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兄弟

 半窗晴日 2021-11-15

前几天看完了余华的小说《兄弟》,这是让我无从下笔的一本书。

前半部的压抑和痛苦看得人抓心挠肝的,不忍看下去;后半部的荒诞不经和赤裸的欲望,让人看了又有不适和刺痛感。

这是余华最具争议的小说了吧,喜欢它的人和讨厌它的人一样多,但是却是余华大卖的小说。

余华的小说,总是能最大程度地还原时代的原貌。从《活着》到《兄弟》还是《许三观卖血记》,莫不如此。他是一个冷静克制的旁观者,擅长讲述时代的悲剧,明知会刺痛读者,他还是要把爱与希望毁灭给你看。

小说《兄弟》发生的四十年中,中国经历了欧洲四百年才经历的跨时代的变化,余华把文化大革命那种血腥、残暴、压抑、冷酷、人性的泯灭描写得淋漓尽致。

上半部那种不忍心往下读却又被精彩的情节吸引着忍不住往下读的感觉,就像你明知伤口结痂快好了,却还是忍不住去玩痂玩到伤口破了血淋淋的感觉,又痛又爽。

又痛又爽,就是读余华小说的感觉。那种痛在于悲剧不可避免的发生,那种爽在于小说精彩纷呈的情节,高潮简直一个接一个,看得你欲罢不能。

有人说《兄弟》是中文版的《追风筝的人》,其实两本书的感觉还是很不一样。《追风筝的人》里,阿米尔和哈桑始终是不平等的,哈桑单方面无怨无悔地为阿米尔付出和牺牲。而《兄弟》中,李光头和宋钢,在宋钢娶了刘镇第一美人林红时,两人彻底平等了。

李光头尚在娘胎时,他生父就因为在厕所偷看女人屁股而掉进粪坑淹死。从此,老实善良的母亲李兰在自卑蒙羞的时光中度日,直到后来与丧偶的宋凡平结合,李兰才从自卑的阴影中解脱。

当时李光头六岁,宋凡平的儿子宋钢则是七岁,异父异母的兄弟两人相亲相爱、形影不离。宋凡平是个幽默勇敢、善良正直的生活家,渊博的宋凡平简直无所不能,他是余华小说里难得的完美的父亲和丈夫。

这个重组家庭的一家四口渡过了甜蜜平静的短暂时光。宋凡平真的是一道光,拯救了自卑懦弱的李兰,照亮了李兰的人生。余华小说中极少出现过这么完美的人物,宋凡平对李兰、李光头、宋钢都充满关心和爱,在日常生活中也体现出非同一般的智慧和果敢。

宋凡平对家人爱得深沉无私,他像一座山,用尽全力把所有的伤害和恐惧都挡在外面。宋凡平在外面受了天大的委屈,一回家立马换了个人似的,乐观又开朗,他带给家里人的永远是一个乐观向上的形象。

宋凡平被批斗为地主,他担心孩子害怕,告诉孩子们,地主是“地上的毛主席”;他的手被打到脱臼,他编造善意的谎言说,说他把手“郎当”起来,是为了让手休息一下;宋凡平手脱臼后又被打到肿起来了,他说是因为手得到休息了没干活“胖起来”了;家里被抄家了,没有筷子吃饭,宋平凡折了树枝,说那是“古人用的筷子”……

像这种泰山崩于前却还能照顾到孩子的心情和感受的人,内心何其强大!

