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见龙在田”龙角改变的原因

 昵称46496098 2021-11-16

“见龙在田”龙角的原为角宿一和大角,可参见陆思贤《神话考古》:

《史记·天官书》说:“杓携龙角”,俗称“龙抬头”。《左传·恒公五年》说:·“凡祀,启蛰而郊,见龙而雩”,此即“九二,见龙在田”。所谓“利0《l大人”者农事即将开始,先行郊祭,擂鼓助龙星出地。《大荒东经》说:

            “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

            苍身而无角,一足,  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尤如日月,其

            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

            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这是“启蛰而郊”的祭祀神话。“夔一足”即图腾柱是一根立杆,“状如牛”为牛头柱,先民们用此立杆测影,是一年中观象授时的起点。“出入水则必风雨”,是雨水、惊蛰,春风化雨的节令。“其声如雷”即《易·说卦》的“震为雷”,是先民们见到龙星初露地平时,鼓舞呼号,故云“声闻五百里”。“其光如日月”应指大角星,其时大角星在海面上,是一等亮星,句屈而有芒角,故与日月相比。大角勾挂着龙角,故《正义》又说:“九二当据建丑、建寅之间,于时地之萌芽,初有出者。”即上节解释的古历建寅作于孟春。

      大角为什么退出龙角呢?其解释均如陈久金、张明昌《 中国天文大发现》云“只是由于大角星距其他苍龙星体较远,才改用后世的角宿二来代替”。

       天田位于角宿一和大角的中间,本来的“见龙在田”是非常生动形象的。但是改变之后就完全体现不出了。

     对此,应该看到见龙在田的星象可以推断龙本应该是面相下,而不是后世改动后的面相南。由于龙的特殊含义,后来的改动应是为了和数术谶纬相合,比如东木生南火,比如符合《周礼》、《礼记·学记》等等,当然也可以从养生、古人居住等方面联系,但我不想多扯如“邵子曰:'头圆象天,足方履地,面南背北,左东右西,直立两间之中,正居子午之位。’”之类的莫名其妙的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