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湘军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败仗——西安灞桥之战

 不沉俾斯麦 2021-11-16
文章图片1

提到曾国藩的湘军吃过的败仗,人们自然就会想到三河之战。在1858年的三河之战中,太平天国的陈玉成和李秀成两将联手,全歼了由悍将李续宾指挥的六千精锐湘军。这一仗让曾国藩十分的痛心,也让湘军元气大伤,堪称是湘军历史上最大的败仗之一。

不过,在湘军的历史上,还有一次战役的损失比三河之战还要大,这便是1867年1月,湘军在陕西西安附近的灞桥镇十里坡与西路捻军的交战。这一仗,湘军上万人被全歼,损失之大,前所未有,下面就向大家介绍一下这场著名的战役。

(一)

1866年9月,捻军在河南许昌正式分兵,东路捻军由赖文光、任化邦、范汝增等人指挥,向山东挺进。西路捻军则由梁王张宗禹、幼沃王张禹爵(捻军创始人张洛行之子)以及淮王邱远才等人指挥,西进陕西。西路捻军进入陕西的目的是想要联络当时的反清回民军共同抗敌,给自己增加一个帮手。

捻军分兵这一布置本身其实是错误的。当时的通讯手段很原始,同时两支军队的前进方向又是一东一西,越离越远。因此,东西捻军是根本就没有办法很好地配合的。这样一来,分兵只会起到削弱自身力量的作用,相反,清军由于兵力占据绝对优势,因此可以有效地把东西捻军分割开,分别包围消灭。

所以,捻军还是应该合兵一处,集中使用兵力。即便是要分兵,那也应该向同一个方向前进,那样才有相互配合的可能。

西路捻军在梁王张宗禹的指挥下一路杀向陕西,直捣关中平原。这让清廷大为震惊,急忙布置围剿。而偏偏在这个时候,陕西省的官场又发生了一场地震。

为了说清楚这件事,就必须详细介绍一下陕西巡抚刘蓉这个人。

文章图片2

刘蓉,字孟容,号霞仙。他可以说是曾国藩平生最好的朋友之一。两个人是老乡,都是湖南湘乡人。年龄上,刘蓉比曾国藩小五岁,两个人曾经同窗读书,还一起应试,最后做了儿女亲家,关系十分的亲密。他们两个人,再加上一个郭嵩焘,三人之间的基情只有当年桃园结义的刘关张才能与之相比了。

哥仨当中,曾国藩的运气最好,早早地考中了进士,做了高官。刘蓉和郭嵩焘却总是名落孙山,科场不利。

不过,曾国藩可从来都没有忘记自己的两位好基友。1854年,他奉命组建湘军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把刘蓉和郭嵩焘拉过来给自己当幕僚。

1855年湖口之战,曾国藩被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杀得大败,羞愤难当,一气之下要投水自尽。正是刘蓉在曾国藩的身边眼疾手快一把拉住了他,这才改写了今后的历史。

后来,刘蓉的父亲去世了,他回家守孝,待了几年。1861年,曾经担任湖南巡抚的骆秉章调任四川总督,他和刘蓉的关系也非常好,于是就请刘蓉到了四川。刘蓉在四川开始做官,一直做到了四川布政使的位置。

1862年,石达开率军进入四川。骆秉章布置围剿,他让刘蓉担任前敌指挥,在刘蓉的直接指挥下,石达开的人马在大渡河全军覆没,他本人被俘后遭凌迟。刘蓉也算是为当年的湖口之战报了一箭之仇。

第二年,太平军的人马攻入陕西,同时陕西又发生了回民暴动,形势危急。朝廷便将刘蓉调任陕西巡抚。

文章图片3

此时到陕西当巡抚,没兵可是不行。骆秉章慷慨地将当初自己带到四川的湘军拨出四千人,送给了刘蓉。刘蓉自己又在湖南老家招募了近万名新兵,然后他带着这支人马,到陕西上任去了。

到了陕西之后,刘蓉东挡西杀南征北战,好一阵忙碌,总算是把太平军给打跑了,把一些当地的起义军也给剿灭了,整个陕西大体上安定了下来。刘蓉刚想喘口气的时候,忽然有一桩无妄之灾当头飞来。

(二)

1865年二月,北京城里忽然爆出了一条大新闻:有个叫蔡寿祺的小小翰林竟然公开弹劾当朝议政王——恭亲王奕䜣。

其实,这是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䜣之间权力斗争的一个高潮,蔡寿祺只不过看到有机可乘,所以主动跳出来给慈禧当枪使,为她充当马前卒罢了。

