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神的起源——与天为党的地区,神话源头亦天地同歌

 王清茗 2021-11-16

 随 我 行 走 山 西      许 你 万 里 荣 耀

鉴古  |知非  | 旅途  | 视野  |  生活

上党地区是中国上古神话的发端地,在上党地区流传着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精卫填海,大羿射日,愚公移山等中国著名上古神话,且这些神话在上党地区呈现源流原始、内容详备、历代相沿、循序而下的特点,这是那些与上党有神话版权争议的地区所比不了的,中国上古神话最为正源的发端地当属上党地区无疑。

为什么中国几大著名神话均发端于上党地区,这说明上党地区在上古时期一定发生过大量有关中华文明起源的往事,从而深深地铭刻在中国文化的基因里。上党神话是中国上古时期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理解和想象,其蕴涵了大量史前人类社会的背景信息,是人们追溯和想象“中国人从哪里来”这个本质问题最有价值的参考。

今天我们就通过这些神话故事,结合近年来考古学、古气候学、分子人类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深入地解析一下上古时期的上党地区究竟发生了些什么。

今天我们先来解析“神农尝百草”的神话故事。

相传神农氏炎帝牛首人身,制耒耜,兴稼穑,教民耕食;遍尝百草,以医民恙;首辟市场,以利民生;治麻为布,民着衣裳;制作陶器,以储民用;削木为弓,以威天下。实现了中华文明从蒙昧到秩序的华丽过渡,完成了华夏先民从狩猎到农耕的历史转变。


之所以先说神农尝百草,是因为鄙人认为,农耕部落社会是中国上古神话产生和传承的基础。狩猎部落社会虽然比农耕部落社会出现的更早,但狩猎部落社会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单元非定居群落,人们随猎物而居,一天之内奔跑几十上百里路,从无固定居所。家庭单元之间每一次的相遇都是偶遇,下一次的相遇又不知何年何月;每天的狩猎受运气的影响比受气候和地理的影响更为直接,各个家庭单元对气候和地理的感受也因每天的猎获不同而有喜有悲;家庭单元之间都是单独战斗,没有必要产生长久稳定的互助关系。因此,这样的家庭小单元内即使产生了对大自然的某种理解和想象,也很难告知其它家庭,并让其相信和传播,神话这种共同记忆也就很难被丰富并传承下来。这也是我们缺少更为远古人类神话的原因所在。而游牧部落所处的环境比较干旱,是不可能有女娲补天、精卫填海这些关于洪水的记忆的,更不可能有制耒耜、兴稼穑的神农了。


因此,只有农耕部落才有产生和传承中国上古神话的客观条件和情感需求。

讲通了神话是产生于农耕部落,才便于我们理解“上党地区是中国上古神话的最为正源的发端地”这一论断。因为华夏先民是在上党地区最早完成了从狩猎到农耕的伟大转变。

考古学家在上党地区发现大量史前人类遗址,有距今2.6万年的陵川塔水河文化遗址,有距今2.5至1.6万年的沁水下川文化遗址,有距今1万年的高平李家庄文化遗址,有贯穿整个新石器时代的长治北石槽文化遗址、还有沁源义和、花坡文化遗址,黎城猫崖洞文化遗址,潞城黄龙洞文化遗址,武乡楼则峪文化遗址等等。其中沁水下川文化遗址发现的石磨盘、砺石以及锛刃等石器,是当时采集天然谷物加工成粮食的信息,是人类从简单采集向原始农业过渡的伟大先兆。

上党地区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南边是河南平原,东边是河北平原,西边是汾河盆地,在当时华夏先民们有限的认知里,上党地区就是“与天同党”最高的地方,上党也因此而得名。1.17万年前,末次冰期的盛冰期结束,气温开始上升,在距今大约10000至8000年前这段时间里,华北地区呈现稀树草原生态,大量草本植物在这时非常繁盛。在当时的华北地区,随着人口的增长以及长毛象、长毛犀牛等大型耐寒动物的北迁或消失,采集天然谷物补充狩猎的不足就成为当时人们的一种必然选择,又随着采集经验越来越丰富,人们筛选出几种可以播种再采集的作物也会成为一种必然。于是最早的农业就会出现,这在上党地区的下川文化遗址,李家庄文化遗址、磁山文化遗址中都有体现(这里所说的上党地区不是现在的行政区域,是指文化概念的古上党区域,古上党区域包含现今河北省涉县、武安县磁山镇等这些地方)。


