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了研究生才发现,教授们吵架和我们大不相同

 timtxu 2021-11-16

读了研究生,除了学到更多的知识外,也有很多机会看到各个教授进行学术争议,这场面和想象中的一团和气,相互探讨共同进步的场面差得远啊,原来教授们吵架比讲课更精彩。

一、争论内容

1、是否具有研究价值

争论是否有研究价值就像我们研究如何让咸粽子更好吃,吃甜粽子的人会和你说,咸粽子有什么好吃的,要吃就吃甜粽子。

学姐在毕业论文开题的时候就遇到了我的导师和答辩导师争论我的选题是否有意义。

答辩老师问:“你这个研究对象有多少人啊,我咋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人呢?”

我还没说话,我的导师就回到:“可能是因为你周围没有,但其实现在这个社会还是有不少的,我就见过不少。”

答辩老师依旧不服气说:“就算有,那能不能找到也是一个问题。”

导师回:“她找不到,我给她找,我认识。”

至此,开题通过。后来毕业答辩顺利通过后,我的导师说,虽然我的选题从开题一直到预答辩都在被否定,她依旧坚信我的选题是有意义的,她说我们不听他们的反对

2、观点相左

观点相左就像两个吃甜粽子的人争论粽子究竟该蘸白糖还是蘸红糖。

在社会科学领域,社会是复杂的,人也是复杂的,没有一个理论或者一个模型能够涵盖所有人,所以争论就自然而然产生了。这也造成大家难免觉得自己的观点更正确,谁也不服谁的现象。

自然科学领域,在没有完全被证实之前,也会有不少的反对的意见。比如哥白尼的日心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在最开始并没有受到认可。

这种事情在如今也时常发生。2005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中国人口:太多还是太老》,里面收录了诸多的论文。一方认为中国的人口问题是人太多,另一方认为中国的人口问题是老龄化严重。在这里面,双方各执一词,甚至相互“攻击”。

读了研究生才发现,教授们吵架和我们大不相同

二、争论方式

学术争议的方式和我们普通人吵架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一样的地方,总的来看,各大教授总是用这几种方式进行争论。

1、证明自己的能力

教授们争论的首要武器就是自己在该领域的成就,比如自己的职称、发表过的论文,在某领域的研究地位等等。当别的教授否认自己的观点时,不少教授的第一回答就是,我在这个领域的顶刊发了多少篇文章,自己有多少相关著作。潜台词就是,你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有我深入吗?成果有我多吗?你为什么要否定我。别的教授也不甘示弱,开始盘点起自己在这个领域的成就,于是就变成了大型“攀比”现场。

读了研究生才发现,教授们吵架和我们大不相同

2、引经据典,直接攻击

也有不少的教授在反对别人时选择直来直去,一句“尽是胡扯”堵得对方哑口无言,这样还不够,还要来一连串的PDF格式的论文攻击,让别人多读点书,免得乱说话。对方也不会束手就擒,照样回赠一堆PDF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你不懂是你孤陋寡闻。有幸进过教授们的微信群的同学这样形容微信群,里面就三样东西,你胡扯、PDF格式的论文和一起去吃饭啊。吵归吵,关系照样好。

读了研究生才发现,教授们吵架和我们大不相同

3、发表论文吐槽

也偶有在论文中直接吐槽他人的,其中最为知名的便是李小文院士在河南大学学报上吐槽美式“阵痛”。用语平实,但难掩其气愤。该文在知网上被下载5000余次,被引用150余次,李小文院士也是我国著名的遥感学家,因此这次吐槽也是被遥感领域的学者和学子所熟知。这可能就是我不止和你吵,我还要别人评评理。

读了研究生才发现,教授们吵架和我们大不相同

4、发表论文或出版著作,阐述自己的观点

如上文的《中国人口:太多还是太老》,就是典型的我不服你,我要写篇论文反驳你。还有就是新世纪以来,哲学界关于《论语》中“亲亲相隐”的争论,争论的核心问题是社会行为规范的第一原则是“情”还是“法”。两派学者争论了几个回合,始终没有达成一致,阐述这两种观点的论著倒是一本接着一本的出,比如《儒家伦理争鸣集》《儒家伦理新批判》等等。

学术大佬的吵架方式就是不一样,我们互相“问候”,他们出书立传。

正是这些源源不断的学术争议,让我们离真理越来越近。他们通过这些可爱的方式去坚定自己的研究,也帮别人完善研究,“吵架”也是做研究的一环。

但是作为学生,在和自己的导师,或者其他老师进行讨论的时候,可别像他们这样“吵起来”,谦逊是必要的。

你看到的教授是怎样“吵架”的呢?快来评论区和大家分享吧!

更多重要资讯,请戳:

年薪 60 万招教师,鄂尔多斯为教育下血本

2022考研最新防疫政策:4省已公布

网文作者到底有多内卷,看看他们你就知道了

教授洗菜,博导打饭,什么学校这么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