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近30万女性从事风俗业:离婚后,她们仅剩的价值用身体来衡量

 谢耳朵馆长 2021-11-15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日本是我们的东亚近邻,从历史上来看,日本文化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大影响,所以在文字、语言以及风俗习惯上,中日有一些共同之处。
然而在近代,西方的极端民族主义思想影响了日本,导致其陷入一种极端情绪之中,也遭到反法战争(亦即抗日战争)的沉重打击,整个国家一度成为美国的“小弟”。
所以总的来看,现代的日本是一个沿袭了传统东亚文化,却又受到西方文明深刻影响现代国家。
于是在一些国情方面,日本遭遇了与中国以及其他国家截然不同的情况,其中比较明显的有人口老龄化、男女人口比例失调以及最近一个新近出现的问题:大量女性被曝出从事风俗业,根据其国内最新数据统计显示,这一数字已经达到了30万左右。
这一问题尽管发生在邻国,但是也展示出一些比较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可以留心的。

“风俗业”之下有什么?

所谓“风俗业”,顾名思义,是与所谓风俗相关的服务行业。
尽管在日本法律规定当中,风俗业和性风俗业有明确区分,但是由于其丰厚的经济效益,实际上现如今二者的区分已经十分模糊了。
那么究竟是什么利益趋势,导致这些服务业从事者甘愿放弃自己的声誉去从事这样的工作呢?
根据日本相关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风俗业这样一个产业,在日本每年带来的产值高达五兆日元,换算成人民币也高达3000亿以上。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在日本这样一个发达国家,仅靠这一行业获取的收入就能够占整个国家GDP的0.4%,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收入了。
但是为了金钱,就可以去从事这种不太能够说出来的“擦边球”职业吗?这仿佛与东亚传统文化所要求的女性德行要求不太符合。
事实自然不是这样,除了高额的收入、当地实力强劲黑帮的介入以及渐渐产生的亚文化影响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女性地位在日本是比较低的,想要完全的独立生活对于女性而言是十分艰难的。
其实在上世纪末的时候,被压抑已久的日本女性曾经在西方影响之下爆发过一次轰轰烈烈的“女权运动”,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女性在日本社会当中的地位,不再作为家庭的一部分,单纯只是靠丈夫的收入生活,在家中相夫教子。
然而,深入社会的影响是难以在短期内的发生改变的。一度在日本社会出现的所谓“三个丈夫(即女性要求有三个男性伴侣,分别负责性、经济和情感职能)”现象。

导致男性迅速意识到了情况的严重性,立马开始“躺平”,甚至导致日本社会的大量女性难以找到合适的伴侣,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并且由此引发了许多其他社会问题。
政府再也看不下去了,只能出手进行干预。从那之后,短暂的“女权运动”宣告失败,日本女性依旧回归家庭,甚至经过那么一闹,地位反倒还不如之前。
也就是如此,想要获得一份来自自己的收入,就只能去寻找一些对于职业门槛不高的、几乎只要是女性就可以从事的工作,所以风俗业便首当其冲。

“菊与刀”下隐藏的国民性

《菊与刀》是上世纪著名女性人类学家、人格心理学派代表学者鲁斯·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的著作之一,也是人类学界关于个体人格分析的经典民族志。
出于战后对于日本社会了解的目的,本尼迪克特亲身到日本去进行田野调查,想要研究的问题就是日本的国民性。
通过分析与访谈,本尼迪克特认为,日本人的国民性还是有较强的同质性的,主要表现为一种鲜明的两极性。
书名当中所谓“菊与刀”的含义就是指日本人一方面可以很优雅性的去赏菊,一方面也会拿出刀来剖腹自杀和发动战争。
这是由于在日本社会当中,对于孩子的要求比较严格,要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对于长辈的尊重,同时要待人有礼。
于是社交与真实想法形成严重的张力,国民性当中的两面性也就因此出现。
尽管这一研究甚至是人格心理学派都在学界饱受争议,但是这一开创性的、在日本社会当中进行的基于人们的实证研究对于国民性窥探的决心可见一斑。
我们由此可知,除了地位相对较低、没有足够的自我养活能力之外,日本女性还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很好地处理社会交往当中的这种张力。
众多日本女性在之前的“女权运动”失败之后,依然有极强的共情心理,众多女性较为团结,依旧以争取较独立地位和获得更好的社会生活为目的,所以整个女性在社会当中形成了一种凝聚力极强的弱势群体。
所以这样的群体会出现在日本的各种领域之中:娱乐业、动漫相关行业以及文中提到的风俗业。
那么这种现象是否是一种有百害而无一利的现象呢?其实不然。
女性从家庭当中解放出来之后,日本原先的男女地位失调现象好转了一些,女性不再被“捆绑”以家务和子女教育,而是可以投身其他事情,为自己的经济生活谋取收益。
当然,总的来看还是消极影响更大一些,日本近30万女性从事风俗业,重压之下,被“蚕食”的不仅是身体,还有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日本社会的男女比例比较失调,且男女关系之间存在近乎“剑拔弩张”的对立,为社会发展埋下了隐患。
对于我们而言,也许我们国家并没有这样的问题传统,也不会出现为了获取收益就从事“擦边”工作的情况,因为男女社会地位在我国已经是十分对等的了。
但是我们社会之中,依然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弱势群体,比如留守儿童、农村孤寡老人以及一些低收入群体,那么对于这些群体,会出现什么社会问题,我们又应怎样应对,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