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祝化蝶

 新用户0096fsbV 2021-11-16

凄美动人的梁祝化蝶传说可以说是中国爱情故事的经典,千百年来经口口相传却历久弥新,终成为中国民间传说之首,更被喻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梁祝传说主要讲述的是一对青年男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传说当然无法排除有虚构的成分,但越来越多的考据不断证实,梁祝传说中也包含有东晋时期江南一带踪迹可寻的史实。上虞祝家庄才女祝英台,女扮男装赴杭州求学,途中邂逅同赴杭州求学的会稽书生梁山伯,于是便结伴同行。游学期间同窗三载,形影不离,结下深厚情谊。后因祝父思女,催归甚急,两人只得仓促分手。在十八里相送途中,祝英台不断借物寓意,暗示爱情。无奈梁山伯忠厚纯朴,始终不解其意。两年后梁山伯到上虞寻访祝英台时,方知祝英台是女儿身,遂回家告知父母,意欲娶其为妻,不料此时祝英台已由父母做主许配马家。两人楼台相会,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三年后,梁山伯出任鄞县县令,终因多年相思成疾,一病不起,死后葬于鄞城西清道山下。梁山伯死后第二年,祝英台出嫁途中,路经梁墓,风雨大作。英台闻此处就是梁山伯葬地之后,悲从中来,上山祭奠,痛哭亡灵。其情义感动天地,只见梁山伯墓突然裂开一道口子,祝英台纵身跃入其中,同穴而死,过后两人魂魄双双化作彩蝶翩翩起舞。

梁祝传说流传之广、影响之大,超乎想象。“现存最早的梁祝传说的文字材料,见于宋代张津《四明图经》所引初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晚唐张读的《宣室志义妇冢》,梁祝传说开始有了基本情节。梁载言和张读都是唐朝人,由此可推断梁祝传说至迟不会晚于唐代。而明代徐树丕《识小录》则称:'按,梁祝事异矣,《金楼子》及《会稽异闻》皆载之。’《金楼子》是梁元帝萧绎的著作,那就一下子将梁祝传说提到南朝时期了。”(卢群《杭城风月》)这些文字记载综合了当时地方士绅采访的六朝以来的民间传说,故事情节也日益丰满起来。

至于梁祝“灵魂化蝶”的传说,虽始见于南宋薛季宣《游祝陵善权洞》诗句“蝶舞疑山魄,花开想玉颜”,但清道光年间邵金彪的《祝英台小传》也出现了化蝶的结局,“英台乃造梁墓前,失声恸哭,地忽开裂,坠入茔中。绣裙绮襦,化蝶飞去。”“山中杜鹃花发时,辄有大蝶双飞不散,俗传是两人之精魂。今称大彩蝶尚谓'祝英台’云。”梁祝传说发展到此,已基本成形。

梁祝传说极富江南地方特色,清风杨柳,缠绵悱恻,既反映了江南百姓的审美心理,也显示出梁祝传说的地域环境特色。梁祝传说在流传过程中被鼓词、故事、歌谣、传奇、木鱼书、戏曲和曲艺、音乐等艺术形式接受,从而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中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人们用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来表现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其中仅戏曲剧种就有30余种,曲艺有20余种,更有上百首歌谣、几十种工艺品,以及电影和电视作品。

自由爱情的精神,孕育出了爱情自由的象征。“梁祝化作了彩蝶,念念不忘他们爱情的生发地杭城西湖,于是便从胡桥镇双双飞到了西湖,给所有来到西湖畔酝酿爱的琼浆的人们送上他们的祝福,这是一句中国人的古老祝辞:'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同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