慈禧和恭亲王二位神仙斗法,却让刘蓉这个凡人跟着遭殃。原来,蔡寿祺以前曾经在四川混事儿,和刘蓉打过交道,刘蓉得罪过他,所以蔡寿祺就借机把刘蓉也一块儿给弹劾了,罪名是“夤缘”,意思就是他攀附、巴结恭亲王奕䜣。

文章图片4

好在陕甘总督杨岳斌当年是统领湘军水师和刘蓉一起并肩作战的老战友,所以他出面替刘蓉说话,以陕西还不太平为理由,把刘蓉留下来“署理巡抚”,也就是代理巡抚。

刘蓉是个知识分子的脾气,他本来想立即就撂挑子不干,可是杨岳斌一再挽留他,他只好留下继续与杨岳斌一起继续平定陕甘的乱局。

就这样,刘蓉又“署理”了一年多,这时候朝廷终于派来了一个正式的巡抚。他的名字叫做乔松年,当年曾经在上海镇压过小刀会的起义,还参与过镇压捻军的战事。1866年,他被正式任命为陕西巡抚。乔松年是山西人,朝廷派他到陕西当巡抚,目的很明显,就是要掺沙子挖墙脚,免得西北这块地方全变成湖南人的天下。

文章图片5

乔松年到了陕西,就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他手底下没有自己的兵。

陕西的兵都是刘蓉带来的湘军,他们只听刘蓉的指挥。乔松年去指挥那根本就不好使。朝廷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下诏命刘蓉在陕西署理军务,也就是代理指挥军队。

1866年11月,梁王张宗禹率领大约五万西路捻军,绕道商州,杀入关中平原,一路势不可挡,很快就进入到了华阴县境内。

这个时候,刘蓉正带领着一万多名湘军在陕甘交界的陇州、邠州一带配合陕甘总督杨岳斌围剿反清回民军,关中平原一片空虚。乔松年急了,赶紧派人快马送信,要刘蓉火速回援。同时,乔松年也紧急上报朝廷,请求清廷派兵增援。

清廷下令左宗棠担任陕甘总督一职,带兵入陕作战。但是左宗棠此时正在湖南招兵买马,他的部队还没组建起来。结果最后只有湘军悍将刘松山带领着十七个营的老湘军来援。不过,即使是刘松山,他赶到陕西也需要一段时间。因此,这段时间,还是需要刘蓉来救急。

在这种情况下,刘蓉想不回来也不行,因此,他只能率领一万四千余名湘军火速回援省城。

(三)

11月14日,刘蓉部下的刘厚基所部,首先与捻军接触。刘厚基率领3000余人,自渭南东进,在赤水镇与捻军交手。然而,刘厚基的部队在捻军骑兵的凶猛冲击下迅速崩溃,败退回渭南。

11月25日,刘蓉部下以知府衔负责营田事务的唐炯再次与捻军交手。唐炯这个营田的差事其实就是管后勤的,只不过事态紧急,他不得不赶鸭子上架而已。唐炯指挥数营湘军迎战捻军,结果中了捻军的诱敌之计,被捻军四面包围,一千多名湘军被歼灭。

到了12月,捻军逼近了西安,距离灞桥镇已经不远了。

乔松年对于湘军的表现大为光火。实际上,他早就不顾自己与刘蓉的分工,开始对湘军的作战指手画脚。当然,刘蓉和湘军并不听他的。乔松年见此情景,干脆向朝廷弹劾刘蓉,指责他“军政隳坏,留陕无益”。刘蓉见状也火了,反过来也弹劾乔松年,说他处处掣肘,破坏自己的作战部署。

由于事态紧急,所以朝廷也不可能更换统帅,只能还是由刘蓉指挥。不过,由于刘蓉和乔松年彼此之间已经撕破脸相互弹劾了,所以,这场内斗对于刘蓉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本来湘军打仗一直都是按照曾国藩的军事理论,讲究“结硬寨,打呆仗”。湘军一向喜欢以静制动,以慢打快,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然而,由于和乔松年相互攻讦,导致刘蓉的心态开始失衡。他变得急于求战,恨不得一口把捻军吞掉,然后拿着这个胜绩去堵住乔松年和朝廷里某些人的汹汹之口。

