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月记》:你我本美玉,刻苦琢磨出

 周听陈说 2021-11-16



      偶然在豆瓣上看到“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这一句话,醍醐灌顶般令人深刻难忘。便买来中岛墩的《山月记》一读为快。

     中岛墩,日本文学家,《山月记》此书收录了他的十篇代表作,其中有八篇是以中国古典传奇故事为题材,故事经典又不乏新意,语言简练又不失文采,读完给我一种“此中有深意,欲辨已忘言”的感觉。只好写


山月记

     第一篇《山月记》可以说是中岛墩最负盛名的作品,常年入选日本高中国语教科书。

     讲的是一个文才出众但自恃清高的进士,名为李征,不愿于官场中同流合污,便辞官而去,潜心诗作,却难于生计,不得又屈服于现实,再入官场。可时过境迁,曾经同僚已身居高位,李征自尊受挫,抑郁寡欢,积压入魔,后离奇失踪。

    次年好友袁參出差途经于山林间偶遇一只老虎,惊讶却是李征的化身,在彼此的对话中,袁參渐渐明白,李征也已觉悟。

     “这一切源于他怯弱的自尊心,他想以诗成名,却不投师访友,相互切磋琢磨,又不屑与凡夫俗子为伍。”便有了这句“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其实,我们任何人都是驯兽师,而那野兽,无非就是各人的性情而已。

     对李征而言,妄自尊大的羞耻心就是野兽,就是猛虎,那对于我们而言,内心又有怎样的野兽存在,需要我们去驯服呢?


名人传

      第二篇《名人传》中,纪昌为了成为天下第一神射手而不断拜师学艺,最终在甘蝇老人那悟出真谛,那就是“至为无为,至言去言,至射不射”

      最厉害的射术是不射,吾有些不解,也许对于那些“无为自化”大师来说,这是一种境界,但对于凡夫俗子的我而言,能力还是需要去提升和证明的。


悟净出世、叹异

      三四篇讲述了悟净的故事,没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沙僧。但在中岛墩的笔下,他不是那个爱说“大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的沙和尚,而是一个在不断认识自己,思考人生的有心人。

     在《悟净出世》中,他不断去拜访一些大家,在黑卵道人那得知“我们的一生,就是一刻不停地行走。幸福?那仅仅是空想的概念罢了,绝不是什么现实的状态,仅仅是空有其名的希望而已”。不免太过现实悲观。

     之后听鲶鱼精训诫道:“一味地去忧虑遥远的将来,则眼前必有忧患。所谓达人,是不去登高望远的”,可人无远虑,也必有近忧啊,不登高望远,难道要成井底之蛙吗?

      后来一位贤者说道“眼睛能看见一切,唯独看不见自己。所谓'我’就是我不能理解的东西”。而我们只能通过外界的“镜子”来不断认识自己和理解自己。

     最后他在女禹氏那领会到“溪流流到断崖附近,打一个漩涡,然后化作一道瀑布而掉落下去,在掉落的途中,是没功夫思考,反省和犹豫不决的”。

     所以我们不应患得患失,优柔寡断,在踌躇不前之前,先测试一下自己。不管考虑结果是否成功,只是极尽全力地测试一下,即便遭到决定性的失败也在所不惜。

      悟净出世后,便和玄奘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悟净在内心深刻感受到,师父的魅力就在于柔弱的外表所包裹下的内在的可贵。

      而勇敢无畏、天真烂漫的大师兄是一个直率的结果论者,但从不讲过去的事,有愤怒但没苦恼,有欢喜却没忧愁。

      而在懒惰的乐观主义者二师兄的身上发现,会享乐也是需要才能的,否则享乐会成为负罪。

     我们印象之中悟净是他挑着担,勤勤恳恳跟着队伍走的人,可他喜怒不行于色,时常自省于心,做个沉默寡言的有心人。这是悟净的可爱之处,也是现实人应适当学习的可贵之道。


弟子

     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在《弟子》中,讲的是子路的故事,血气方刚的他被孔子的哲思智慧所征服,便拜师从学,成为了孔子最忠实的弟子。

