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素书 遵义章

 修远兮 2021-11-19


“遵义”的意思是为人成事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本章从中国历史上总结了四十六种可能给自己带来灾祸的行为,内容简练而深刻。



以明示下者暗。

修远之思评: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把别人的缺点看得很透彻、很清楚确实聪明,但也要给这些智慧不如自己的人留有余地。对自己,这是一种很高的修养,对别人,这是大度和宽容。这样才可以服众。否则,就会导致对别人过度严格,也显得自己狭隘,反过来使自己处于不利的地位,这就是所谓的“聪明反被聪明误”。所以,做领导的切不可显得太聪明,要懂得大智若愚,内明外晦。聪明在于内心的澄澈,而不一定表现出来,也不能如此去要求下属,否则,人家就吓跑了。同时,做领导的必须明白,自己再聪明能干,一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毕竟有限,不可能什么都知道,也不能事必躬亲,要相信大家,相信属下。《吕氏春秋》说:做大官的不能管得太细,不能耍小聪明,所以,高明的木匠不动斧子,真正的勇不是肉搏,高明的统帅也用不着杀伐。又说:不知而自以为知,是百祸之首。唐太宗谈到隋高祖杨坚的时候说:“他自己不是很明白,但喜欢什么都管,什么事情都怀疑、都自己做主,不给大臣权力,而大臣们日理万机,不可能都合他的意。群臣既然知道了他喜欢自己做决策,就只有全听他的,即使在执行上有什么差错,也不敢告诉他,这就是隋朝二世而亡的原因。”)

有过不知者蔽。

修远之思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关键在于怎样对待错误。自己不知道有了错误的叫作“蔽”,就是自己封闭自己。而知道了自己的错误还是不改的,叫作“愎”,所谓“刚愎自用”是也。最聪明的人是看到别人的过失,引以为鉴,主动克服自身类似的不足。比较聪明的人是自己犯了错误能自觉反省改正。至于有了错误仍执迷不悟、一错到底的,那只能一败涂地了。孔子说:喜欢仁而不喜欢学习,弊端是愚昧。喜欢满足于一知半解而不喜欢学习,弊端是轻浮。喜欢相信别人而不喜欢学习,弊端是闭塞。性格刚直而不喜欢学习,弊端是执拗。好勇而不好学习,弊端是容易冲动。性格刚猛而不好学习,弊端是容易轻狂。)

迷而不返者惑。

修远之思评:人是欲望性的动物,有欲望是正常的,但必须把欲望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也就是说,人是欲望的主宰,如果反过来,被欲望所控制,那就会给自己带来灾祸。人不但容易被欲望迷惑,也容易被别的东西迷惑。迷于欲望的,伤害自己的本性。迷于外物的,容易丧失志气。还有被自己迷惑的(错了也不知道),就会越来越错,最终失败。)

以言取怨者祸。

修远之思评:俗话说“祸从口出”,人的许多麻烦和灾祸是不慎重的言语带来的。如果做了再说,主动权就掌握在自己手里——因为在你做之前,别人不知道你的计划。相反,如果是说了再做,你就把主动权交给人家了。因为人家已经知道了你的计划,就会设法对付你,导致你做不成,计划落空。所以,成大事的人,都是缄默寡言、慎行谨言的。《易经》说:言语是产生祸患的台阶。老子说:说得太多,本事却不大,就不如少说点。)

令与心乖者废。

修远之思评:做领导的,发出的号令和指示,应该和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一致。如果不按照自己说的去做,说的一套,做的另一套,就失去了威信,成不了事。这里的另外一层含义是,国家的政策法令应该符合民心民意;如果施政者违背了百姓的心愿,就必然遭遇失败。韩非子说:禁止老百姓希望得到的,神仙也做不到。动不动就给百姓加罪,毁坏百姓所喜欢的,就是尧也治理不了天下。所以《大学》说:如果政策法令违反了百姓的愿望,他们就不会听从。)

后令缪前者毁。

修远之思评:做领导的,不能朝令夕改、出尔反尔,否则就失去了威信。下边的人就无所适从,任何政令都无法得以执行。《淮南子》说:军队法令太多就容易混乱,喝酒时规矩太多就容易产生争辩,混乱导致失败,争辩导致相互猜忌。)

怒而无威者犯。

修远之思评:领导者都希望自己有威严,但威严不是发怒可以带来的效果,只有内心公正、无私才会让人真心悦服,带来真正的威严。周文王虽从不声色俱厉,但四邻国家都敬畏他,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威严是内在精神和崇高人格的外在表现。有了这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就不怒自威。反之,表面上的虚张声势不但不会带来威严,相反,它会暴露出内心的虚弱和苍白,这就是所谓的色厉内荏。《韩非子》说:爱多了法就立不起来,威严少了下属就轻视领导,所以,刑罚不果断,就做不到令行禁止,虽然发怒了,但没有威严,以下犯上的事情就多了。)

