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具体的人,不要爱抽象的人,爱生活,甚于爱生活的意义

 一杯咖啡心理 2021-11-15
自我成长专刊

AC专栏

适合大众的心理书单(2021-2022版)

给专业人士的心理书单(2021-2022版)


作者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35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  

一、你在爱具体的人还是抽象的人?

池子退博了。

其实这是一个他早就想做,但一直没有下定决心去做的事。

在离开微博的时候,他写下了一篇文章,表述了对目前网络现状和人性的担忧。他提到,现在网上有趣的人也越来越少,已经看不到让自己觉得有趣的东西了,总而言之,一个本来用于自娱娱人的平台,已经很难让自己快乐了。

对很多话题的讨论,动不动是形而上,争不出一个结果,却很容易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基本属于浪费时间。他觉得自己没有必要继续这场游戏或者表演,索性退出来。

在结尾的时候,他强调了一句,他“没有敌人”

在网络上,他这个名字,就是争议的来由。有许多人因为他或者围绕他而争执,而争执的内容,也是一些大而无当的内容,争不出一个结果。

我想,他打出“没有敌人”的时候,是真的很想告诉那些人,没有必要为自己成为彼此的敌人,而他从自己做起,退出了这场无意义的“战争”。

池子退出那个大的“池子”,却也点出了一个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

有很多人喜欢用宏大的标语式话题和抽象名词进行表达,他们似乎更关心也急于捍卫这些名词、标语,也更在乎这些名词、标语有没有受到“玷污”、“侵犯”。

然而,他们是很容易忽略掉一个个具体的人到底如何,也就是他们所用的这些名词、标语所指的“那些人”。

他们看不到一个个具体的人的存在,也看不到他们的痛苦,他们的哀伤,他们的真实生活,当然也很难向他们表达自己的共情。

一句话,他们更爱抽象的人,而非具体的人。

比如说,在江西某地,有个因为疫情管控被隔离的女孩,她家中养了一条狗,工作人员趁她不在,未经同意跑到她的家中,并把她的狗扑杀了。

那些爱抽象的人,看到的是如此大的防疫决心,希望女孩要理解,也希望那些提出不同意见的人要理解,即便有些疏忽也要理解,因为防疫很重要,防疫人员很辛苦,而人命大于狗命。

如果是爱具体的人,看到的则是女孩与狗之间确实存在真实的情感,是这个女孩的个人隐私和安全感受到侵犯,还有女孩这么多年的养育心血。

当然,这条狗,也是一条鲜活的生命,虽然它不能说人话,但是至少通人性,它在临死之前,该有多么绝望和痛苦。

又比如,双减政策之后,俞敏洪为代表的教育工作者要决定何去何从。最近,俞敏洪公开了自己的下一程计划,他要步自己老同事罗永浩的后尘,也开始做直播带货了。

这时候,有人站出来说,现在不需要再多一个“李佳琦”了。言下之意,就是不希望俞敏洪这样的教育工作者改行从事直播电商。

从爱抽象的人的角度,我可以理解这番话。他们希望这些教育工作者,能够做更“有用”的事情,比如说去研制一下光刻机?攻坚克难好像才是这群人的使命,好像这样才能发挥他们真正的才华,才能真正报效国家。

但是,如果从爱具体的人的角度出发,俞敏洪为什么就不能成为“李佳琦”呢?

他难道没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生活走向吗,还是一定要按“你们”设想的方式生活才是“正确”的?

还有,这么多教育工作者,一夜之间生活无着,凭什么他们就要牺牲自己,去攻坚克难,就不能用这样的方式来养家糊口呢?

谁都并不比谁更容易。

另外,不需要多一个“李佳琦”这句话,其实也没有看到李佳琦这个具体的人。

你们只看到李佳琦抽象的高中学历,认为“李佳琦”这样的人去做直播带货才是适合的——试问,有看到李佳琦们做这行的不容易吗?有尝试去理解,李佳琦们可能也有自己的不甘心?

当你去爱具体的人,而不是去爱抽象的人,你看到的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

二、“XX,你过得怎么样?”

