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隋朝文坛一哥薛道衡之死:全是EQ惹的祸?

 新用户942688Bg 2021-11-16

薛道衡被称为隋朝文学界第一人,出身于官僚家庭,家境比较殷实,可惜6岁时候父母早亡,他便成了一孤儿,幸好家里有个佣人比较心善,一直在身边照顾他长大,加上有些家底,不愁吃穿,因此他便专心读书,精于学习。终于年少成名,13岁时,因读《春秋左氏传》写了一篇读后感《国侨赞》,而被称为少年奇才。

他因文才出名,而进入仕途,最后也文才太高而惹祸上身,被隋炀帝杨广被迫自尽,甚至牵连妻儿,被充军流放。杨广为什么要他死了?史料记载因为一首诗,话说有一天,隋炀帝杨广和大臣们开会,突然一时心血来潮,就让大臣们以“泥”为韵字写一首诗,皇帝下令了,底下大臣开始绞尽脑汁地想,过了好会儿,皇帝心里已经想到了,但在下笔前还是看了看底下大臣们,却发现底下大臣好像都还在思考中,没人想出来,皇帝心里高兴,自己肯定第一个想出来的,所以马上拿笔写诗,还没等皇帝写完,下面的薛道衡却已经写好了一首《昔昔盐的诗,而且这首诗下面看过的人,都在表扬称赞啊,说:写得好啊、构思精巧、清俊飘逸、写得很传神,尤其是这一句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更是妙啊,隋炀帝听到下面赞扬一片,表面装得很高兴,跟着其他大臣一起表扬,其实他心里气得不得了,恨得不得了。这就埋下了祸根。

其实要说杨广开始真是很爱惜、很看重薛道衡的文才。杨广的父亲杨坚做皇帝时,曾经提拔过薛道衡做自己的秘书,那时的杨坚说过一句话:薛道衡写得文书最合我意。后来杨坚又说了另外一句话:薛道衡是个人才,不但文学才华高,也有政治才能,只是这个人太迂腐了,不懂得灵活变通,这是官场大忌。杨坚还特地跟薛道衡说过几次,让他改,薛道衡没当回事。果不其然,薛道衡因为得罪人了,被别人参了一道:结党营私的罪名,被杨坚流放到穷苦荒凉的岭南,当时杨广在繁华富饶的扬州做晋王,杨广内部听到这个消息后,就秘密安排手下人告诉薛道衡,让他假意经过扬州再去岭南,到时他有办法让薛道衡留在扬州,但薛道衡因为曾经跟杨广共过事,了解他的为人,很讨厌他,所以就没有听杨广的。杨广心里计恨:这个薛道衡太不知道好歹了。

薛道衡虽然得罪了杨广,但杨广刚当皇帝那会儿,对他还留有一丝惜才之心,还想要效仿他爹杨坚让薛道衡给自己也一回秘书,但薛道衡照旧不给他一点面子,甚至还写了一篇高祖文皇帝颂》交了上去,隋炀帝看完后,怒火中烧,对当时身边的大臣苏威说:道衡至美先朝,此《鱼藻》之义也。苏威一听,心里暗道不好,《鱼藻》出自《诗经》,文中表达的意思是歌颂周武王勤政英明而讥讽周幽王奢侈荒淫,这杨广是说薛道衡在讥讽自己不像先皇那边治国有方,而是像周幽王般是个昏君,这大帽子一扣来,是要杀头的呀!!

经过这次后,杨广要杀他的心表露的很明显了,连薛道衡身边的朋友都已经看出来了,所以好意思劝他:你先暂时在家里躲一段时间,不要出门出风头,要低调,不要再给皇帝机会了。可是薛道衡他不听呀,他还是自恃过高的认为,杨广不会杀他。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掉下来了,这时候,杨广让底下的臣子开会讨论一部新法,大臣讨论来讨论去,讨论了大半天,都没有得出结果,薛道衡听了后很生气,大骂这群大臣是酒囊饭袋,都是白吃饭不干活的人,骂位大臣不过瘾,还到处发牢骚说:要是高颖还没死的话,新的律法早就定下来了,也早就颁布实行了。这下大臣和皇帝都得罪了,有人清油加醋的把这话传到杨广那里,杨广跟这个高颖那可是有大仇的,杨广当晋王时和高颖一起奉旨灭陈时,抓了美女张丽华,杨广看上了她,要留下自己带回家,就让高颖不要杀她,高颖不听,还狠狠的批评了他一顿,把张丽华给杀了,杨广当时就记下了这笔仇,后来杨广当了皇帝,高颖三番五次直言劝谏,惹杨广不快,气得杨广就新账旧账算一起,安了个毁谤朝廷的罪名杀了他。

隋朝人都知道杨广跟高颖不对付,可你薛道衡现在看不起我,却总是为高颖在这高功颂德,我杀了高颖,那你现在讽刺我杀错人了。这次杨广可不打算手下留情了,安排人抓了薛道衡坐了大牢,要查他的罪行,到这时薛道衡还自作多情的想着皇帝只是走走过场,过几天又会放了他,谁知他没有等到释放令,却等到了三尺白绫,强逼着他结束自己的生命,在他死后,把他的妻儿也流放到新疆去了。

薛道衡的死,用现在网络语就叫:不作死就不会死。像薛道衡这种就是典型的智商爆表情商为零的作死型人才。

情商,英文简称EQEQ5个维度,其中有2个维度是指与人相处的能力,一是:能观察到认识到别人的情绪,从而建立好沟通的基础;二是要调节控制好自己和别人情绪,来进行有效有质的沟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