好众辱人者殃。

修远之思评:应该尊重每一个人,不能随意侮辱人能够平等地对待那些有缺陷的人,需要包容精神。侮辱别人、揭人家的疮疤和短处,嘲笑不如自己的人,以此显示自己的身份,或者以此取乐,必然招来怨恨和祸殃。《吕氏春秋》说:说话太极端,容易惹人家发怒,有人愤怒,说话的人就危险了,更何况是自己想痛快而故意侮辱人呢?《鬼谷子》说:不要把人家不想要的强加给他,不要教给人家不想知道的东西。)

戮辱所任者危。

修远之思评:做领导的,真正做到用人不疑很难,尤其是对一些重要的、关键的职位和能力很强的人。疑虑会带来谗言和污蔑,随之而来的就是对自己信任的属下的侮辱和迫害。但这样的结果,往往是伤害了有能力的部下,也同时危及自身的安全。)

慢其所敬者凶。

修远之思评:对以往尊重的人或者帮助过自己的人,如今渐渐怠慢了,说明这个人的雄心大志已经懈怠了,意志衰退了。这是很危险的事情。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有求于人,一时尊重那个人,但时间长了,可能认为用不着他了,就慢慢疏远。但危险也在这里,人生漫长,人生坎坷,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需要人家的帮助,临时抱佛脚是没有用的。所以,应该经常性地保持以往的敬意,不管你今天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不忘记你以前曾经尊敬过的人。)

貌合心离者孤。

修远之思评:貌合神离,其势必孤,其力必散,其事必败,所以说:“三人同心,其利断金。”《吕氏春秋》说:千人同心,就有千人的力量;万人异心,还不如一个人有用。)

亲谗远忠者亡。

修远之思评:善于揣摩领导意图而投其所好的是“谗者”,也就是小人,而专门找领导的错误犯颜直谏的,是“忠者”。虽然做领导的都知道近小人、远忠臣必然失败的道理,但改掉这个毛病实在不容易,因为人都有爱听好话、爱被吹捧的本性。说真话、批评人的话难以被人接受。所以,好的领导要懂得忠言逆耳的道理,必须有容忍和接受批评的雅量,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吕氏春秋》说:最有用的忠告都不中听,也不合自己的心意,只有贤明的领导才能听得进去。)

近色远贤者昏。

修远之思评:人一旦发了财,有了权势、地位,就难以避免美色,钱与色、权与色往往相伴而来,这是人的本性使然。古代的很多英雄豪杰、今天的很多高官,往往在女色上栽跟头。原因在于,女色在使人快乐的同时,也消磨人的志气,使人丧失理智,失败就在这里开始萌芽了。)

女谒公行者乱。

修远之思评:昏君近色,后妃干政。枕边风起,天下大乱。中国古代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其根本的原因在于领导者失去了控制权,而实际行使权力的人名不正言不顺,难以服人。)

私人以官者浮。

修远之思评:选拔任用官员,必须出以公心,真正做到选贤任能。任人唯亲唯私,必然导致政事轻浮、政治腐败。古诗说:任人唯私,什么官都自己人做,是西周亡国的原因。《韩非子》说:不要给老虎插上翅膀,有了翅膀的老虎就会飞到城市里去找人吃,而让那些没有品德的小人做官,就等于给了他们势力,就是给老虎插上了翅膀。)

凌下取胜者侵。

修远之思评:做领导的应该爱护下属,以平等的观念对待下属,不能以势压人、以权欺人。否则,必将离心离德,彼此伤害。正如孟子所说:“君主对待臣子如自己的手足那样爱护,那么臣子就把君主当作自己的主宰那么尊敬;君主把臣子当作犬马使唤,臣子就把君主看作一般人了;如果君主对待臣子连草芥都不如,那么臣子就把君主看作盗贼和仇人了。”)

名不胜实者耗。

修远之思评:历史上名气和实际的才能不相符的人很多。有的名气很大,但没有才能。有的不尚张扬,没有名气,但很有本事。后者一般往往能取得大的成就,而那些名不副实的人,即使得到了显赫的头衔和名声,也是不祥之兆,最后必然导致灭亡。因为他的能力担负不起他的名气所应该承担的重任,只能为名所累,最后害人害己。《淮南子》说:俸禄超过了自己的功劳会损害自己,名声超过了实际会遮蔽了自己。孟子说:名过其实,君子感到羞耻。)

