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家乡的红皮萝卜

 心然的原香 2021-11-16

心然简介:陈艳萍,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从生命的原香出发,与美同行,抒写生活,乡愁,诗情以及远方。已出版散文集《故乡的女儿》。

萝卜的种植历史悠久,《诗经》里有记载。《诗经、邶风、谷风》篇,“采葑采菲,无以下体”,菲,就是萝卜。

萝卜,有长形、圆形、圆锥形等。萝卜,有白色、红色、绿色、紫色等。皮肉,有白色、红色、淡绿色等。

对于萝卜,民间有很多俗语。比如“冬吃萝卜夏吃姜。”比如“萝卜上市,药房关门。”比如“十月萝卜赛人参。”这么多说法,是在表达,萝卜吃了对身体好。《群芳谱》里,也写萝卜,说:可生可熟,可菹可齑,可酱可豉,可醋可糖,可腊可饭,乃蔬中最有益者。这么多做法,是在表达,萝卜怎么做都可吃。

“功多力胜,养生之物”。萝卜,下气消谷,胃不好的人,可常常吃萝卜。它还可令肌肤细白,解酒醉,治晕车晕船,解煤气中毒。

在古代,萝卜叫土酥,是说它的样子洁白如酥。杨万里曾经在诗里写萝卜:”庚郎晚菘翡翠茸,金城土酥玉雪容。“意思是说,金城的白萝卜好,有玉和雪的质地。只是不知道,这个金城所指。

而我,更喜欢家乡江汉平原上的红皮萝卜。

中学的校园里,有一大片菜地,种了几畦萝卜。秋冬时节,萝卜长大了,显摆,露出一小撮红,上面簇拥着绿茵茵的菜叶。人们给萝卜菜取名萝卜缨子,老让我想起红缨枪,不知道这里边是否有关联?再大一点,萝卜露出来更多,卧在地上,恍如一个个染红的鸡蛋。真拔起来,萝卜要比鸡蛋大很多。

那是老师们的蔬菜,白天不敢扯,到了晚上,下晚自习,渴了饿了,偷偷去拔。大自然是长了眼睛的。一切都好像是故意安置,菜地边正好有野塘。洗洗吃,脆生生,甜津津。

生萝卜吃多吃急了,打臭臭的萝卜嗝。说话时,使人厌恶。熟萝卜则好。美食家清代李渔说,和初见如小人,相熟后为君子的意思差不多。莞尔,也觉得牵强。 

喜欢家乡的红萝卜,怀念奶奶做的两道关于红皮萝卜的菜。 

我的家乡,湖多河多,也就鱼多。小鱼小虾便宜,奶奶会经常买点,弄干净洗干净备用。红皮萝卜,切丝备用

土灶的锅大,而鱼又那么小。奶奶极仔细,每一条鱼都在她的布局和掌控中煎得恰到好处,头尾不分离。多年后,我学着奶奶那样煎鱼,明白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也对应起老子说的:治大国,如烹小鲜。

煎好的鱼,奶奶把它们挪到中间堆着,加些生姜蒜头和辣椒,倒进萝卜丝,少量水,文火慢慢煮熟。揭开锅盖,满屋鱼香,猫儿东张西望。

小鱼煮萝卜,总有很多汤。孩子们的第一碗饭,有几条小鱼。第二碗饭,只有萝卜和鱼汤。鱼汤,养人。这话不虚。孩提时代,没有见过点心,喝过牛奶,吃过水果,但有这小鱼煮萝卜,我们照样身体好。

这道菜,如果有剩下的,就这样搁在饭架上。第二天端下来,成了鱼冻,那是另一张美味。

家乡,有一种特色鱼,叫鳑鲏。传说打霜的鳑鲏,味道最好。此时,正好萝卜成熟。鳑鲏鱼烧萝卜丝,比起其它小鱼煮萝卜,就显得更讲究。 后来,我去过很多地方,不曾见过这样的做鱼方法。他们说,萝卜煮小鱼,会很腥。是的,只有我故乡的河流里生长的小鱼,能够这样煮萝卜,是清甜味儿,是香鲜味儿。小鱼煮红皮萝卜丝,只属于奶奶的灶台,故乡的味道。 

