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口镇与汉口里:穿越到民国老汉口(叶平)

 叶老师YP 2021-11-15

英雄武汉,近年来新添了两处展示城市近代建筑的景点——汉口镇戏码头与园博园汉口里,再现了老汉口百年之繁华,成为武汉市民休闲怀旧的极好去处,也打开了一扇了解武汉近代历史的窗口。

趁着秋日晴好,连续两天,都是两次换乘不同的地铁,分别造访了这两个景点,就好像穿越到了民国时期的老汉口。

汉口镇戏码头
园博园汉口里

民国时期的老汉口

汉口(Hankou,威妥玛式拼音Hankow)是武汉三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自古以来,就以“楚中第一繁盛处”之名蜚声海内外。

老汉口的标志性建筑江汉关,为当年武汉海关所在地。
古代的汉口为汉阳府下汉阳县属地,是中国四大名镇之一(景德镇、朱仙镇、佛山镇、汉口镇),天下四聚之一(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
老汉口中山大道民众乐园附近的街景。
近代的汉口于1861年开埠建立租界,设立了中国第一个直辖市──汉口市。
老汉口的繁华地段之一江汉路。
到了民国时期,汉口市高度繁荣,包括汉阳的人口曾达到百万,号称“东方芝加哥”,使武汉的综合实力在国内一度仅次于上海,位居亚洲前列。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汉口才与武昌、汉阳再次合并于武汉市,并称“武汉三镇”。我们这里所指的“穿越”,说的是民国时期的老汉口。
老汉口的繁华地段之一民生路。
老汉口带圆顶凉亭的西式建筑比比皆是。
始建于1898年的汉口大智门火车站是中国最大的欧式火车站之一。我在汉口居住的时候,住所里就可以看见这座火车站。
舟楫林立的老汉口码头。

穿越民国老汉口之汉口镇

今年刚刚对外开放的“汉口镇戏码头”,坐落在武汉市黄陂区汉口北大道,距离地铁一号线汉口北站不远。这个汉口镇的“缩微景观”,实际模拟的并非古代的汉口镇,而是民国时期的汉口市。
从地铁一号高架路汉口北站走下广场。
酷似老汉口大智路火车站外形的汉口北交通总站,就建在景区的对面,这一带正是武汉老汉正街拆迁重建之地,但现在这里远远没有过去老汉正街的繁荣。
一辆古旧的京汉列车,黑红相间的车头加上复古的绿皮车身停在站台前,游客可上车体验拍照,感受动荡年代的聚散别离。背后是汉口镇重建的带圆顶凉亭的西式建筑。
我们站在了“穿越”后的汉口镇(民国老汉口)大门前。
坐上黄包车,先让车夫拉着我们进入民国老汉口的视频之中:在中山大道上缓缓行走,青石板路,现代欧美风格的老建筑,迎面而来的广告牌,古色古香的商行、老旧的电话亭……甚至还有有轨电车从身边经过,就像在观看大汉口的电视剧一样。
01:51
去APP下载
进入“汉口镇”大门后,看到的景色与视频影像的描述大体相似——这个景观就像某处民国电视剧拍摄的布景地。
青石板路两边,林林种种的现代欧美风格的老建筑。
古色古香的洋行、商行、典当行、大酒店……

民国时期风格的广告牌铺天盖地。

娱乐休闲的茶园、戏院。
药店和健身房。
老旧的电话亭,孩子们只能在内打手机。
还剩下一节车厢的有轨电车,孤零零地横卧在路中央。
街头亦有可以讲演的讲台。
下方却是防汛用的木排架和消防井。
少数店铺可以进入,如卓尔书店。
但内部却没有民国的书籍可以阅读。
最可笑的是这座模拟的“民众乐园”。
真实的汉口民众乐园,主建筑群是一座临街7层圆顶大厅门楼和两翼3层楼房,场地设施仿上海'大世界',分别安排了3个剧场、2个书场和中西餐厅、弹子房、小型商场、阅报室、陈列室、室内花园、哈哈亭、溜冰场以及杂技、舞台等。在这里却被景区设计者糟蹋成何等模样?