正当播种再采集演变为一种获取食物的普遍方式,原始农业即将成型之时,古气候又出现了重大变化,在距今大约8600--4500年前这段时间内,古中国北方的气温变得更高,降水量也大幅度增加,地质学上叫这段时期为全新世中期暖湿气候,是一种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其降水量不低于今天淮河流域的降水量,整个北方地区的平原地带全都成了湖泽水网,这从近来发掘的河南贾湖遗址和陕西半坡遗址就可以找到足够的证据。最初筛选出的谷物,麻、粟、黍、稷、菽根本无法适应这种湿热环境,先民们好不容易点燃的文明火苗也因为频繁的水患而被反复浇灭,这从贾湖文化和半坡文化的中断消失也可以得到佐证。但在广大的华北地区有一个地方是个例外,那就是上党地区,上党地区在华北地势最高,是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地带,虽然这里也同样是洪水不断,但这里山岗土坪到处都是,谷物得以在这些高岗的地方被继续种植和优化。神农氏部落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在上党地区繁衍发展起来的,最终在上党地区完成了由采集到农耕的伟大转变。

近年来,有很多地方提出了自己也是“神农尝百草”神话的发端地,如湖南、湖北等地,但鄙人以为,虽然在这些地方可能实现了“稻”这种植物的的农业转变,但华夏人由猎到农的主体转变还是在上党地区实现的,因为无论从考古发现还是文化传承,上党神话所蕴涵的文化特征与炎黄时代、尧舜时代、夏商周时代的文化特征都呈现上下衔接、一脉相承的关系。之所以南方或其它地区也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一方面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受旅游经济的驱使,不顾客观史实,采取先入为主、先声夺人的手段争夺文化资源。另一方面是,进入国家时代以后,北方中原人和中原的强势文明不断向外围推进,与当地的史前往事发生融合或嫁接的结果。

从人类社会和农作物所需的漫长进化过程来看,农耕文明的出现决不可能是一个人或一代人所能完成的,因此神农氏和炎帝不可能是一个人,并且神农氏也不可能只是一个人,炎帝也不可能只是一个人,而是几千甚至上万年华夏先民艰难开拓历史的缩影,且先有神农,后有炎帝,炎帝部落是神农部落发展到前国家时代时才出现的带有半国家性质的部落联盟。这里我们不是用现代人眼光去掰扯神话传说里的謬误,我们的目的是尽可能的把神话背后的史实史事以及地理气候背景呈现出来,还原一个尽可能真实的史前世界,这也正是神话传说弥久传承的魅力所在!

当你走进上党,切身地游览一下这里的山山水水,亲耳倾听一下这里的神话传说,你就会发现这里才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的真正源头。

这里有神农氏炎帝生活过的大量遗迹,神农洞、神农泉、神农井、神农城、炎帝陵、百谷村、五谷畦等等。

这里有神农氏炎帝尝百草的大量名山,百谷山、谒戾山、发鸠山、鹿渎山、羊头山、羊头岭、羊神山等等。

这里有神农氏炎帝从出生到创业到死亡,完整生活链条的所有传说,每个县都很盛行,奉祀神农的祠庙遍布全境。


这里还有炎帝的女儿“精卫填海”的故事;这里还有炎帝的王畿琚村、八义等地;这里还有炎帝战死后,其后代所建“耆”国的相关传说;这里还有炎帝后裔共工氏不满黄帝后裔颛顼氏的统治,“怒而触不周山”的“不周山”,现名“发鸠山”;这里二十四节气最为分明,忠实而永恒地诉说着华夏先民在上党地区最早实现农耕文明的信息。全国再找不出一个可与上党比肩的神农炎帝文化如此丰厚的地方,上党地区毫无疑问是“神农尝百草”传说最为正源的发端地。

上党地区有史前人类文化遗址、遗迹、遗存100多处。她同时也是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羿射日、愚公移山等神话传说的发端地。

原标题:上党神话是中国神话的正源(一)


来源:原创



有理想的行走
有态度的行走

风景的行走
王清茗
行走山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