还有一道关于红皮萝卜的菜是瓦罐鸡汤,这道菜贵重,不能经常吃到。但一年里,还是可享用几次。

散养土鸡剁成块,红皮萝卜切成块,加生姜在锅里炒,炒至水干,盛进带耳瓦罐,用木制灌耙勾着灌耳,推进刚刚做完饭的热灶里面,用热灶灰捂着。三四个时辰后,拖出瓦罐。 

煨那么久,萝卜并不融。皮和肉,有些脱落。吃在嘴里,些微的粉,如北方人说的面。吸进了鸡肉的香和味,萝卜呈琥珀色,味道脱胎换骨,说不出的好。 

这两道和萝卜相关的菜,是永生的难忘,永远的好味。

入冬时分,回了一次老家。村子里到处看,看菜园里的红萝卜有多大,看门前散养的鸡有几只。我知道,这是母亲为孩子们回来过年而准备的。我看见它们,想起的是奶奶的瓦罐鸡汤。

感觉这道菜,也在慢慢消逝。故乡人家,现在也流行煨藕汤。即使是鸡汤,也少有瓦罐灶火。但家里有老母亲在,会很不同。她们依然认为,土法煨制的萝卜鸡汤,土厚水深,情意悠长,是对孩子也或亲人最好的眷爱

萝卜的吃法多,种的也就多。切片晒干是一法。儿时,每到冬季,估摸着有几天晴好的日子,奶奶就会晒萝卜片。怕鸡啄,端到地头的田埂上晒,端到矮屋顶上晒。晒好了,等有腊肉的时候拿出来。先泡,和腊肉一起稍微炒炒,和煨萝卜鸡汤的方法一样。这样的味道,属于乡土可亲,属于游子萦怀。

腌制,也是法。腌制蔬菜,很有意思。同样的原材料,同样的器物,每个人做出来的味道却迥然不同。

记得有一年,我和奶奶去姨伯家走亲戚。走了很远的路,进屋的时候,姨伯正弯腰从坛子里抓腌制的萝卜就随手让奶奶尝尝,奶奶递了一块给我。酸酸甜甜,脆脆辣辣,很可口,比奶奶做的好。时隔经年,腌萝卜的味觉一直在我的嘴边,只是无法形容。   

现在,我喜欢做萝卜烧肉。萝卜,至素。肉,至荤。油多的使之出,无油的使之入。带肥的块块肉,先炒,再加块块萝卜,再炒,炒出肉里的油,加水煮。冬时,一定要加大蒜。平日里,加点葱花。这道菜,“金风玉露一相逢”。不需要什么技巧,只多加几片生姜,就是至味。

萝卜菜越长越壮,越高越老时,会开萝卜花。花色淡雅,花型巧致。白白的,粉粉的,比那花店里摆着的各种名花,不知道美多少倍。而且,花期很长。

开花结籽后,萝卜才是完成了自己。

文章末尾,发一则启事。朋友们,有资源的,有需求的,愿意帮忙的,请联系我,谢谢。

《故乡的女儿》是一本散文集,全书分六个篇章:《日暮乡关何处是》、《拂水飘绵送行色》、《田园瓜蔬新米粥》、《回望更觉滋味长》、《一片冰心在玉壶》、《月挂青天是我心》,全九十三篇文字。

我用谈家常式的行文风格,说故乡的风俗、风景、风物、食物、人情、地理。其实也没有分开,每一篇描写物的文字里都有人,每一篇描写人的文字里都有景 ,而情,那更是必须的,旋流在我的每一个文字里。

谁不念儿时?谁不忆故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