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鱼的味道记忆

 深溪虎堂 2021-11-15

如果说哪一种鱼给自己的印象最为深刻,恐怕带鱼应该榜上有名。

 
难以忘记的三个关键词莫过于凶猛,美丽和冷冰冰
 


儿时见过的所有带鱼,在它们被端上餐桌之前,都是裹着厚厚的一层冰衣,冻得梆梆硬,小孩子顽皮,拿在手里挥舞起来,就像是一把银光闪闪的宝刀,难怪海边的人会把带鱼唤作刀鱼,只是此刀鱼非彼刀鱼罢了。


只不过每次这样玩耍,总是少不了要挨大人的一通埋怨,要知道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一份冻带鱼可是逢年过节父母单位才会发放的福利。对于长在黄土高原的孩子来说,在见过真正的大海之前,对于海鲜的所有印象来自于四大金刚,海带,紫菜,虾皮,还有就是冻带鱼,冷冰冰的冻带鱼。
 


如此来之不易的稀罕宝贝,每次爸妈拿回家里,自己自然是忍不住会凑过去帮忙。每次都会被带鱼头那副凶猛狰狞的表情所吸引,即便它现在一动不能动。锋利细密的牙齿仿佛在告诉所有人,我可不是好惹的!有时候还会从嘴里掏出来不少小鱼小虾,再次证明了这条长途洄游几千里的狠角色确实有两把刷子。
 


记得最早的时候吃的是近海带鱼,来自于东海或者黄海。如果遇到钓带,也就是用鱼竿钓上来的带鱼,身上会带有鱼钩造成的可怕伤口,大家便会更加兴奋,似乎这种方式捕捞的带鱼味道会更加鲜美。后来就发现带鱼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窄,看上去就是一个发育不良的未成年,然后便遇到了民间流传甚广,但是风评不佳的进口带鱼,有的说是来自非洲,有的说是来自东南亚,这种带鱼比近海带鱼要粗壮很多,膘肥体胖,除了一副看上去就傻乎乎的黄眼珠之外,肉质也是松松垮垮,完全没有作为优质海产品的觉悟,更别说还常常在鱼刺中咬到类似骨质增生的硬块,万一贪吃嚼的快,难免会咯了牙,实在是扫兴之至。
 


后来便有了禁渔期,带鱼也就变得越发的金贵起来,寻常不可见。等到自己终于来到海边生活,见过真正的大海,登上真正的渔船,见到了相识已久但是从未得睹真容的活带鱼,才发现原来这是一种如此美丽的鱼类。细长条的身子,银光闪闪的妆容,刚出水的带鱼在阳光照射下,真的是闪闪发光,难怪一衣带水的邻居会给带鱼起了一个如此霸气十足的名字,タチウオ(tachiuo),汉字写作太刀鱼。
 


带鱼虽然美丽,但是在水中却是成群结队,横行无忌,据说连乌贼,竹荚鱼等等都是它的盘中餐,食物匮乏的时候甚至会有非常明显的同类相食行为,果然够狠!连自己人都不放过。它是一种洄游性鱼类,在海水中的游动方式颇为特殊,经常垂直游动,白天停留在海水中上层,夜间会回到海水底层活动。
 


不过,对于一个吃货来说,最大的收获还是在于带鱼的美味,实在是令人难以抵挡。
 
新鲜的带鱼,买回来握在手里,似乎都能够感受到那种充满活力的弹性。掐头去尾,开膛破肚,剪去背鳍,撕去内膜,小心翼翼的剪成小段。记得不要把鱼身表面的银色鳞片去掉,按照老渔民的说法,这个才是带鱼鲜美与否的最终奥义所在。
 


按照儿时的记忆,这个时候就应该起油锅,下带鱼,炸到金黄酥脆,最好是那种连鱼刺都可以嘎吱嘎吱直接咬碎的程度。站在锅边灶台趁热吃最是过瘾,要是再来点椒盐,哇哦,那便是儿时最令人期待的无上美味之一。
 


记得那时家里买带鱼总是一买一大包,一次性处理干净后,可以按照每顿的饭量,一小包一小包的整理好,冻在冰箱里,作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唯一“海味”来源。又或者直接油炸后可以作为相当多的菜肴主打原料,比如糖醋带鱼,红烧带鱼,怪味带鱼,香糟带鱼,如果遇到逢年过节,家宴C位的当家菜火锅中,同样少不了带鱼的加持,一条带鱼的家庭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不过真的刷新对于带鱼之鲜的认知,还是真的到了海边,进了渔村,见过渔家宴之后才知道了什么是山外有山,鲜外有鲜。
 
只有清蒸,才能不辜负一条不远千里来相会的好带鱼。
 
极简的做法,带来极鲜的体验,要的便是这一口食材本身的滋味。
 


取一广口浅盘,带鱼段码放其中,不可重叠,彼此留有些许间隔,便于热气流通。鱼身上轻轻地撒少许细盐,微微捏几下,这是一个宁波朋友教我的法子,为的是让鱼肉更加紧实弹牙,类似于当地暴腌的做法。不过另外一位福建的朋友听过后,大不以为然,认为多此一举,吃鱼就要吃原味,那一口鲜甜才是无价之宝好嘛,看来什么时候得找个机会把他们二位约在一起,好好PK一番,我来做个评委,一饱口福之欲。
 


切点姜丝撒在上面,蒙上保鲜膜,放在冰箱中静置半个小时以上,这世界上的有些事情呐,就是急不得,比如做饭就是如此。
 
另取一口大锅,上笼屉,加足量冷水烧开后,放入腌渍入味的带鱼。加盖,保持大火,剩下的便是计时,等待,没有什么好做的了。讲真,每次到了这个时候,看着白色的水蒸气一点点把食材渐渐包裹起来,听着蒸锅快乐的吹着口哨,实在是厨房里令人无比愉悦的一刻。
 


新鲜带鱼肉质细嫩,无须蒸制太久,具体时间视重量而定,一斤左右的份量,六七分钟足矣。
 
倒掉残留在盘中的冷凝水,浇一点微波炉里叮过十秒钟的蒸鱼豉油,均匀的撒上一撮小香葱花,最后的点睛之笔来自于一勺滚烫的花生油,刺啦一声,青烟袅袅,色香味大全,可以上桌了。
 


如此这般精心呵护的带鱼,最大程度保留了源自海洋的生鲜之气,丽质天生,是所有烹饪方法都无可比拟的。鱼肉洁白如玉,轻轻一抿,便于鱼刺分离,再轻轻一抿,便化在口中,在搭配点豉油和葱花的香气,堪称销魂。
 
这就是关于带鱼所有的味道记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