略己而责人者不治。

修远之思评:孔子说:当领导的做得很正,那么谁敢不正呢?所以,领导应该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而不应该对自己宽容、对他人严格。如果对自己的缺点千方百计找理由辩解,对别人的失误却不加体谅,一味求全责备,那么这样的人什么事情也不会办好的。)

自厚而薄人者弃废。

修远之思评:对待自己或者自己的亲属很优厚,但对部下或者别人就很刻薄、很吝啬,这样的领导,迟早要被抛弃,也成不了大事。)

以过弃功者损。

修远之思评:这里讲的仍然是做领导的要有度量,要容忍部下的失误,多看他的功劳和长处,而不能因为一时的错误就否定他的全部,苛责于人。)

群下外异者沦。

修远之思评:上下离心,内外异志。群众的意见反映不上来,上下不能沟通,采取的政令法规必然不能对症下药,祸患就逐渐积累。《淮南子》说:众人相助,虽弱必强;众人相去,虽大必亡。)

既用不任者疏。

修远之思评:对于有才能有本事的人,如果只是羡慕他的才学,给了官位却不放权,他就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不能建功立业。被任命的人便会寒心,对上司也将敬而远之,使得上下疏离。)

行赏吝色者沮。

修远之思评:一个人再有能力也不可独掌天下,必须有人辅助。当人家有了功劳、取得成绩的时候,就必须慷慨兑现用人时许下的诺言,这样,才能留住人才、留住人心。否则,用人时大方承诺,一到论功行赏,却一毛不拔、翻脸不认账、概不兑现,手下的功臣必然感到沮丧失望。项羽失败的原因就在这里,他的将领屡建战功,可是他把刻好的印拿在手里转来转去,磨得棱角都没了,也舍不得给人家。后来他手下的人才全跑到刘邦那里去了,自己落了个乌江自刎的下场。《韩非子》说:奖赏很微薄,下属就不愿意做事;反过来,奖赏很优厚,也信任他,他就会为你付出生命。)

多许少与者怨。

修远之思评:在关键或者紧急时刻,答应了人家好处,但事成之后又不给那么多了,或者干脆一点都不给了,就会招来怨恨。这是说做人、做领导一定要讲诚信,言出必践,有诺必现,否则就失去了做人的根本。

既迎而拒者乖。

修远之思评:很多做领导的都喜欢说自己赏识人才,但招揽到人才又不用,就像请来客人却又拒之门外一样,只能招致怨恨,旧情丢了不说,还结上了新怨,这是最愚蠢不过的举动。)

薄施厚望者不报。

修远之思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付出的少就不能奢望回报的多。这个道理既适用于个人的努力与收获,也适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国古人提倡施恩不望报。老子说:“施恩不要心里老想着让人报答,接受了别人的恩惠却要时时记在心上,这样才会少烦恼、少恩怨。”就是说把施舍当作自己的义务才会体会到快乐,没有回报也不要怨恨烦恼。如果给人家的少又希望回报的多,就更错了,这不符合多数人的人性。文子说:施予的多回报就丰厚,得罪人多仇恨就大;施予的少而回报多,积怨深但没有后患的几乎没有。《史记》记载,宾客对信陵君说:有的东西不可忘,而有的东西不可不忘。人家对你有恩,你不可忘记,而你对人家有恩,就希望你忘了它吧。)

贵而忘贱者不久。

(修远之思评:真正品德、修养高尚的人,把功名利禄、贵贱荣辱看得很淡薄。不论富贵贫贱,都保持自己的本色,这才是孟子所谓的真君子、大丈夫。只有修养不够的小人,在突然富贵或者发迹的时候,才得意忘形,不但忘记了过去的贫贱和艰难,也忘记了做人的根本,自我膨胀,当然不可能长久。《管子》说:贵而不讲礼的人会恢复卑贱,富而飞扬跋扈的人会恢复贫困。)

念旧恶而弃新功者凶。

修远之思评:对人家过去的失误和小缺点念念不忘,看不到人家的长处和新的功劳,睚眦必报,气量狭小,这样的人做不了大事,也很危险。汉高祖不计较与雍齿有私仇,仍然封他为什邡侯。唐太宗不在意魏征曾是李建成的老师,仍然任命他为宰相。这都是成大事者的气量和风度。)

用人不得天者殆。

修远之思评:中国历代的统治者都非常重视选人和用人,尤其是对重要的、关键的职位更慎重,会选择品德高尚、作风正派、为人公正的人来担当。在这些重要的岗位上,如果用人不当,那就危险了。)

