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文解字》第487课:细说“业(業)”字,一个复杂的常用字

 三个小布丁 2021-11-15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丵”部的一个汉字“業”。“業”在现代汉语简化为“业”,“业”是现代汉语常用汉字,收入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因此,本课的内容需要着重记忆。業字的详情如下:
業(业)。读yè。《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大版也。所以饰(栒)悬钟鼓,捷如锯齿,以白画之,象其鉏铻相承也。从丵,从巾,巾象版。《诗》曰:'巨维枞。’”许慎认为“”是会意字。本义是(乐器架子横木上的)大版。但依照上古文字,“”本像二人双臂上举,手托大版的形状。所以,它是象形字。看图:

(业的字形演变)
董莲池据曾侯乙墓钟虡(jù,古代悬挂钟或磬的架子两旁的柱子)像人形(见下图)考明了“業”的构形,考出金文中的“業”字,就是象形字,并排的两个人托举“大版”,字形正同《说文》所说的古文“業”。

(编钟)
桂馥《说文义证》称:“饰下有阙文,当为'饰栒’。栒(读xún),指古代悬挂钟、鼓、磬的架上横木。我们看编钟之类的古乐器,是挂在横木上的,但横木之外还有装饰用的大版。这个大版,就是“”。
所谓的“如锯齿,以白画之,象其鉏铻相承也。”意思是说:参差排比象锯齿,用白色颜料涂画它。象两层大版参差不齐而又互相承接的样子。
“捷”,王筠《说文句读》:“捷,叠韵。《汉书·扬雄传》作'緁猎’。颜注:'相差次也。’”就是参差的意思。“鉏铻相承”徐锴《说文系传》:“鎛钟,凡一层齿缝挂八钟,两层故云相承。”所谓的“鉏铻”,又作“龃龉”,指上下牙齿不整齐。编钟悬挂时,上下两层不是对齐排列,而是参差不齐的,如上图编钟图所示。
《字源》李守奎称:“《说文》小篆及汉代篆隶的'業’字下部是讹变之形。'从丵,从巾,巾象版’的分析,是据讹变字形立说,不可信。但说'業’的本义是'大版’,与古文字字形和文献用例相吻合。”简化字的“业”,是新造的简化字,我们认为这种说法较为可靠。
这里引用的《诗经》句,指《大雅·灵台》:“巨”,今本作“虡”,“虡業维枞”,指钟架横板崇牙相配。虡,指的是悬钟鼓的木架,“業”,指的就是设在虡上面的大版。

(编钟上面的大版)
《文选·张衡<西京赋>》:“负筍業而余怒,乃奋翅而腾骧。”李善注引薛综曰:“当筍下,为两飞兽背负,又以板置上,名为業。”这里的業,用的是它的本义。
業(业)在本义之外,还有很多用法:
(1)古代书册的夹板。《礼记·曲礼上》:“请业则起。”意思是说:向先生请教书本中的问题,要起立。古代的书册,为了保护纸页,常常配有夹板,如图:

(书册的夹板)
(2)筑墙板。《尔雅·释器》:“大版谓之业。”郭璞注:“业,筑墙版也。”古代筑墙,两侧以大木板夹好固定,中间用土夯实,就叫版筑,这里的木板,就是“业”。历史上的著名商相傅说,最早就是版筑工人。

(版筑模拟图)
(3)学习的内容或过程。比如:学业。《孟子·告子下》:“愿留而受业于门。”就是愿意留下来在您门下学习。所谓的“受业”,就是追随老师接受学业。与“授业”不同,“授业”指的是传授学业。受业、授业,二者不要搞混。
(4)职业;业务。《国语·周语上》:“庶人、工、商,各守其业,以共其上。”庶人、工、商各自守着他的职业来为君王效劳。《儒林外史》第二回:“这集上有百十来人家,都是务农为业。”

(务农为业)
(5)产业;财产。《韩非子·六反》:“受赏者甘利,未赏者慕业。”受到赏赐的乐于得利,未得赏赐的羡慕受赏者的功业(财产)。
(6)功烈(功勋业绩);基业。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先帝开创基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

(诸葛亮像)
(7)从事于;以……为职业。白居易《题文集柜》:“我生业文字,自幼及老年。”意思是自己从小到老一直以文字为职业。
(8)使成业或乐业。《史记·李斯列传》:“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现在(陛下)抛弃了百姓来帮助敌国,排斥宾客而使他们为其他诸侯国建立功业。
(9)高大。《广韵·业韵》:“业,大也。”《集韵·盇(hé)韵》:“业,壮也。”《诗·大雅·烝民》:“四牡业业,征夫捷捷。”毛传:“业业,言高大也。”四匹高大的公马马力强劲。车载使臣匆匆行进。

(四牡业业)
(10)次序;次第。《尔雅·释诂》:“业,叙也。”郭璞注:“谓次序。”《孟子·尽心下》:“有业屦于牖上。”赵歧注:“业,织之有次业而未成也。”有一双尚未织完的鞋子放在窗台上。
(11)创始。《尔雅·释诂上》:“业,绪也。”郭璞:“业,又谓端绪。”《广雅·释诂一》:“业,始也。”《史记·太史公自序》:“项梁业之,子羽接之。”项梁开创了反秦大业,项羽接续。
(12)既;已经。《史记·留侯世家》:“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司马贞《史记索隐》:“业,犹本先也。谓良先已为取,遂跪而履之。”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既然已经替他把鞋捡了上来,就跪着替他穿上。

(张良进履)
(13)佛教用语。是梵文“karma”的意译。业由身、口、意三处发动,叫三业。身业、口业各有两种性质:一是由言论、行动所表现出来的显而易见的效果,叫作表业;一是只有潜在思想未在言行方面表现出来,不能用感官观察和了知的,叫无表业。这些业又分为善、不善、非善非不善三种,是佛教善恶因果说的理论根据。用法有二:
其一,表示个人的命运和缘分。比如:汤显祖《牡丹亭·冥誓》:“你后生儿醮定俺前生业。”其二,罪孽,悖逆教规的行为。比如:《红楼梦》第十三回:“另设一坛于天香楼,是九十九位金真道士,打十九日解冤洗业醮。”
也用于咒骂用语。《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那业畜势大难近,谁敢向前?”这是骂老虎为“业畜”。
(14)通“陧(niè)”危险的样子。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谦部》:“业,假借为陧。”《诗·商颂·长发》:“昔在中叶,有震且业。”过去在我殷商中世的时候,国家一度深陷于危难之中。
“业”的小篆写法如图:

(业的小篆写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