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一小长假,回农村掰玉米去。

 真如观点 2021-11-15

十一小长假,回农村掰玉米去。

1

十一小长假又到了,今年一连有着8天的假期,不知道这8天的时间你是怎么过的。是选择出去游山玩水,还是选择回家帮家里做农活。

城里的孩子一到假期自然是各种安排,各种出游。农村的孩子顶多就在周边的村子里转一转,一旦赶上农忙,还得帮着家里做农活。

现在的假期只剩下寒暑假了,记得以前还会有一个麦假和秋假。为了就是是方便各位老师回家帮家里收麦子和收玉米,那时一年有四个假期,虽然多则一两个月,少则一星期,但也是忙的不可开交。

老师回家忙着割麦子,学生就回家帮忙捡麦子,那时候只要是拉麦子的拖拉机一过,准会掉下几根麦子,有的没绑好的会掉下一大把的麦穗下来,小孩们就拎着一个蛇皮袋在田间地头捡掉下来的麦头。看谁捡的多,捡回家去碾成麦子,卖西瓜的来的可以换西瓜吃。

到了收玉米的季节,还会放上几天假,回家帮家长收玉米。想必很多家里还有几亩薄田的朋友,都感受过那种钻玉米地里掰玉米的滋味。

闷热的天气,钻在比人还高的玉米地里,又不透风又不遮阳,还得不停的用手去掰玉米。想想那时个子又不高,毕竟还是个小人,能达到玉米穗的高度就得上战场。一人掰一行,玉米杆上的粉沫掉在脖子里奇痒无比,掰上一晌手都是黑呼呼的,连擤出的鼻涕也是黑灰。

掰下来的玉米穗扔成一小堆,开着拖拉机进去再往车斗里扔,斗装满了再装成一包一包的扛到车斗顶上,运回家倒成一个大堆。

这就是最原始的收玉米流程,这只是仅仅是将玉米掰下收回了家。到了家里,堆成山的玉米,还得一个一个的去皮,留下几片叶子再挂到墙上去。不然会捂发霉的,也就没人要了。

从田里掰回家,到最后挂墙上风干,这个期间至少得十天半月。玉米弄完了,还得收拾田地,玉米杆得割倒,完了还得拉出去倒在废弃的河沟里,等待着拖拉机来犁地。犁了又犁,耙了耙,才能能将麦子播种下去。所有的劳作全凭人力完成,那时候的人们不知道哪来的那么强的干劲,也难怪农民干的累了,常常会说累死又活过来还得接着干。

2

如今种地已经比以前省力了很多,基本上都实现了机械化。但是种地的成本却是逐年的增加,农民的收入也在逐年减少。以地为生的农民,只有选择坚持着种下去,不种就没有什么收入,种下去,好赖也有几成收入。

虽说已经有人开始进行土地流转,进行承包租种业务,可是一年数百元的租金着实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除了家里真的没有什么劳动力的家庭,会选择把地租出去让人家种之外,基本上还都保留着自家的田地。

再苦再累也不过忙那几个月时间,其它时间就由它在田地里生长吧。

每每到农忙的时候,也是全家上下齐上阵的时候。甚至连亲戚也得去帮忙,不然单凭自家人力去完成,可真不是容易的事情。

想想现在的小孩子还真是幸福的很,实现了机械化,机器进入田间地头跑上几圈就结束了以往需要两三天的工作量,也不用再往闷热的玉米地里钻了,也不用再费劲的去撕玉米皮往墙上挂了。甚至于现在粮食收购站,直接从田间地头就把刚收下的粮食收购过去,只需要拿着单据去结算钱就可以了。

一切就这样在机械化的推动下变得简单,变得容易。但是农村走出去的娃还是对农村有着不变的情怀,只要一有时间就想着回家看看,看看家里有没有什么农活需要帮助父母干一下的。

虽说回到家也没有什么活是能够插得上手的,但是看着那一片繁忙的景象感觉像是回到了当年,回到了曾经让人望而生畏的干农活的年月,此时的心里泛起了无比的幸福与充实。

3

农村人一年到头闲不上几日,更别说闲下来了去哪个地方游玩一番。他们不舍得花掉自己的血汗钱,因为来之太不易了。他们更不懂得旅游是享受到了什么,转上一天累的腰酸背痛还花了那么多钱,还不如老老实实在家睡上一觉养养精神来的好。

老一辈的农民都是朴实的,一辈子都没有见过什么大世面,也没有去哪个景区痛快的游玩过。除了上了年纪的,儿女成材了能够赚大钱了,带着他们会去周边的景区游玩一下外,基本上他们不会自己主动去选择出游。

老人如此,年轻人也如此。

一来他们时常在外,也对那些景区多多少少有所认知,也大都去玩过一两次。尤其是赶在节日的节骨眼上,那出去可不是看景的,那可是人看人的节奏。不光人多,就连花费也比平日多出不少。与其和他们争着一处玩耍,不如回老家看看乡村繁忙的景象,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看到家家户户门前都是成堆成堆的金山,岂不是有一种丰收的喜悦之情。闻着玉米散发出来的清新甜气,岂不是有一种种生活甜美之感。

苦尽终于甘来,不用再挨那些奇痒苦难,不用再费那些劳什子的力气。只要手里有钱,就能使自己舒坦,只要把钱付出了机械手,人家就能为你服务到家。这是社会的进步,这也是农民的幸福。

十一国庆哪里去,农家田地掰玉米。想体验的就来农村吧,此时农村正需要你们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