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题】 (1)简述40年代散文各式文体创作的概况。 1.报告文学的勃兴与抗战现实紧密相关。 2.杂文的创作无论在国统区、“孤岛”还是解放区,都涉及到在抗战形势下如何继承、发扬鲁迅杂文的现实主义精神问题,重在对社会现实的针砭,或者对世相与历史的剖析。沦陷区散文以周作人为代表,则出现了杂文的小品化,也有其文学史意义。 3.小品散文的新作者虽然不多,但是名家散文则更为圆熟多样,如萧红、何其芳、冯至、梁实秋、张爱玲等,以及“立达”派、京派的散文。4.注意各散文文体的繁荣略有“时间差”,这既有抗战现实对文学文体的影响,也有各文体自身的发展与成熟等因素。另外,在概述中尽量能列举一些影响较大的作家作品。 (2)试评梁实秋《雅舍小品》的艺术特色。 1.总的来说,梁实秋散文是“学者散文”,可以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取材的日常广博、语言的机智幽默、心态的豁达俊逸、行文的优雅从容等。附录中余光中《文章与前额并高》提取了《雅舍小品》中若干特色,可以参考,尤其是对其文字“文白融会”的理解,有一定启发性。 2.最好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辅以对具体文本、字句的解读或赏析,但注意不要写成过于情绪化的随感。 (3)试评张爱玲散文创作的艺术个性。 讨论张爱玲的散文,可以40年代作品《流言》为主,既要注意其所在的“沦陷区”文学的大背景,以及张氏“海派”作家的身份,更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词”:女性、上海、日常生活、意象、机智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