宋凡平是个言出必行的人,他白天被批斗、被打骂、被抄家,晚上仍然践行诺言带孩子们出去看海。

“红卫兵把宋凡平的家弄成了废墟也没有找到地契,他们一个一个走出了屋子,宋凡平仍然是满脸笑容,他像是送客似的跟了出去,还对他们说:“喝口茶水再走吧。”他们中间有人说:“不喝了。”宋凡平满脸笑容站在门口,当他们走出了小巷,他才转身回到屋子里,这时候他脸上还挂着笑容,当他在凳子上坐下来后,笑容立刻没有了,就像熄灯一样的快,让李光头和宋钢胆战心惊。宋凡平脸色铁青地坐在那里,很长时间一动不动。两个孩子走上去,战战兢兢地问他:“还去海边么?”宋凡平像是在睡梦里被叫醒似的浑身一抖,随即说:“去!”他看了看外面的阳光说,“这么好的天气,当然要去。”接着他伸手指了指满地的衣物说:“先把屋子收拾干净了。”宋凡平把倒地的柜子里起来,把床板铺好,把撬开的地板钉上。李光头和宋钢跟在他的后面,把衣服放进柜子,把物品放进抽屉。仿佛灯突然又亮了,宋凡平又是满脸的笑容,他一边收拾着屋子,一边说着让两个孩子咯咯笑个不停的话。到了中午的时候,他们终于把屋子收拾干净了,而且比以前更干净。他们用毛巾擦干脸上的汗水,用手拍掉衣服上的灰尘,又在镜子前梳了梳头发,然后他们要出门了,要去海边了。

李光头和宋钢咯咯笑了起来,宋凡平也朗声大笑。他迎着朝阳走去,他的两只脚踩在地上,像是铁锤在击打着道路,发出啪啪的响声。走出了十多米,李光头和宋钢看到他站住了脚,他的右手伸向了左边,小心翼翼地提起郎当的左手,把左手放进裤子口袋。他继续向前走去,他的左胳膊不再郎当了。宋凡平一只手插在口袋里,另一只手甩着走去时神气极了,这个迎着日出走去的高大身影,像是电影里的英雄人物……”

宋凡平是小说里的一道光,代表着人性所有美好的一面。但是,余华就是这么“残忍”,悲剧不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吗?宋凡平惨死在红卫兵的棍棒之下,余华写宋凡平之死的画面,残酷血腥到让人忍不住落泪。

然而这样还不够,宋凡平死后,李兰倾尽所有给他买的小棺材装不下高大的宋凡平的尸体,装尸体的工人就把宋凡平的小腿折断、放到大腿上才能勉强装进那个小棺材里……

我简直要痛恨余华的“残忍”了,为什么要把美好的人物毁灭得这么彻底、这么令人心痛不已!

宋凡平死后。兄弟俩从此分别,宋钢回乡下陪伴老年丧子的爷爷,李光头与李兰在贫病交加中打发着苦日子。直到李光头的母亲和宋钢的爷爷去世,这对异姓兄弟又成了一家子。

他们兄弟的情谊,是书里除了宋凡平和李兰的爱情以外难得的温情。宋钢去找李光头的一段描写很打动人。

“李光头,我饿了,我还没吃中午饭呢,我能不能吃奶糖?”李光头在里面犹豫了一下,他有些舍不得。

外面的宋钢继续说:“我真的很饿,让我吃一颗吧。”

李光头在里面点点头,他说:“你吃四颗吧,给我留一颗。”宋钢在外面摇摇头说:“我吃一颗。”

宋钢从口袋里拿出一颗奶糖,看了一会儿,又举到鼻子处,闻了一会儿。

李光头在里面没有听到他嘴里的声音,听到的全是鼻子里的声音,李光头不明白他问宋钢:“你嘴里为什么有鼻子的声音?”

宋刚咯咯笑了,他说:“我没吃,我只是闻一闻。”

李光头说:“你为什么没吃?”

