵的看牙费用使海莲的口袋“一夜回到解放前”

海莲咬牙切齿给弗兰克写信:“我陪着我的牙,而牙医却在度蜜月,他的结婚费用是我出的……看来,伊丽莎白女王只好在我不在的时候登基了……”

看得我简直急死了。我真想隔空穿越过去,替海莲赞助了伦敦之行的旅费。我可以不去伦敦,但是我多希望你能去看看“你的书店”和“你的弗兰克”啊!

我梦到那儿的次数太多了。”海莲为了看伦敦的街景,她甚至特意去看了英国许多电影。念念不忘,却没有回响,唉。终究,她还是没能在弗兰克活着的时候,来到他的城市、看看她魂牵梦萦的书店、走过弗兰克走过的坊巷。

海莲爱书爱得如痴如醉。我们活在一个诡异的世界——这么漂亮,又能终生厮守的书,只须花相当于看场电影的代价就能拥有;上医院做一副牙套却要五十倍于此。唉!如果你们依照每本书的实际价值去标价的话,我肯定一本也买不起。

相比一本书能给人们带来的精神享受与心灵的震撼,实体书定价的确太便宜了。吊诡的是,饶是书这么便宜,书店却一家又一家的倒闭,人们却依然不买书。

我始终不真正明白人们为什么不买书?这不是全世界最便宜的一样东西吗?一个人类所曾拥有过最聪明最认真最富想象力最伟大的心灵,不是用吃一顿平价午餐的支付,就可得到一个美好的洞窟,以及一个由此连通的完整世界吗?

一张电影票的价格等于2本书,一顿自助餐的价格等于4本书,一件时装、一个名牌包包的价格,更是等于无数本书。然而,人们对名牌包包、时装、美食趋之若鹜,而书店却日渐撑不下去,唉,怎么说呢。

从性价比的角度来看,书简直是世界上最便宜的东西好么!

说来惭愧,现在的我,也极少买实体书,都是通过各种APP来看书。读完这本书,我内心隐隐觉得,我欠那么多可爱的作者无数本书啊!

正因为爱书,海莲认为,店员们送给自己的那本书比自己送给他们的大量的肉和蛋贵重多了。我打心里头认为这实在是一桩挺不划算的圣诞礼物交换。我寄给你们的东西,你们顶多一个星期就吃光抹净,根本休想指望还能留着过年;而你们送给我的礼物,却能和我朝夕相处,至死方休;我甚至还能将它遗爱人间而含笑以终。”得是多么可爱的人,才能说出这么睿智的话啊?

食物穿肠过,好书却永恒。

我真的太喜欢海莲了。她在通信中的言谈举止渊博又可爱有趣至极。弗兰克也被这样可爱聪慧博学的海莲吸引了。虽然弗兰克写的信都是那么一本正经,但是,他克制的背后,何尝不是带着怜惜?

正如,店员们悄悄地给海莲写信说,“不要告诉弗兰克我给你写信了,弗兰克会不高兴的……”、“弗兰克在心里认为你是'弗兰克的海莲’呢!”

哈哈哈,弗兰克的“小心机”,被“猪队友”们泄露了。海莲收到店员们的信,内心该是欢喜的吧?

如果你从下个月起每个星期都能携家带眷乖乖上教堂,我会十分感激你。请一起为布鲁克林道奇队全体球员祷告,祈祷他们身强体健并获天助神力。要是他们打输了世界大赛,我也不想活了,到时你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我的偶像要是输了球,我也不想活了,你看着办吧。这不是女孩子的撒娇么?

而弗兰克这个耿直boy何尝不知晓?他果然乖乖为海莲的偶像球队祷告了。

弗兰克·德尔,你在那儿究竟干什么?你什么都没干,你只是闲坐着!我的利·亨特在哪里?我的《牛津诗集》在哪里?……你把我冷落在这里,坐在图书馆中,在那些不属于我的书上写着长长的眉批,总有一天他们会发现,会把我的图书卡收走!

买不到想要的书,海莲小姐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弗兰克明明费劲地出入各大宅邸、集市去搜寻海莲想要的书,但是,他只字不提自己的努力,仍然哄着海莲。

唉,这下子你该明白了吧,弗兰克,这个世界上了解我的人只剩你一个了。”海莲其实早就把弗兰克引为知己了,否则,她不会这么娇嗔而任性。她知道她的撒娇有人接着,所以她才敢把嬉笑怒骂肆意流露出来,把真实的心完全敞开。

害羞的弗兰克的反应也很有趣,他收到这封信,没直接回应,只是在信的末尾,悄摸摸加了三个小字——“想念你”。

一切看来都那么正常,正常到两人相识二十年却缘悭一面,正常到两人通信数百封而未涉一个“爱”字。

我简直不晓得一本书竟也能这么迷人,光抚摸着就教人打心里头舒服。我对海莲的这种感觉感同身受。收获一本来之不易的好书,光是看一看、摸一摸就令人心满意足,轻手轻脚翻开来,甚至舍不得快速看完,因为要最大程度延长那种享受的过程,那种幸福感,不足为外人道也。

怪不得毛姆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小型避难所”。

深以为然。养成阅读的习惯等于为自己筑起一个牢不可破的避难所,几乎可以避免生命中所有的不如意。即使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是翻开书籍,嗨,有书可读足以慰平生,管它现实世界如不如意呢?

