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荠菜 文/小堇 图/小堇 捶捶快要累断的腰,揉揉吱嘎作响的膝盖,看着眼前一棵棵在初冬的暖阳下碧绿肥嫩的大荠菜,我一屁股坐在酥脆的落叶上,拉直腰身,伸出小铲子,毫不犹豫地把它们一一挖下。看着它们,若是不挖下来带回去,我就觉得不能原谅自己。 最深的爱,不是爱不释手,而是和它唇齿相依,融为一体。 一天下来,虽然腰酸背痛,但是看着一大袋子鲜嫩的荠菜,我内心依然充满了快乐。 在闸口等公交车时,站台上还有两个老太太。一个75岁,一个87岁,都虎视眈眈地看着我的荠菜。87岁的老太太问,你这是在哪里挖的菜呀? 阳谷。 这季节还有荠菜!我看看,你挖的荠菜大不大? 75岁老太太的眼睛也热切地盯着我的塑料袋。我打开,抓出一把来。两个老太太啧啧称赞,说,这么大的荠菜!买也买不到这么大的! 87岁老太说,这可是好菜。可惜我的腿蹲不下了,想挖也挖不了。 75岁老太长叹一声,拍拍膝盖说,我这腿,也不行了。 公交车一来,两个老太太恋恋不舍地再看一眼我的荠菜,走了。 我忍住了要一人给她们一把的冲动。可是看着她们羡慕的样子,我又后悔没给她们。 在挖荠菜的时候,我就对自己说,如果不是骨灰级的荠菜发烧友,如果不是关系特别好的,我就不会把荠菜给她,因为挖荠菜太累了!更何况,挖,只是第一步,还要一棵一棵地摘——去掉荠菜的枯叶、黄叶,去掉夹杂在荠菜中的枯草、枯叶、树叶的枯梗,再一遍遍洗干净,焯水,过凉,到攥成一个荠菜团,是一项庞大的工程。 累,是今年才深切体会到的。上次挖荠菜,回来后大腿疼了三天,疼得不敢下蹲;这次,到现在为止,已经是第二天腿疼了。这和长期缺乏锻炼有关。反复地站起来,蹲下,蹲下,站起来,或者蹲在一个地方一点点往前挪,长期得不到释放的肌肉里的乳酸就跳跃着跑出来了,肌肉酸痛的感觉犹如多年不跑步的人突然跑了个百米冲刺,又像是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爬了个泰山后的第二天。再就是年龄不饶人,虽然自己内心深处住着一个少女,但是骨骼和肌肉都被时光侵蚀得千疮百孔。因为去年,兴致勃勃挖一天荠菜,远不如今年挖两个小时累得厉害。 然而,我还是喜欢挖荠菜,甚至都想着,以后出门,随手要带着一个小铲子,以便看见荠菜就能随时挖。我喜欢挖荠菜的过程,喜欢摘荠菜时那一棵棵嫩绿划过我手指的清凉,喜欢将荠菜切碎,拌成各种馅儿——饺子馅儿,包子馅儿,馅饼馅儿,喜欢一口咬下,荠菜的清香在口中迅速弥漫的感觉。不过,如果仅仅是我个人喜好,大约我也不会每年到处寻找荠菜,不远百里去挖,挖回来收拾干净后,将一个个荠菜团子放入冰箱储存,让它一年四季随时入馅儿。因为我家先生是更大的荠菜爱好者。你可以支使这个从来不干家务活的人摘荠菜。他一边满眼放光地摘,一边评论这荠菜的鲜嫩肥美,一边还不止一次地告诉我,荠菜的根有多好吃。对饭食没有任何要求的他,一吃荠菜饺子,筷子动的速度就加倍,一边吃,一边赞不绝口,说还是荠菜的好吃。我家最不喜欢吃带馅儿食物的女儿,却从不抗拒荠菜馅儿的包子和馅儿饼,所以每次她回家,我要做给她吃;若是我去北京找她,也会包些荠菜包子带着——因为,这种馅儿的包子,花钱很难买到,尤其是,这是妈妈亲手挖的荠菜,包子里面,包的不仅是荠菜,还有满满的爱。 现在吃荠菜的人越来越多了,这种在农村被视为“草”的野菜,慢慢成了很多人餐桌上的新宠,除了大鱼大肉的东西吃多了,想换个口味吃点野菜之外,还因为荠菜的营养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在常见的200种蔬菜中,荠菜凭借自身富含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几乎跻身前十名。更因为在多种野菜中,荠菜的清香的味道独树一帜,是其它野菜望尘莫及的。