据景区介绍,这里还仿造了那座著名巴公房子:在汉口洞庭街、鄱阳街、兰陵路与黎黄陂路交汇的街区,一幢巨大的红砖垒砌的老房子横亘在街中央,原来是阜昌洋行做茶叶生意的俄国贵族巴诺夫的住所。记得1970年代,巴公房子的一楼曾是著名的上海理发厅,我住在汉口的那些年月就常常光顾。

寻找了半天也没有发现巴公房子的踪迹,可能就是这座“汉口茶市”了。
我们终于找到了吉庆街、老大兴园,也找到了璇宫饭店。
景区介绍说,汉口镇还有博物馆、电影院、溜冰场、杂技厅,以及餐饮酒店、拳击比赛、街区实景剧游、机车改装、跑车俱乐部等文化及潮玩项目,还将引进少儿马术、击剑等素质教育相关项目等等,但大多数景点不知道是我们没有找到呢,还是它们压根本还没有建成?
其实,想想也不必责难景区的设计和建造者,“汉口镇”的建造宗旨估计就是一处新的网红打卡地,作为拍摄怀旧照片的布景模型,比照前面的实景视频,这些内容已经足够。
景区最后的游览项目是“戏码头”。戏码头前方的矗立着一尊估计是湖广总督张之洞的铜像。
戏码头的主体建筑当然是大戏台。
上演剧目的广告标示着“霸王别姬”和“贵妃醉酒”,梅派京剧的经典剧目。
大戏台背后的“六渡桥”却显得不伦不类。六渡桥是三民路一带以前的地名,桥虽不见,桥名尤存。

然而,民国期间根本不可能有这样一座钢筋水泥桥。

汉口码头倒是被打回到明清时代汉口镇的原型。
帆船之上,游人纷纷摆起POSE,却全然不顾这里究竟是不是民国老汉口的原样?

穿越民国老汉口之汉口里

2015年,在园博园东门口建成的汉口里,同样再现了汉口百年之繁华。汉口里的“里”,指的是“里份”的意思。在武汉地名中,“里”这个字眼出现的频率相当高,如华中里、冠中里等。“里份”指民居聚集地,即被上海人称为“弄堂”,北京人称为“胡同”的地方。汉口如果只有江汉关等优秀近代建筑而没有民居里份,也不能真正体现出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

或许,设计者早就料到了若干年后建设的“汉口镇”只是一个电影布景摆设,汉口里则设计成有点儿人间烟火的景点。它的内街巷以汉正街、长堤街、花楼街和大夹街为名,复建山陕会馆、汉口大旅馆等传统建筑,引入汉口精髓的商业老字号且开门营业,可观、可玩、可吃、可游。老街、老房、老商号,将城市记忆融进现代时尚里。

山陕会馆建于清末民国初年,由山西、陕西两省商人集资修建。原址位于长堤街与大夹街间,毗邻药王庙。山陕会馆曾经是山西在全国修建的最大、最豪华的会馆。
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这里是山陕两省旅汉、在汉人员的会所、办事处和活动中心。现在则是武汉城市故事馆。
山陕会馆会馆为三进院落,两层大殿,一个大花园。

山西人把他们家乡的关云长搬到了汉口,会馆因此又称“西关帝庙”。在西关帝庙附近一带,也被称为“关帝街”。

具有500多年历史的汉正街是汉口的发祥地,自古就有“天下第一街”之美誉。

密密麻麻的门牌挂在砖墙上,尽显汉正街历史的沧桑。除了“四古街〞外,汉口里也用坤厚里、咸安坊、德兴里、永安里、厚生里、兰陵路、胜利街等街坊和里弄,展现老汉口的生活方式。

汉正街两旁商铺林立。
所谓“过早”,是武汉人最大的特色。
汉口里到处都有过早或宵夜的美食餐馆,如大中华酒楼,大汉口、老村长、藕鼎记等等
名牌老字号汪玉霞、小桃园、四季美,老通城,曹祥泰等都在这里设有分号。
四季美汤包
小桃园鸡汤
老万城酸梅汤
长堤街、花楼街和大夹街等汉口老街,与汉正街共同构成了汉口里。
各种建筑古色古香,斑驳的门窗,陈旧而不失雅致的摆设,置身其中有浓浓的穿越感。
就连青石板铺垫而成的古街道,都会给人带来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大戏台是汉口里的标志性建筑。今年夏天,曾在这里以百余张竹床阵重现过武汉夏夜纳凉习俗。
更温馨的,是胶板老唱片构成的音乐记忆。
以及武汉伢最爱的“转糖”。
如果想更深入的体验民国风情,汉口里也有历史悠久的汉口大旅馆可供游客直接入住。
但更多的人却只爱在此地拍婚纱。
从钟楼和教堂开始,汉口里进入到复古的西式建筑,模拟了当年汉口的租界。
电话亭与街头摇椅
都是青年情侣的最爱。
美术学校的学生来此写生。
一条古街,一处胜景;一段记忆,一篇故事。最汉口,汉口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