猝不及防的,海莲接到了一封和以往不一样的信,海莲打开一看,信里居然是弗兰克的讣告。

弗兰克怎么可以这样毫无预兆、猝不及防地死了呢?害我差点哭出来。

海莲还没去见你呢?弗兰克你怎么可以死了?

有生之年,狭路相逢,却未曾谋面。

唉。

弗兰克的女儿希拉继续给海莲写信。再多的悲恸亦无济于事。虽然父亲生前从未拥有财富、权势,但他始终是一个快乐自得又具有丰富内涵的人,我们应该以拥有一位这样的亲人而深感欣慰。

希拉既是在安慰自己,也是在安慰海莲吧。漫长的20年里,海莲在自己父亲心里的重量,女儿怎么可能不知道?

以及,还是要多读书啊,这样以后我们死了,好歹在孩子心里,才能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人。

弗兰克死后,太太诺拉写信给海莲说:“不怕你见笑,有时候我还会嫉妒你。因为弗兰克生前如此爱读您的来信,而你们俩似乎有许多共通点;我也羡慕您能写出那么好的信。弗兰克和我却是两个极端不同的人……像我这样要一辈子孤寂以终的人想必大有人在吧。

没有人喜欢孤独,只是刚好没有遇见懂得罢了。

孤独的内心,其实只是缺少一座叫做“懂得”的桥梁而已。

诺拉何尝不知道,弗兰克和海莲才是彼此懂得的人。海莲的学识、谈吐、三观和弗兰克那么相似而契合,作为弗兰克的枕边人,诺拉何尝不羡慕甚至嫉妒着海莲?

而诺拉和弗兰克的婚姻里,大约是没有懂得的罢?

他们在婚姻里,其实是各自孤独着吧。因为如此,诺拉才会说,像我这样要一辈子孤寂以终的人想必大有人在吧。

这也是无解的事啊。

其实,多少普通人的婚姻里,那躺在同一张床上的人与人之间、心与心之间,横亘着无法跨越的山海。

世间平凡夫妻里,两个人一起孝顺老人、抚养幼儿、买房买车并不难吧?

但是,拥有彼此磁场相近、心意相通、频道相同的婚姻,大概是很难的吧。

我说的话,你接得住梗;你说出口的,恰似抢了我的台词那般精准。

多少平凡的夫妻,没有这么幸运,能够彼此互相懂得、心灵恰巧就在同一个频道上。

海莲终身未婚,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弗兰克。

其实是的吧,女人一旦遇到过三观、学识、灵魂高度契合的人,哪里还看得上其他人?

诺拉对海莲既有羡慕,但是更多了一丝惺惺相惜,两个素未谋面的女人,为了同一个男人,想念着固守着,却丝毫没有不悦。

海莲悲痛欲绝。那个世界上最懂她的人,已经被死神抢走了。海莲把这一场跨越20年的相遇相知写成书,正如译者所说,这一切便不容易再失去一次了,甚至自此比她自身的生命有了更坚强抵御时间冲刷的力量——人类发明了文字,懂得写成并印刷成书籍,我们便不再徒然无策地只受时间的摆弄宰制,我们甚至可以局部地、甚富意义地击败时间。

人短暂的一生在宇宙的历史长河里,微不足道而书籍却能成为人类永恒的记忆这记忆超越了我们短暂的一生可以世代流传,不随我们的肉身朽坏。

因为书籍,人类在某种意义上战胜了世间。

海莲和弗兰克是幸运的。即使,他们看似没有缘分,但是,他们的感情,早已超越了世俗意义上的爱了。他们何其幸运,能在茫茫人海,遇见一个能“纸上谈兵”的人?遇见一个愿意提笔将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写下来,贴上邮戳、穿越山海去见你的人,何其幸运!等待一封信的那些日子,似乎都变得格外诗意而有意义。收到信的那瞬间,内心肯定是雀跃的。

而这些,都是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所无法给予的。

正如译者所说,一旦交流变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翘首引颈、两两相望,某些情意也将因而迅速贬值而不被察觉。我喜欢因不能立即传达而必须沉静耐心,句句寻思、字字落笔的过程;亦珍惜读着对方的前一封信、想着几日后对方读信时的景状和情绪。

伤感的是,现在在微信、qq等即时沟通的时代,你耗心费力手写的信,却太容易被寄丢了。之前我写给朋友的信,等了几年,不知道遗失在哪一个邮筒了。丢失会大大打击写信的积极性。但是,每当我现在闲着打开那一整抽屉的信时,内心依然是满满的富足感。我深知,那看似薄薄的几页纸里,承载着厚重的情谊。

“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海莲如是说。

海莲亏欠查令十字街84号的,不止是店员和女孩们的翘首以盼,不止是一场终未成行的谋面,也不止是一场跨越20年的“好久不见”吧,不过,她亏欠的,她早已用《查令十字街84号》这本书偿还清了。

多恩说,“全体人类就是一本书。当一个人死亡,这并非有一章被从书中撕去,而是被翻译成一种更好的语言。”

我想,当相遇相知以另外一种方式呈现时,那一章也并非被撕去,而是翻译成了一种更好的语言。

上帝派来的那个译者,一位名叫懂得。还有一位,名叫怀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