我们这个时代,特别需要关注“具体的人”。

比如说郑州的那个饭店老板。

他很努力地想要维系自己的饭店,养活自己的员工,让大家都有更好的生活,但是他遭遇了疫情,又遭遇了水灾。一场又一场的灾难,逐渐消灭了他奋斗的意志。

他最终选择了自杀,临走之前,他把仅剩的几百块转给了自己的女儿。

看到这样的悲剧,我真的不想看到有些人回复说,难道因为要保住他的店,就要放松防疫措施这样的话。

还有,在武汉长江大桥上跳江的那个女骑手。

女性从事这样的体力工作,可想而知也是因为生活压力所迫,不得已而为之。

没想到,她因为违反了交规,赖以谋生的车要被扣。就这样,她一下子承受不住,在万念俱灰之下,选择了跳江。幸好附近有正在冬泳的人,他们及时把她救了起来。

看到这样的惨剧,我也不想看到有些人回复说,执法就是要对所有人都平等,不会管你是贵族还是平民这样的话。

当你只讨论“抽象的人”,你的话当然是“永远正确”的,但也是冰冷无情的,更不了解现实的复杂。

你应该没有什么恶意,但也没有什么阅历。

当你把“抽象的人”放在首位的时候,其实你也犯了一个重要的错误。

“抽象”的道理不重要吗?当然重要。但是人性,基于具体的人的福祉,才是所以需要这些道理的根本所在。舍弃人性的“道理”,无异于缘木求鱼。

你把人性放在了更次要的位置,所以你才看不到“具体的人”。

当你只看到“抽象的人”,你也忘记了每个具体的人都需要被具体地关心。

有个博主到郑州去世饭店老板所在地探访,随后写就了一篇关怀“具体的人”的文章,并且希望大家多关心关心身边人的状态。就在这篇文章的下方,我看到这样一条评论:

XX,你过得怎么样?”(XX是这位博主的名字)

这位博主的回复是:

没想到会有人这样问自己,很感动。

XX,你过得怎么样?”真的是一句很棒也很温暖的人性关怀,是爱“具体的人”的具体体现。

那位去世的老板,那位跳江的骑手,以及前文提到的江西女孩,俞敏洪等,都需要这样一句关怀,而不是那些冰冷的“抽象的人”。

那些一直关注“抽象的人”的人,我也想问问你:“XX,你过得怎么样?”

一个人总是爱“抽象的人”,恰恰是自己也很少被当做“具体的人”去爱的结果。

三、如何去爱“具体的人”?

池子退博,让我想起另一个在网络上也引起很大的争议,后来也选择退博的人。

他叫罗翔。

就在今年早些时候,罗翔因为发了一句读书笔记,被有些人牵强附会,然后对他拼命攻击。罗翔无意与这些人进行抽象的战斗,选择远遁江湖。

然而,他的名字并没有真正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他退博之后,有两件事令我印象深刻:

一件事是他接受采访时的一段回忆。

他在北京读书的时候,遇到一个要去上访的老太太。

他帮这位老太太指路,然后送老太太到她想要去的地方,到门口的时候,老太太阻止他继续陪同,因为老太太担心会耽误他的前程。

这个场景让他一直难以忘怀,他写在书中,也在访谈中提及。

另一件事是他在某站做视频,有各种“补贴”。

但是,他没有拿一分钱的“补贴”,反而是一笔一笔向某基金会捐赠,有网友晒出了相关记录。

而与之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抨击他的博主或者以抨击他赚钱的博主,一分钱都没有拿出来过。

池子退博,因为他不想看到这么多人只爱抽象的人,而罗翔退博之后,有了更多时间去更好地爱具体的人,实现了一个完美的闭环。

罗翔非常模范地示范了如何去爱“具体的人”:

1、不去纠缠“抽象的人”的争论。

他没有沉溺在那些大词、大话、政治正确的话语体系中,退出看似是退缩,其实是智慧地避免陷入无意义地缠斗,因为这样才有可能、才有时间去爱“具体的人”,和那些“抽象的人”讨论的只能是抽象,这就是浪费时间。

2、有羞耻和反思之心。

那个老奶奶的故事,罗翔为何一直难以忘怀?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陪老奶奶进去,是有羞耻感的。羞耻感是一个人良心的所在。更重要的是,他能从这件事中进行反思,是思考还有什么不足,自己又能够做什么。

而去爱“抽象的人”常常会让一个人丢失羞耻心,而且经常讨论“抽象的人”很容易变成一块遮羞布,当然更不要说什么反躬自省了。

3、拿出实际行动。

爱是需要表达的,也是需要做的,否则只是空谈,至只是口号而已。爱“抽象的人”,自然可以说得很漂亮,反正也不要一分钱。而爱“具体的人”就不一样了,需要你真正投入情感,金钱还只是其次。

四、你热爱生活,还是热爱生活的意义?

