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人能行我不行?太正常了。

 半窗晴日 2021-11-15

1

周一早上,欣逢11月的第一个工作日,注定了今天不可能过得很愉快。

周一综合征碰上月初综合征,仿佛在说,来啊,来互相伤害啊。

月初的一堆报表和材料倒是还好,反正是日常事务性的活儿,反正是自己一个人就能完成的。而像收伙食费,催别人交各种材料,社恐患者一想到月初就要和那么多人对接,我忍不住心里犯怵。

明明平时我也是个嘻嘻哈哈的人,一旦要跟不那么熟的人打交道,真的是打个电话都要心理建设老半天,然后再拖延老半天,直到拖无可拖了,才“视死如归”地摁出拨号键。

想起前阵子在庄老那边看了一个词,叫“杂事无力症”,杂事无力症大概有三类:社交型无力、手续型无力、日常型无力。瞬间我感觉膝盖中枪无数,因为我三种都占全了。

杂事无力症,不是懒,也不是拖延症,就是一种虚脱,无论好的坏的,你都不想面对。只想麻烦庄老,啥时候在我的生活中装了监控,快拆掉!

苏格拉底说,不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反观自己的行为,我真的注定要接受“别人行,而我就是不行”的状态么?

我就好奇了,为啥有的人可以跟所有人都很熟,跟很多人都处成好朋友,可以轻车熟路跟不熟的人沟通和对接?我真的是很佩服这种人,我是一旦不得不跟谁打个电话,我就瞬间发现空气好好玩、手机好好玩、云朵好好玩,就连做家务都好好玩,总之,就是打电话不好玩,必须拖延到最后一刻……

2

我每天感觉心里最放松的时刻就是吃完午饭,回到空无一人的办公室,拉下窗帘,暂时与世隔绝,耳边只有键盘噼里啪啦敲击的声音。

社恐患者当然也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比如说,跟借钱对象要欠款,都要鼓起勇气然后忍不住内心预演了一场别人怎么诉苦的场景,等内心预演完,我这已经跟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摁不出拨号键了。有时候终于心理建设完鼓起勇气打了电话,结果别人没接,我内心居然有如释重负的感觉——终于暂时摆脱别人费尽唇舌解释而我尴尬无比的场景了,虽然我自己已经穷到要去刷信用卡了;

比如说,买了个东西感觉不太喜欢要退货,但是退货前得跟客服交涉,我就一直拖延到“七天无理由退货”时间都过了,那就将就着用吧,于是我不得不在未来一年内一直用着自己不喜欢的洗发水或者洗面奶……

早上和一堆同事对接时,我就感觉我的精力从我的大脑游到我的胳膊肘,然后一直扩散到指间,我明显感觉到它从我的指缝里一点点地流失了。我的元神,马上散得跟被暴力搅拌的蛋黄似的。

就因为“杂事无力”,所以我经常“散黄儿”,我对外物也没有执念。前天和娥姐聊到她的收集癖,我说,我没有收集癖,因为我不想拥有那么多东西,我感觉外物之于我,是负担。我一旦收集了它们,我就得为它们负责。因为你拥有的越多,最后要处理掉的就越多,一想到最后这一步,我就完全没有收集的欲望了。

3

有专家说拖延症是因为现在信息发达正常人一天接收到的外界信息相当于前一年的信息量。而如果信息处理不过来人就宕机了。嗯,说的就是我吧,我真的动不动就宕了

我可能是属于精力特别有限的人,一天之内如果和几个人产生交集,我就会特别容易产生精神上的疲惫感。因而沟通、对接,一直是我很害怕的词汇。相比与其他人配合,我更宁愿一个人默默地完成一件事。

杂事的确超级烦人,填报销单,发出通知,落实某个日期、保养车、买保险……虽然不难,我也不懒,但是有时候就是没有力气。对我来说,写一个工作总结,远比贴一张发票或者落实某件事来得不费劲。但是,人也只有战胜了琐事,才能成长早上同事L说,你得去战胜琐事啊,人家《三十而已》里的王曼妮,就是蜕变到去要债也能面不改色、气定神闲,所以她的人生才得到了升华。

那么,我的人生大概是不配得到升华吧?那我就注定只能接受,“别人能行我就是不行吧”。

以前我胜负欲作祟,憋着一股劲儿,不太能接受“为什么别人能行我就是不行”,后来,被生活吊打的次数多了,我还是接受了,这个世界上,别人能行我就是不行的事儿,多了去了。

突然想起一句不太贴切的唐诗——“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哦,不说了,我得去打个电话确认下已经拖延了半年的导游证培训的事儿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