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代与命运——余华小说《兄弟》

 我是双鱼非鱼啊 2020-05-16

余华其人:1960年生,1983年开始写作。4部长篇小说,《兄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这四部长篇小说都透露着生活的艰辛和人生的艰难。他的作品太过现实,有时会引起不适。4部小说中,印象较深的是《活着》,《兄弟》,《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虽然读过,但是印象并不深刻。

在我看来《活着》和《兄弟》有很多相似之处,在这两部书里,主人公都有着悲惨的命运,主人公生活的年代都属于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年代,个人的命运随着社会起伏。

 
李光头出世
《兄弟》里两个主人公,宋钢和李光头,他们是孤儿,是兄弟,却有着不同的命运和遭遇。宋钢从小死了母亲,而李光头的父亲在厕所偷看女人屁股时,失足掉进粪坑淹死。当时所有人都在厕所商量该怎么把他捞上来,只有宋凡平直接跳进粪坑里想把他救上来,可是人捞上来的时候就已经断气了。当宋凡平把浑身是粪的李光头的父亲背回家中,李兰面无表情呆坐在门口,这是他和李兰第一次见面。
 
在写到李兰为什么会爱上宋凡平时,书中是这样写的:“当所有的男人都在那里卖弄嘴皮子的时候,这个男人竟然跳进了粪池。”。
在李光头亲生父亲掉进粪池淹死的这一天,李光头出生了。李光头在婴儿时就遭人歧视,被人指指点点,原因是他有一个不光彩的父亲。人们看着李光头,会悄悄的说,他的父亲就是偷看女人屁股掉粪坑里淹死的,小崽子和他父亲一模一样。而李兰自从丈夫死后,再也没有抬起头来,在她看来很不光彩的事情,常常让她泪水长流。
幼年兄弟
一年后,李兰鼓起勇气,在一个月光明媚的夜晚,抱着李光头走在刘镇的街上。她看着皎洁的月光,沐浴着凉爽的夜风,告诉儿子:“这叫树,这叫河,这叫月亮”。
李光头就是在冷清明媚的月光里,学会了什么是街道,什么是田野。
也是在深冷的月光里,李兰和宋凡平再一次相遇。宋凡平带着妻儿,李兰带着李光头。
后来,宋凡平死了妻子,李兰制作了一大堆的元宝和纸钱。她把宋凡平当做恩人,恩人家里死了人,她当然要去表达悼念。
岁月平淡无涟漪,生活仍在继续。李兰和宋凡平组成了新的家庭,李光头和宋钢也就成了兄弟,宋钢大李光头一岁。兄弟两个悲惨的童年遭遇似乎从这时已经拉开了序幕。
彼时,宋凡平器宇轩昂,高大威猛,是刘镇唯一一个可以扣篮的人,那时他们一家生活很幸福。
宋凡平受难
幸福的生活是短暂的,革命的洪流滚滚而来。宋凡平出身地主,被批斗的日子就随着革命的开始而一页一页被撕开。与此同时,李光头和宋钢被三个中学生“改造”着,因为他们是小地主。宋凡平经常被打的满脸是血,遍体鳞伤;李光头和宋钢也经常被揍的鼻青脸肿。
宋凡平被关押在仓库里,李光头和宋钢除了挨揍,还面临着挨饿的问题。宋钢刚开始每次做饭都是生的,而且宋钢炒出来的菜极其难吃,不是太咸就是太淡。当宋钢摸索着能把饭做熟的时候,家里的菜也吃完了,只剩下一点大米。
宋钢将米饭煮熟了,在米饭上倒一点酱油,搅拌一下,就是绝美的美味了。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宋凡平与李兰的爱情,在宋凡平被批斗的前一天,她把妻子送去了上海。宋凡平被关押仓库的那段时间,他坚持每周给妻子李兰写信,告诉她关于自己的事情,当然他说的是自己过得如何好如何好,全然不提被批斗的事情。他写好信交给李光头和宋钢去邮寄,李光头和宋钢两个人一个把邮票贴在信封的封口处,一个帖在信封的背面。
后来李兰慢慢发现,在收到的信中,如果这一封的邮票贴在了封口,那么下一封一定帖在了背面。李兰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她不敢往最坏处想,她在给宋凡平的回信中试探着说,自己病好的差不多了,想回家,问宋凡平能不能来上海接她。宋凡平知道事情不能隐瞒,他对妻子的爱,让他鼓起勇气,敢于拼命一搏。在给李兰的回信中,他让李兰某天中午在医院门口等着他,他坐车去上海接她。
前一天宋钢从仓库中跑出来,半夜回到家中,他叫醒了李光头和宋钢,把家里卫生打扫干净,洗了澡,穿了新衬衣,天微微亮的时候去车站,准备到上海接李兰回家。
此时,戴红袖章的人早已在车站等候着宋凡平,他们六个人拿着木棍对着宋凡平迎面打来,木棍打断了,其中一个戴红袖章的人拿起断了的木棍扎进宋凡平的腹部,宋凡平倒下了。
远在上海的李兰在医院门口从早上等到中午,始终不见宋凡平的影子,她开始有种不祥的预感。直到晚上,宋凡平也没有来到车站,他永远不会来了。
在车站度过一个难熬夜晚,第二天一早,她坐上从上海回刘镇的汽车,到了刘镇才知道比她不祥的预感还要可怕,宋凡平已被活活打死。
在她和宋凡平生活的这几年,李兰变得比以前自信,她比以前活的开心、快乐。她深深的爱着宋凡平,爱他的伟岸、正直、有才华。李兰在宋凡平死后,坚持七年不洗头发,为丈夫守孝,表达对宋凡平的爱。她每年清明都会去给宋凡平扫墓、烧纸,她能在墓前给宋凡平说话,只是宋凡平再也听不到了。

