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货币是国家印的,但是国家怎么知道自己印多了还是少了呢?

 电力资料库 2021-11-16

从时间来看,这个问题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出现的。二战后到1971年,西方国家的货币体系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这种体系属于金本位制。

简单的说,美国要让美元与黄金保持一定的兑换比例,就是美国印了多少美元,美联储就需要按比例储备一定数量的黄金。其他国家发行的货币就紧盯美元。由于各国货币都直接或间接与黄金挂钩,而黄金的数量是有限的,所以那个时代的货币是不会超发的。

但到了1971年,美元贬值压力增大,很多国家都拿着美元来美国兑换黄金,美国扛不住了,单方面停止了美元兑换黄金。自此,世界正式进入信用货币时代,浮动汇率时代。

信用货币的发行,不需要黄金作为抵押,所以很多国家都会超发货币,获取财政融资,来刺激经济增长。

另外,由于七十年代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投资银行、金融市场开始繁荣,大量的金融衍生品诞生,证券、信托、期货、期权、基金等等,都是这个时候兴起的。

过去的货币大多用于商品交易,但金融衍生品出现后,大量的货币就沉淀到金融交易之中,谁都无法判断市场需要多少货币。

这也是当前经济的一大难题,难以确定市场到底需要多少货币。所以,可能现在大量的货币都是富余的。但西方世界把通胀控制死了,货币流不进消费市场,只能流入金融、地产市场。美股、美房都经历了几十年的大牛市。

但是,无论是政府主观想要超发货币,还是客观真不知道发多少合适。多发的货币会一直累积在市场上,逐渐形成一个堰塞湖,在未来的某一个时间点爆发金融危机。

理论上每年国家发行的货币量,必须要和当年的GDP数值一样。就是这一年全国生产了多少东西,就要印对应数量面值的货币。

但是GDP的准确数据,只有到了年底或者下一年,才能准确的统计出来。

所以每年年初的时候,会有大批的经济统计学家坐在一起开会。

这些人根据往年的经济形式,然后估算出这一年的GDP数据大概在哪个规模上。然后再把这个数据传递给央行,央行根据这个数据制定印钞目标,下令印钞厂印钞。

但是因为这个数据是估算的,所以并不是十分的准确。

在今年的经济发展中,经济统计学家,也会根据实时的情况,不断的修改预估的这个数据。争取印钞的数量,和国家的GDP数值保持一定。

其原理比较复杂,因为货币需求很难估计的,央行本身是无法准确估计货币是多了还是少了。即使在货币供给层面,虽然国家可以控制基础货币的供给,但是货币乘数很难控制。但是,还是有一些指标可以来衡量;

1 利率

利率越低,说明货币供给越多,利率越高,说明货币供给越少。但是这个利率并不是绝对额,而是相对的,因为在经济发展的高速期,本来利率就是比较高,一味提高货币总量并不能增加总资本供给,反而会造成货币不稳,不利于经济。

2 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越高,说明货币供货币供给过多,通货膨胀越低,说明货币供给过少,但是通货也不能完全估计。比方说日本的货币供给很充分,但是却出现了通缩。

国家控制货币的原因一方面是保证货币的稳定,从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是一个资源分配的基本方式,来进行财富转移,调节社会问题和资源导向。

国家如何知道货币是发行的多了?还是少了?通常会采取哪些措施?

货币发行多了,市场上的热钱就多了,物价就会上涨。货币发行少了,物价就会下降。

国家统计局,只需要做个调研,就可以知道货币的发型量是多了还是少了。

另外,一般来说偏差都不会很大,而且国家也有非常好的手段来调节这个误差。

那就是央行调息。

当市场上热钱过多的时候,央行就会调高各大商业银行的利息。就会有一部分的热钱,从市场上流到银行。

而且调高利息,也是在变相的保证国民财富不会贬值过快。

当货币印少了,市场上的钱少,物价下调。央行就会降息,释放出大量的存款到市场上。

从而可以通过消费和投资,来带动经济的增长,刺激经济的复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