宋刚吞着口水说:“我不吃了,这是我送给你的奶糖,我闻闻就行了。

小说从文革跨度到现代,余华如果写兄弟俩齐心协力,抓住改革开放的红利,过上好日子,那就不是余华了。余华要让兄弟俩在欲望里煎熬、挣扎。

李光头和宋钢都爱上了林红,而林红爱上了宋钢。宋钢和林红结婚后,李光头去医院结扎明志——“不能跟自己最爱的女人结婚,那我这辈子也不想跟别的女人生孩子”。

李光头生意破产后,因为宋钢总是偷偷将自己的午饭省下来给李光头被林红发现了,林红以离婚要挟宋钢和李光头决裂。

破产后的李光头,因为非凡的生意头脑,无心插柳成了“破烂大王”,成为刘镇首富。

而老实憨厚的宋钢却在时代的滔天巨浪中“下岗”了,打着各种朝不保夕零工的宋钢自尊心极强,即使穷困潦倒、腰断了、肺坏了、走投无路了,他绝不主动去找李光头帮忙。

宋钢在被时代和社会的毒打中愈发自卑,他深爱林红,却给不了林红稳定的生活。最后,宋钢不辞而别,跟着骗子周游离开了刘镇去南方行骗,打算赚一笔钱再回来找林红。

宋钢下岗后的人生无比艰难、曲折、屈辱。为了推销丰胸药品,周游还逼着宋钢去隆胸。宋钢想赶紧赚到钱就回家,可是他越走越远,回家的希望愈加渺茫,宋钢终于相信了小关剪刀说的命运——“命里只有八分米、走遍天下未满升”。

林红也面临着被“裁员”的危险,色鬼厂长总是对她动手动脚,以“裁员”相要挟。

宋钢离家一年多没有回来,无路可走、无依无靠的林红只得去找李光头。

林红一直是李光头的梦。巨富李光头决定“梦想成真”。林红无望地等待了宋钢一年多,宋钢在林红的心里渐渐渺茫而遥远,林红不知道宋钢这辈子是否会回家。林红终于还是顺从了李光头。

此时读者才得知,宋钢离开之前,已经和林红之间几年没有性生活了。余华花了很多篇幅,把李光头和林红的性关系描绘得赤裸又荒诞。有爱之人的无性余华一笔带过,无爱之人的性,余华大写特写。

性欲和物欲,是余华笔下绕不开的话题。

在小关剪刀“回家吧,否则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不想回去了”的劝说下,宋钢决定回刘镇。当宋钢回到刘镇后,发现最心爱的妻子和自己最亲的兄弟李光头在一起后,自怜自卑又心灰意冷的宋钢决定成全他们,宋钢决定卧轨。自杀前,把自己在他乡挣来的血汗钱3万元藏在枕头底下要给林红。至死,这个可怜的人儿还在自责自己没让林红过上好日子。他给李光头和林红分别写了一封信。

他写得很吃力了,有很多句子他不知道写得对不对,有很多字他都不会写了。他伤感地想起自己20岁的时候,曾经那么喜欢读书喜欢文学,他曾经写下过一篇小说,李光头读完后大声赞扬,这么多年下来,生活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不读书不读报,如今突然发现自己连信都不会写了。

这段话读得人感伤不已。

年少的宋钢,那么温暖美好,那么正直善良,那么热爱文学,然而,生活把他逼到什么样的境地了啊?

余华“残忍”地,再次要把美好的人毁灭给我们看。

小说戏剧化的,在李光头和林红决定“最后做一次,我就把你还给宋钢”时,宋钢卧轨了。李光头终于还是没能,把林红还给宋钢。

宋钢写给李光头的信是在宋钢卧轨次日送到的,李光头,即使有太多的不解,我们总能并肩走过最艰难的岁月……你以前对我说过:'就算天翻地覆慷而慨了,我们还是兄弟’;现在我要对你说:就是生离死别了,我们还是兄弟。”

李光头和林红在得知宋钢死讯的刹那,彼此憎恨起来。

林红在心底向宋钢忏悔忏悔,“无论我做过什么,我心里爱的人,始终只有你一个。”

余华的笔力辛辣在于,当我们得知宋钢死讯的时候,旁观者无法在道德制高点去批判李光头或者林红。

他们三个人,每个人都有错,也每个人都没错。但是,命运之手就这么一步步地把人推入这种不堪的境地。

“这就是人世间,有一个人走向死亡,可是无限眷恋晚霞映照下的生活;另两个人寻欢作乐,可是不知道落日的余晖有多么的美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