宋凡平死了,他的尸体是陶青拉着板车拉回的,板车是苏妈提供的,这两个人是唯二在汽车站帮助李光头和宋钢两个孤儿的。后来陶青做到了刘镇的县长,苏妈在那次革命的洪流中被批斗了,所幸最后没事,守着一家饭店过平静的日子。也算是书中说的好人有好报吧。
 
兄弟分别更显情深
宋凡平死后,宋钢被爷爷接回乡下居住。因为李兰白天要在纺织厂接受批斗,担心李光头乱跑,所以白天时间,李光头一个人被在屋子里。两个兄弟应该是什么样子呢?我在网上找到一个这样的图片。不太像,凑合着吧。


小时候,两个兄弟的感情很好。李光头被关在屋子里,有一次,宋钢去看他(自己脑补一下,两个孩子一个关在屋里,一个门外),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宋钢从口袋里摸出了五颗大白兔奶糖,捧在手里举起来给李光头看,他说:“你看见了吗?我给你的。”
李光头看见了大白兔奶糖,惊喜万分地叫到:“宋钢,我看见了,宋钢,你真好。”
李光头嘴里的口水横七竖八地流了起来,可是窗玻璃隔开了他和宋钢手里的糖,让他吃不到奶糖,他对着宋钢喊叫:
“宋钢,你想想办法,把奶糖弄进来。”
宋钢放下了举起的手,想了想后说:“我从门缝里塞进去。”
李光头赶紧下了窗台,下了凳子,凑到门上,在最粗的那条门缝里看到了糖纸塞进来了,在缝里抖动着,糖果却进不来。宋钢在外面说:
“塞不进去。”
李光头急得抓耳挠腮,他说:“你想想别的办法。”
李光头听着宋钢在门外呼哧呼哧地喘着气,过了一会儿他说:“实在塞不进去……你先闻一闻吧”
宋钢的奶糖贴在外面的门缝上,李光头的鼻子贴在里面的门缝上,李光头使劲吸着气,终于闻到了丝丝奶香,李光头不由哇哇哭了起来,宋钢在门外说:
“李光头,你哭什么?”
李光头哭着说:“我闻到大白兔奶糖了。”
 
时光慢慢淌过刘镇,一晃七年过去了,李兰慢慢不行了。有一天,她在病床前,嘱咐宋钢,让宋钢好好照顾李光头。宋钢说,只剩下最后一碗饭,他会让给李光头吃,只剩下最后一件衣服,他会让给李光头穿。李兰摇摇头,她说,最后一碗饭,你们兄弟分着吃,最后一件衣服,你们换着穿。
她死后埋在了乡下,和宋凡平埋在一起。宋凡平在坟墓里等了李兰七年,七年后,李兰去陪他了。
 
(上部完)

几个人物的特点,试着分析一下:
 
宋凡平
这个人只出现在书的上部,作者对他的描写并不多,但是,这却是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人。他富有学识、高大帅气、正直有担当,对妻子,他言而有信,爱护有加;对孩子,他关怀呵护,疼爱照顾。他所有不幸的遭遇大概是因为他出身地主,这是他的不幸,也是那些年在探索发展走过的弯路。
 
李光头
在上部书中,李光头的圆滑世故就已经初露端倪,他善于把握人心。他小小年纪就知道讨价还价,他知道自己的价值,并且用他知道的秘密换了五十六碗三鲜面。他是刘镇人眼中的“小王八蛋”,但是李光头知道他“屁股大王”的称号对刘镇人来说是臭豆腐,很有价值。而李兰眼中他是混世魔王,让她难以放心。
 
李兰
一个朴实的女人,骨子里有着坚韧的力量,也有着受时代和环境影响的自卑,这种自卑在她嫁给宋凡平后逐渐消失了。对于生活,她选择勇敢面对,所以她可以不顾及别人的嘲笑,骄傲地走在刘镇的大街上。如果说李光头的生父给她的是恨和屈辱,宋凡平给她的是爱和尊严。她有情感和爱,在拉着宋凡平的尸体走到乡间土路的时候,他告诉李光头和宋钢:“哭吧。”而这一路上,她不许孩子哭,她不愿意让别人看到她的懦弱和眼泪。(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