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胜武工作室 2017-09-01

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腾讯儒学弓难张2017-08-31 09:29



[摘要]每个人身边都会有“和而不同”的君子,也免不了会有“同而不和”的小人,我们要借一双慧眼去发现隐藏在笑脸背后的真心,愿每个人都能近君子,远小人。

文/弓难张

在孔子的学生团队里,有一个人很特别,他就是子路。

子路大约是学生里面年龄最大的,比孔子小九岁。他和孔子的关系也最特殊,亦师亦友,有时还做老师的保镖。

子路性格鲁莽率直,尚“勇”,孔子不大喜欢,甚至经常挖苦他。

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孔门弟子(资料图 图源网络)

有一次,孔子对弟子说:如果我不得志,想乘船出海找个地方过逍遥生活的话,追随我的那个人估计是子路吧。

子路因为受到老师“点名”而窃喜。

但孔子接着就挖苦了子路:这个子路同志呀除了好勇,别的没啥优点。

另一次,孔子在听取了子路表达其治国理念后,对子路的评价是“夫子哂之。”

子路虽然备受老师的批评打击,但不改其“志”,偶尔还对老师的言行表示不满和质疑。

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子路很不开心,因为他的老师和一位负面新闻很多,浑身上下都是负能量的美女见了面,影响了老师为人师表的健康指数,于是子路给孔子脸色看。

而孔子呢,似乎特别在乎子路的反应,吓得赶紧指天发誓: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孔子周游列国过程中,“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子路“愠”,有点生气也有点怒气,甚至带点讽刺的意思对老师说:“君子亦有穷乎?”

但老师并不生气,很从容地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子路(资料图 图源网络)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

你是我的老师,我尊重你,但并不代表事事盲从,不代表你说的话做的事都是对的,我有质疑你的权利。

老师可以嘲笑学生的无知和浅薄,但尊重学生的人格,有时也要听从学生的意见。

什么叫君子?这就是君子。子路和孔子这对师生以其言行完美诠释了“君子和而不同” 的意义。

这样的一种“和而不同”岂非和谐之道的最高境界吗?

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与子路的言行完美诠释了“君子和而不同”(资料图 图源网络)

圣人后面还有一句话,“小人同而不和。”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先生的命运和李陵扯在一起纯属偶然。

李陵乃飞将军李广之孙。虎门无犬子,李陵有祖父遗风,作战勇猛身先士卒,率五千步兵深入匈奴腹地,面对三万敌军连战连捷,汉武帝和群臣最初是很开心的。

但匈奴又调集八万骑兵,几乎倾全国之力对付李陵的兵马,步兵对骑兵,敌我力量悬殊太大且救兵不至,最终汉军惨败,李陵投降匈奴。汉武帝和群臣由最初的欣喜变为郁闷和愤怒。

司马迁只是和李陵同朝为官,并没有密切往来,平时大家各走各的路,甚至不曾同桌吃饭饮酒,这是他们的“不同”。

但司马迁和李陵共同拥有一个大汉朝,国家的利益是他们最大的“和”。

为了这个“和”,司马迁抛却了“不同”,以一个士子的良知为李陵做了辩护,但却被汉武帝误以为是诋毁他的大舅哥、贰师将军李广利,替李陵开脱责任,将司马迁以“诬枉”之罪下狱。

汉武帝是疯狂而缺乏理智的,司马迁是无辜的,当时的朝臣们应该有此判断。

面对身陷囹圄被判死刑的司马迁,他的朋友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身陷囹圄之中,谁可告诉者!”

司马迁乃博学多才之士,又在官场之列,平时肯定会有一些来往密切的朋友。然而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候,其朋友们却选择了“同而不和。”

面对强权政治,司马迁的“交游们”选择了害怕和屈服,没有一个肯站出来为他说句公道话,都在明哲保身坐视不管,平时的谦谦君子们瞬间化为小人,夫子“小人同而不和”的论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司马迁的遭遇充分诠释了“小人和而不同”

对司马迁而言,这样完美的诠释宁可不要;对后人而言,因了司马迁先生的不幸,我们却有幸读到一本伟大的《史记》,我们国家的历史也因了这部作品而更加完整。

每个人身边都会有谦谦君子,也避免不掉会有“同而不和”的小人,借一双慧眼去发现那隐藏在笑脸背后的真心,愿每个人都能得到“和而不同”的真君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