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某某,男性,35岁。患者因黑便、胃痛,而经X线检查为:幽门小弯侧癌。 于1982年春手术。 病理为:未分化腺癌。 已侵润至肌层,区域淋巴结已有转移。 1982年10月初诊。术后一月,体质亏损,气短懒言,面色苍白,大便溏薄,虽为仲秋,而已衣棉。 舌脉:脉沉软,苔薄,舌质淡。 辨证:术后脾阳不振。 治法:温脾阳。 处方:【理中汤加味】。 党参15克,焦白术10克,干姜5克,炙甘草5克,茯苓15克,八月札30克,石燕30克,冰球子15克。 14剂后,便溏减,但恶寒仍有,脉仍沉。 时届秋冬之交,脾阳不振,累及肾阳矣,在原方基础上,又加入附子,肉桂。 辨证:脾阳不振,累及肾阳。 处方:【桂附理中汤加味】。 党参15克,焦白术10克,干姜5克,炙甘草5克,茯苓15克,八月札30克,石燕30克,冰球子15克,附子10克,肉桂5克。 14剂后,诸症大减,精神渐复,体质渐来。 继续以上方剂。 2月后,已无所苦。 考虑到即届春气,稍减附子、肉桂用量。 至1983年6月,又诉食后胃区疼痛,不恶寒,且有便结。 经X线胃肠检查,发现手术吻合区又有癌肿复发。 体检上腹中部,隐致所及块物,拟为:胃癌术后复发。 由于脾肾之阳已复,大便反结,胃区只痛,而有复发。 治法:健脾理气通滞,软坚散结,清热通腑。 处方:【四君子汤合癌三味加减】。 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八月札30克,木香10克,乌药10克,青皮10克,鳖甲30克,山慈菇15克,半枝莲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14剂后,胃痛减,大便畅。 上剂服两月后,上腹之肿块已不可扪及。 三月后复查胃部钡剂,原复发之癌肿已不明显。 继续以上方剂治疗二年。 至1999年10月随访,患者健在,全天工作,无癌肿复发、转移征。 按: 胃癌手术后,在吻合区常有复发之可能。即使非胃癌,胃溃疡手术后,也有残胃癌发生之可能。本例手术中所见已为较晚期,且在术后不足1年,局部又有复发,经中医治疗而未用化疗,终获痊愈。 胃癌之单纯中医治疗,除健脾扶正外,理气、软坚之品常必不可少。至于清热类抗癌中药,当视病体是否有热而定。(于尔辛案) 冰球子:功能解毒行瘀,杀虫消痈,止咳平喘。主治痈疽疮肿,瘰疬,无名肿毒。 癌三味:白花蛇舌草,山慈菇,半枝莲。 支持公众号请点文末右下角“在看”、“赞”或转发分享。 帮TA点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