强用人者不畜。

修远之思评:人各有志,不可强求,强求得来的也不会长久。即使用尽心机逼人就范,也会像三国时的关羽那样,人在曹营心在汉。)

为人择官者乱。

修远之思评:安排官职最忌讳因人设事,也就是说,本来不需要这样一个职位,但为了安排自己的亲戚或者冗员,不得不巧立名目,设立新的职位。

失其所强者弱。

修远之思评:有的人靠道德而强盛,有的人靠人才、势力、军队而强盛。但强和弱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局,因时而易,因势而易,也因怎样利用而易。可见,是强是弱,关键看怎样运用。)

决策于不仁者险。

修远之思评:这里的所谓不仁者,是指没有远见、心地不良的小人。如果把决策的大权交给这样的人,就很危险。这里说的,仍然是用人不当带来的后果。比如唐明皇不用张九龄为宰相,而把国家的大权交给了杨国忠、李林甫这样的奸臣,最后导致国家大乱。)

阴计外泄者败。

修远之思评:所谓阴计,就是暗中进行的计策或者计划,目的是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其计既泄,故人即可知己知彼,明暗易形,强弱易势,所以计谋没有不失败的。《韩非子》说:事情秘密才能成功,因为泄露机密才失败。《鬼谷子》说:圣人所拥有的智慧普通人也有,但普通人不能成功的原因是他们不善于运用罢了。谋划没有比保密更难的了,意见没有比全听进去更难的了,事情没有比一定办成更难的了,以上三者俱备,就什么都可以做成了,所以,谋划一定要保密。)

厚敛薄施者凋。

修远之思评:厚敛则民穷,民穷则国凋。所以古语云:“穷天下者,天下仇之;危天下者,天下灾之。”)

战士贫,游士富者衰。

修远之思评:中国历史上的游士说客,凭着口舌之利,游说诸侯、国王,往往朝为布衣、暮即卿相而那些战场上的普通士兵,不但捐躯流血,还都很贫寒。这样的时代肯定是混乱衰落的时代。

货赂公行者昧。

修远之思评:行贿受贿,买官卖官,明目张胆、堂而皇之地进行,那么,谄媚奸邪的小人就得志了,政治必然腐败,统治者必然失败。)

闻善忽略,记过不忘者暴。

修远之思评:正确的意见很快就忘了,相反,别人的错误却抓住不放,这不会有好结果。这里讲的是要善于听取好的意见,不能人家说过了就忘。而对于别人的过错,也要宽容,要善于利用他的长处。)

所任不可信,所信不可任者浊。

修远之思评:这里讲的依然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任用了人家但又不相信他,对他不放心,或者反过来,虽然信任他,但却不敢放手使用他,都是错误的。“所任不可信”,是指只看他的才干而不了解或者怀疑他的内心,比如刘邦怀疑韩信但还是用他,最后韩信谋反。“所信不可任”,也指根本不了解他的真实才干却相信他、任用他,比如赵国使用赵括。)

牧人以德者集,绳人以刑者散。

修远之思评:以德服人,才能有号召力和凝聚力,才能让人真心归附。相反,只靠严厉的规章和高压的手段,去压服和束缚人,最后只能导致离心离德,人心涣散。不论是治理国家,还是经营管理单位、企业,都是一样的道理。)

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

修远之思评:人都希望自己的成绩被重视,哪怕是很小的进步。另一方面,对别人的小错误应该宽恕、原谅,不该紧紧抓住不放,否则,会招来更大的怨恨。)

赏不服人,罚不甘心者叛。赏及无功,罚及无罪者酷。

修远之思评:赏和罚必须分明、公平。无功而赏不能服人,无罪而罚人不甘心,都会使人产生逆反的心理,导致严重的后果。)

听谗而美,闻谏而仇者亡。

修远之思评:当领导的最容易犯的过失有三:一是好谀,二是好货,三是好色。英明的领导人可以避免珍宝美色的诱惑,但最难避免的是阿谀奉承。)

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

修远之思评:很多人都不能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容易这山望着那山高,认为别人的东西更好。这是人的本性中贪婪的一面使然。但很多时候,那只是一种错觉。只有在失去了自己拥有的东西之后,才感到它的可贵,可为时已晚。要记住,珍惜自己所有的,才会一生平安。贪求别人所有的,会反过来伤害自己。《淮南子》说:圣人珍惜自己的所有,而不奢求自己没有的东西;只追求自己没有的,也会失去已经有的,而完善自己已经拥有的,想要的也会到来。又说:幸福莫过于没有祸患,利益莫过于不丧失。事物都在变化:不损失就是增加,不成功就是有所毁弃,没有得到就是有所伤害,都是很危险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