这样一来,湘军就不再是以前那种老虎不出洞的攻势防御战略了,而是主动出击,积极寻战,迫切地希望与捻军决战。

文章图片6

而这正中了西捻军统帅梁王张宗禹的下怀。

12月14日,捻军逼近西安城外的灞桥镇,刘蓉急忙统率着一万多名湘军去迎战。但是捻军却并不与之交锋,掉头就走,直奔东南方向的蓝田,占领了泄湖、蓝桥等地。

刘蓉跟在后面紧追不舍,捻军迅速放弃蓝田,逃向了商州、洛南方向。等到湘军跟在屁股后面追上来之时,捻军又突然改变方向,北上渭南。

湘军只好跟着北上,这时,梁王张宗禹又故布疑阵,排出一部分兵力虚张声势要去攻打潼关,主力部队却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又朝着西安的方向杀了过去。

(四)

梁王张宗禹使出了捻军拿手的“凌波微步”,高速机动,东西南北各个方向不停地调动湘军。而刘蓉却傻傻地一直被牵着鼻子走,结果使得自己的部队处于了极度不利的局面。

此时已经是冬季,高强度的野外行军使得湘军叫苦连天,他们吃不饱、睡不足,士气十分的低落。而湘军的将领们也都知道刘蓉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临时工”,跟着他混没有前途,因此,各级将领也都变得懈怠起来,纷纷开始打自己的小算盘。刘蓉的湘军就这么变成了一支人心涣散、士气萎靡的队伍。

1867年1月中旬,捻军突然向着西安前进,摆出了一副进攻西安的架势。刘蓉只能督促着将士们掉头回西安,但是他不知道,梁王张宗禹此时已经在灞桥的十里坡给他布下了天罗地网。

1月23日,湘军的先头部队在临潼的新丰镇附近发现了捻军的队伍。双方稍一接触,捻军便向西逃走,刘蓉命令部下紧紧追赶。捻军且战且走,渐渐来到了灞桥十里坡的预设伏击圈。

自从1865年高楼寨伏击战全歼僧格林沁之后,捻军对于打埋伏这种作战方式已经是得心应手、娴熟自如了。他们把伏击战称作“打圈儿”,现在,他们就在十里坡给刘蓉的湘军画好了一个大圈儿。等到湘军一进入圈子之内,张宗禹一声令下,埋伏在十里坡各处民宅内的捻军如同山崩地裂一般杀了出来,湘军顷刻之间就变成了瓮中之鳖。

文章图片7

偏赶上老天爷也和清军作对,此时下起了雨夹雪。雨雪之中,湘军所倚仗的火器都被淋湿,失去了作用。如果是淮军,由于他们用的基本上都是外国进口的洋枪洋炮,所以雨雪天还可以照常使用。但是湘军的火器多为土造的抬枪、鸟铳,根本就不具备防水功能,火药都被淋湿了,根本打不响,只能和捻军白刃肉搏了。

在人数占据优势的捻军面前,湘军终于顶不住了,最终陷入崩溃的状态。记名提督杨得胜、总兵萧德扬,提督萧德山、萧长青,布政使衔候补道萧德纲等将领先后被击毙。湘军全军三千余人被歼灭,七千余人投降,全军万余人彻底覆没,堪称湘军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惨败。

可能有人要说,刘蓉的部队并非曾国藩的嫡系主力。不过,按照清末湖南学者王闿运的《湘军志》的划分方法,刘蓉的部队是标准的湘军,因为基本上是由湖南人组成的嘛。相反,后来左宗棠带到新疆的部队王闿运反而认为那不是湘军了,因为招募了太多的陕西人、河南人,已经没有几个湖南人了。

(五)

灞桥的惨败让刘蓉无话可说,只能是黯然辞职,退出政界军界,回到湖南老家去搞他的学术研究了。

西捻军获胜后,开始进攻西安城。1867年2月,刘松山率领17营老湘军入陕,捻军放弃进攻西安,继续与刘松山斗法。4月初,捻军在同州,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大荔县境内的许庄,把刘松山的湘军引入了包围圈再次“打圈儿”,歼灭湘军数千,击毙多名将领。

文章图片8

许庄战役获胜后,西捻军大举进攻西安。西安城风声鹤唳、人心惶惶。四月底,捻军一度攻上西安的城墙,把捻军的大旗都插上去了,后来在清军的拼死反击下才被击退。

六月,左宗棠终于率领大军赶到了陕西,形势这才得以扭转。不过,捻军依然凭借高速机动的特长与左宗棠的部队周旋交锋。直到年底,梁王张宗禹得知东路捻军已经在山东陷入困境,他为了解救东捻军,率领西捻军主动离开了陕西,渡过黄河进入了山西,此后直扑北京,直至最终败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