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耸 T 波」常见 6 种疾病,别只想到心肌缺血!

 meihb 2021-11-15
T 波代表心室的「复极」。正常人的 I、II 导联 T 波几乎都是直立的,其形态圆滑而有个顶端,但顶端却不显得高耸。T 波一般不十分对称,前半部平缓后半部陡峭。

而高耸 T 波被认为肢体导联 T 波 > 0.5 mV,胸壁导联 T 波 > 1.0 mV。因有些正常人 T 波可高达 1.5 mV。因此,高耸 T 波的动态改变更有意义。

1

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


图片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3]

· T 波电压迅速增高一倍以上,在几分钟内就可以观察到 T 波的显著变化;
· 两肢相对对称;
· 急性缺血性高耸 T 波持续时间很短,仅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持续时间超过 30 min 即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
· T 波改变仅出现于缺血区的导联,能定位诊断;
· 非缺血区的导联 T 波可无明显变化;
· 基底部宽大。

2

高钾血症


图片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4]

血钾超过 5.5 mmol/L 称为高钾血症。其心电图高耸 T 波有如下特征:

· T 波高耸呈「帐篷状」;
· T 波波峰变尖;
· T 波升支与降支对称;
· 基底部狭窄。

特别注意:血钾超过 6.5 mmol/L,即可出现 QRS 增宽;超过 7 mmol/L,心房肌的激动与传导受到抑制,P 波振幅减小,时限延长;8.5 mmol/L 以上,P 波消失。

3

De Winter 综合征


图片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5]

De Winter 综合征心电图的主要表现:

· V₁~V₆ 导联 ST 段上斜型压低 ≥ 0.1 mV;
· T 波对称高尖;

次要表现:

· aVR 导联 J 点抬高 0.5~1.0 mV;
· 下壁导联 ST 段中度压低;
· QRS 波时限正常或轻度延长。

4

左心室肥大


01. 左心室收缩期负荷增重型(压力负荷过重型)

图片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7]

多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狭窄。心电图特征:

· V₁~V₃ 导联 ST 段抬高 0.1~0.3 mV,伴 T 波高大;
· V₄~V₆ 导联 ST 段下降 0.1 mV 左右,伴 T 波低平、双向或倒置;
· V₅~V₆ 导联 R 波振幅增大。

02. 左心室舒张期负荷增重型(容量负荷过重型)

图片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1]

多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电图特征:

· V₄~V₆ 导联出现深而窄的 Q 波,呈 QR 型,R 波振幅增大;

· V₄~V₆ 导联 ST 段抬高,T 波高耸(双支不对称)。


5

早期复极综合征


图片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8]

早期复极综合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电图现象,是指至少 2 个连续导联的 QRS 波群终末部和 ST 段起始部交界处的 J 点抬高 ≥ 0.1 mV。T 波高耸,T 波两支不对称,常表现为上升支平缓,下降支陡直回到基线。

早期复极综合征分为 3 个亚型:

· I 型体表心电图为 V₂~V₅ 导联见早期复极图形,恶性心律失常风险很低;
· II 型体表心电图为 II、Ⅲ、AVF 和(或)V₄~V₆ 导联具有早期复极图形,其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 I 型患者明显增加;
· Ⅲ 型体表心电图为 I、aVL、Ⅱ、Ⅲ、aVF 及 V₂~V₅ 导联均存在早期复极图形,该亚型发生心室颤动的风险最高,而且常伴交感电风暴。

6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图片

图片来源:《内科学(第八版)》

心电图特点:

· QRS 时限 ≥ 0.12 s;
· V5~6 导联 R 波宽大,顶部有切迹或粗钝,其前方无 q 波;
· V1~2 导联呈宽阔的 QS 或 rS 波形;
· ST 段在 V1~3 抬高 0.10~0.50 mV,在 I、aVL、V4~6 下降 0.10 mV;
· 继发性 ST-T 改变,在 Ⅲ、aVR、V1~3 导联上表现为 ST 段上斜型抬高,T 波高耸直立;在 I、II、aVL、V5~6 导联上表现为 ST 段下移,T 波双向或倒置。

高耸 T 波是较为常见的心电现象,需要临床医生重点关注,对心电图上出现的高耸 T 波,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相关辅助检查,做出正常诊断。同时,也需要动态观察 T 波的变化,及时对高耸 T 波作出准确判断。

今日讨论
你还能想到哪些情况?快去评论区留言~


策划:ly

投稿:wangliya1@dxy.c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