然而,纵观吃荠菜的大军,中老年人占的比重更大一些,这里面大约有怀旧的味道吧,比如我在公交车站遇到的两位老太太。 我吃荠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1年春天。1990年开始,我和袁一起合作写剧本,有时晚上也会住在她家。那时候,我们俩在她的小卧室里,半夜写累了,写饿了,就吃她妈妈腌的很好吃的泡椒。很辣,但是绝对够味。那些辣椒伴随着我们度过了冬天的漫漫长夜。春天到来的时候,我们俩到郊外一起挖了荠菜。春天的荠菜经过冬天的严寒,刚刚在柔软的东风里苏醒过来,全身懒懒地,还带着梦的痕迹,看起来赖赖巴巴,贴近地面的叶子干枯,灰扑扑的,几乎和冰雪融化后的灰白色大地混为一体。整棵荠菜都舒展着平铺在地上,上面的叶子青绿中带着棕红,一副历尽沧桑的模样。初见荠菜,我怀疑这丑陋的野菜就是作家张洁在《挖荠菜》中满怀深情写的荠菜,我很难想象她挎着小篮子走在春天阳光下,踩着软软的泥土挖荠菜的欣喜。但是,当我们把这些如老太婆一样干巴巴的东西挖回去,摘去干叶,洗干净,放入开水中一烫,它便华丽变身为碧绿的小公主,鲜嫩如翠玉,散发着春天蓬勃的风采;切碎,放入拌大葱和姜末的五花肉馅中,包成胖乎乎的大饺子,端上餐桌,迫不及待地咬一口,清香的味道便在口腔弥漫开来,仿佛一道天光闪耀,整个人都沐浴在春光里。 这就是荠菜!只是初见,便已爱上。 第二年,和我家帅哥一起去挖荠菜,回到宿舍包饺子给他吃。他一脸惊喜,拿着一棵荠菜举到眼前,再放入鼻子底下使劲嗅,说,真好闻呀!说着,用手撸撸上面的灰尘和根上的泥,直接就放入口中使劲嚼,一脸满足地说,真好吃呀。 他说,小时候随大人下地干活,在地里看到荠菜,村里有个老头就会挖。老头对他说,你知道,这种野菜是好东西,只要有它,饥荒年就不会饿死人。尤其它的根,可不要小看,这是小人参啊,营养都在这里呢。说着,老头就会把荠菜放入口中咀嚼,咀嚼出天堂的模样。帅哥也跟着老头一起嚼。他说,你知道吗?我就是那时候爱上荠菜的。这种菜真的很好吃。 只是,那时候的荠菜还是一个灰姑娘,浑身散发着原始的纯净光辉,最常见的吃法就是洗干净凉拌,或者煮荠菜汤。而我的吃法,仿佛给灰姑娘穿上了水晶鞋,我让它配略微肥一些的五花肉;就算是素馅的饺子,也一定会配上煎得油汪汪的鸡蛋碎,甚至再加上点儿粉丝段、木耳丁,也一定会放足够的芝麻油,吃起来香喷喷的。 因为帅哥喜欢,所以,每年春天,我都会趁着荠菜还没开花之前,和春风争分夺秒,赶紧挖荠菜;后来偶然有一次,发现秋天竟然也有荠菜,而且长得肥大,鲜嫩,全不是春天灰扑扑的模样,一直到天寒地冻之前,都能蓬勃生长。于是,秋末冬初挖荠菜,又成了我每年必做的功课。一想到在秋末冬初的暖阳下,天空湛蓝,碧绿的荠菜迎风生长,内心就忍不住激动,就忍不住要在凛冽的寒风到来之前,把它们带回家。 曾经,在闫寺的石楠球地里,邂逅大片大片的荠菜。看到它们,早忘了来此地的初衷,立刻就弯腰开始挖起来。只是第二年再来,荠菜早就没有了踪影。大约是打了除草剂吧,所有的荠菜都消失得仿佛从未来过。后来同事说东阿的娘家,有许多种大棚蔬菜的,蔬菜下面藏着很多很多鲜嫩的荠菜,于是我们又奔赴东阿。今年阳谷的同学说,我们阳谷有荠菜,到阳谷来挖荠菜吧。于是,我们又浩浩荡荡地去了阳谷。 是的,我们挖荠菜的队伍正在逐步扩大。在我的影响下,我周围的同学,朋友,同事,也开始吃荠菜了,并且大多一吃就爱上了它。 我知道,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还会继续挖荠菜,继续享受荠菜带给我的快乐。我不知道,是不是它也会喜欢我,就像我看到它,就像夏堇花看到太阳。 作者简介:小堇,原名李晶。聊城一中语文教师,山东省作协会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