有个陷入抑郁的女生点外卖的时候,打电话给外卖员小哥,但是打过去没有人回复。

她有些生气,但是随后她收到了一条短信。外卖员告诉她自己正在哪里,然后告诉她,他没有办法接电话的原因,是因为他是个聋哑人。

这条短信让这个因为工作不顺、情感不顺的女生瞬间破防。

一个聋哑人,还在很努力地生活,打工买房,希冀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她又有什么理由在那里哀哀怨怨呢?明明自己的生活比他好不少,至少四肢健全、身体健康。

这段时间,为了减重,我时常在家里附近的滨江跑道散步。江边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风景”:

一群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围聚在一起,他们在那边搭了架子,把手机放上去,再拿一个麦克风,站在江边吟唱。

他们唱那些歌,基本上都是他们那个年代的标志性老歌,每唱完一首,不管唱得有没有跑调、走音、破音,身旁的人都会给予掌声,随后换另一个人继续唱下一首,犹如开了一个小型的演唱会。

这样的“风景”日复一日,在黑夜中伴着路灯,似乎已经成为一个固定的存在。

他们的衣着朴素,看起来并不像有钱人,江风吹过,打在他们的脸上,尽显岁月沧桑。或许上一秒,他们还陷于家庭的繁琐之中,或许还在为不争气的孩子发愁,但至少在这样一方田地,他们充实而欢乐。

或许真应了那么一句话:并不是因为快乐而歌唱,而是因为歌唱而快乐。

我认识一个很喜欢插花的女孩。

说是女孩也已经不太准确了,她也三十多岁,是个6岁孩子的母亲,只是外表开起来颇有童心。

她的家里有一个控制欲很强的婆婆,一个身体有点残疾的先生。所以,她既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同时也是“受气包”。

生活如此不堪,但她会以一个独特的仪式开启每天的生活,就是摆弄自己的鲜花。她会在网上订购便宜的花花草草,摆弄自己的一方田园,她的办公桌位以及家中她能管到的田地,都被她用鲜花铺满,香气逼人。

很多人都会追问什么才是“生活的意义”。

为此,他们四处求索,向先哲、向大师、向“大神”询问,自己也不断问自己这个问题。

人浮于世,这是非常重要的话题,也确实有必要去探索一番。

但是,一个人一直在追寻生活的意义,可能会忘记了生活本身,甚至会把追寻生活的意义当做生活的全部。

到头来,很有可能生活的意义也没找到,生活也没有真正过过。

以我作为心理咨询师的观察,有很多人的生活之所以陷入困境,恰恰有可能是因为他们不断地追问“生活的意义”,反而荒芜了自己的生活,才导致陷入了恶性循环:生活不如意,进而希望通过探求“生活的意义”来改善,进而生活更加不如意……

五、放下抽象的生活,去做一个具体的人

无论是爱抽象的人,还是更爱生活的意义,其本质都是相通的,那就是沉浸在那些虚无缥缈之中,在宏大叙事中寻找某种感动和价值。

这些东西,是高于生活的,好像也是很有见地、很深刻,不平凡。

当一个人把自己与这些“理念”、“意义”联系在一起,感觉应该挺爽的,因为似乎自己整个人也高大起来了。

然而,这可能只是实现自恋的一种方式罢了。因为实在太过自卑了,所以才需要用借助这些,在虚无缥缈之中,自我感动,自我伟大。

最后,陷于其中,你也成为了一个抽象的人,被这些符号所消解,丢失了自我而不自知。

我想再问问你:

XX,你过得怎么样?”

无论你的回答如何,我都希望:

你能把自己的每一天过好。

就像让自己的生活充满鲜花的女孩,在江边唱歌的那群人,那个努力生活下去不放弃的聋哑外卖员一样,去热爱生活:

大的环境你没有办法改变,但是你可以改变自己的那一片天空。

一天大部分的时光你没办法掌控,但是有这么一个小时,你依然能够去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

这也是近一两年来,我一直在推动我的来访者去做的事情。

作为咨询师,如果只坐在那边和来访者去谈生活的意义、人生的价值、问题的根源,那可能是害了他(她),我更关心他(她)的生活过得怎样,怎样才能在不够舒心的日子里更舒服一些。

同样,也不要一直去想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和别人建立怎样的关系。

请回归到你的现实生活,去珍惜身边的人,放下手机,放下无意义的争执,和他们好好聊聊天,一起去几个值得去的地方,多谈谈你们对彼此的爱。

去爱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要爱生活,甚于爱生活的意义。

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某本书中的一句话。在他诞辰200周年的时候,在中文互联网上被刷屏了。

这恐怕也是很多人的心声。

我很喜欢这段话,特别是现在,这句话有着更现实的意义。

所以,我也想把这句话作为祝福和共勉,与你分享,祝愿我们都能去爱具体的人,活成具体的人,去爱生活,并在爱生活中,找到属于每个人的生活意义。

END


您还想看到“自我成长”什么方面内容?或者,想看一杯咖啡编辑部推送关于其他什么方面、主题的文章?
也欢迎底部留言告诉我们(我们会保护您隐私,不会公开出来,请您放心留言。)

再推荐你几篇好文章
自伤行为:一种表达自己遇到困难的语言|如何理解和解决自伤?
爱的5个类别:你真的知道什么是爱吗?
“实话实说”可能会给人带来情感痛苦|如何智慧发言而非咄咄逼人
“不回家生娃,在这学啥”|大闹图书馆的先生,其实是你落伍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