      如听到朋友对孔子不敬便会为之出手,任孔子以仁自卫诲之也无济于事,便苦笑感叹道“自从仲由(子路)入我门后,就再也听不到别人说我坏话了。”

     在我看来,这是孔子的一种欣慰。后来孔子为鲁国中都宰,治国有方,子路敬佩不已,无奈鲁定公后沉溺女乐,乌烟瘴气,便欣然离去,开始周游列国。

      子路一路跟随和受教,后推举去卫国效力,告诫子路“只要你心怀恭敬,勇猛的人就会服从于你,只要你宽大公正,有势力的人就会听从于你;只要你温和而果断,就能制服奸诈小人”。

     子路果然做到了,便有了“子路无宿诺”的名声。肝胆忠义是子路,不幸最后为救主公孔悝而死,最惨的是被剁成肉酱,孔子虽先知此果,但不曾想子路会经受此难,后吩咐不许将酱摆上食案。

      也许我们会觉得子路很傻,但是这应该是他认为最正确最忠义的做法。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悟空唐僧、关羽刘备、李逵宋江,忠义相随从一而终,看似死忠他人,实是忠于自己,这种人可歌可泣,因为难得


李陵

      但是对于李陵来说,是忠于国?还是忠于自己呢?先来看看他的故事。李陵乃飞将军李广之孙,英武善射,不甘只为押运粮草辎重,便主动请缨,愿以少击众,袭击匈奴。

      佩服他踏上了“不带骑兵的北征之途”,更佩服他确实做到了以五千步兵大挫胡兵锐气,无奈叛徒投降,暴露实情,最后全军重创,汉卒落荒而逃,而李陵自觉无颜面对天子,便只身再战,欲为国捐躯,却胡兵被生擒。

      汉武帝听说被俘虏降敌,被定罪其家人,众臣趋炎附势,趁机诽谤李陵,唯独一人挺身而出,道出李陵或有苦衷,却被惩罪宫刑,此人便是司马迁。从此忍辱负重,为不负父志,创作了名垂千古的《史记》。

      李陵开始也是身在胡营心在汉,后来便归于匈奴,一来因单于一直忠心待他,二来因家人被满门抄斩。后来苏武被俘后的所作所为令他内心受到了巨大震动,杖汉节牧羊十九载归国于他而言是一种打击,更是一种教诲。

      说实话,从人道主义上看,李陵最后归降匈奴倒无可厚非,但是我无法理解,甚至有些愤怒为什么他对于司马迁的遭遇竟那般不知感激和同情。在我看来李陵看似忠于自己,实则是不敢做自己。


光·风·梦

     最后一篇《光·风·梦》是其中篇幅最长一篇,讲的英国著名作家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抱病不断创作的故事,以日记的形式来展示他创作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事。

     了解中岛墩的生平大致后,更感觉他是在借史蒂文森的故事来讲述和激励自己的写作历程,可惜他于三十三岁抱病而终,英年早逝。

     写作之难,写出伟大的作品更是难于上青天。史蒂文森说我只为我自己写作,哪怕没有一个读者,不还有我自己这个最重要的读者吗?在我看来,这或许是作者无可奈何的自我宽慰,但确实是伟大作家必备之品格。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才能写得出伟大作品。

     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方成《红楼梦》,路遥花了六年时间,早上从中午开始,带病作战,写出了《平凡的世界》。而我们能用心读之,实乃此生有幸。

     说实话,我内心一直有个写作梦,做个世事有心,笔耕不辍的作者,哪怕穷尽一生,只写出一部作品,不求闻名于世,只愿无愧于己。

     所以我应相信自己是块璞玉,加以刻苦琢磨,势必非成美玉,但日后终能成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