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能扛事、看得透、放得下,这位大诗人给你留下的赢家信条

 牛寳寳 2021-11-16

今天故事的主角,是北宋名家:

能扛事、看得透、放得下,这位大诗人给你留下的赢家信条

北宋第一网红!谁人不知?

但是,你知道他的人生,能扛事、看得透、放得下,是真正的赢家吗?

能扛事、看得透、放得下,这位大诗人给你留下的赢家信条

大宋东京汴梁城(局部)

能扛事、看得透、放得下,这位大诗人给你留下的赢家信条

作为北宋第一网红,他有多红?

三藏用现代语言,给你三个理由。

第一,帝国领导集体高度认可

苏东坡21岁那年,就公务员考试优异,拿到了帝国中央公务员考试第二名的好成绩。

参加工作后,苏东坡被安排到中央礼部,做司局级干部,再调任皇帝文字秘书,以及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等要职,当然也少不了在外当官。

直到他离开人世,还是有老板不断给待遇,比如宋高宗就给追赠了一个“太师”的荣誉称号,相当于国务院总理,属于正国级干部了。

宋仁宗看了苏东坡的文章,曾对身边的人说:

看到这个年轻人,我觉得我给子孙留了一个好宰相!

——宋仁宗

后面又有一位宋朝皇帝,也有类似的评价:

他正直、他贞节,朝廷内外没一个比得上他的!

——宋孝宗

这两个认可,可以说是足够厉害了吧?

能扛事、看得透、放得下,这位大诗人给你留下的赢家信条

宋代科举考试现场图片

第二,社会主流人士高度评价

当年小苏参加公务员考试,本来是笔试第一名,可主考官欧阳修觉得,这张卷子的申论部分答得太好了,误以为是自己门下的弟子,为了避嫌,故意挪到第二名。

直到面试阶段,主考官才如梦方醒,原来是一位眉清目秀的四川小伙。经过一番亲切交谈,欧阳修对小苏得出了一个结论:

“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原话)”

——欧阳修

有了这句话,苏东坡迅速走红。

写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苏东坡

金代蒙古国有个非常厉害的专家,叫做元好问。他对苏东坡简直吹上了天:

跟苏东坡相比,《诗三百》里的诗都是垃圾,是“小夫贱妇幽忧无聊赖之语(原话)”

——元好问

第三,历代吃瓜群众高度热爱

苏东坡在当时,就有很多大咖级的粉丝。我国文学史上有“苏门四学士”的说法,就是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四个帅哥。

随便说一个,比如黄庭坚,就很能写: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一股子岁月感蹭蹭蹭上头啊!

“苏门四学士”名动一时,就有人要钻进来“求带”了。于是,又搞了扩大会议,变成“苏门六君子”……

快变成网红MCN机构了说。

能扛事、看得透、放得下,这位大诗人给你留下的赢家信条

只要诗文卓著,不愁身边无人/三藏

再比如,杭州西湖有条“苏堤”,就是当年苏东坡在做杭州市长的时候,带人修的。杭州市民欢欣鼓舞,并成为了千古红网打卡地。

这可不是现在粗制滥造的“网红打卡地”所能比拟的。

一看这东西能出成绩,苏东坡就把这个模式到处复制。不但在杭州西湖,还在安徽阜阳修了“颍州苏堤”,在广东惠州修了“惠州苏堤”。

据说惠州苏堤竣工当天,惠州市民“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三日饮不散,杀尽村西鸡”。

线下狂欢三天!

要换现在,不得天天红包直播啊!

能扛事、看得透、放得下,这位大诗人给你留下的赢家信条

西湖苏堤,佳话永传

能扛事、看得透、放得下,这位大诗人给你留下的赢家信条

网红之所以有人气,而且还是千年级别的人气,总归还是有原因的。

看看苏东坡都干了些什么,就知道他老人家比起那些整天只会抄书的“创业导师”,要靠谱得多!

首先是“能扛事”

其实,千年网红苏东坡,不是个幸运儿。

考试被误判,失去了本该属于他的“全国公务员考试第一名”;

刚出道,母亲病故,按规回家守孝,事业耽搁三年;

回到京师,父亲病故,又回家守孝三年;

再回到京师,朝中换了主干,政见不合,又下放地方;

于是,一路山东诸城、江苏徐州、浙江湖州、杭州一路下放,写了点诗被政敌诬告,回京差点被杀,最终又下放到湖北黄州、河南汝州、江苏常州、安徽颍州、江苏扬州、河北定州、广东惠州、海南儋州……

要知道,那个时候交通不便、荒野遍地,被到处调任,简直是一种死亡的威胁。

能扛事、看得透、放得下,这位大诗人给你留下的赢家信条

我生飘荡去何求/身行万里半天下

这些颠沛流离的过程,苏东坡都扛下来了。

而且还扛得相当不错,走到哪里,就在哪里搞业绩。

除了上文说的“苏堤”业绩,还有频频的正直上书言事、为民办事。在江苏治理水患时,他就住在一线的茅草间里办公,被史料记载下来,供后来的公务人员学习。

在扛事方面,他说出了自己的领悟: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东坡

扛得住,你才是牛人!

其次,看得透

都说,“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苏东坡没有被命运的捉弄所沉沦,他既有坚强的一面,又有单纯的一面。

比如,他干脆就把到处颠簸,看作是人生体验,不怨天尤人,还到处吃、发明吃的,努力享受生活本身的快乐。他说:

“我生亦何须,一饱万想灭。”

——苏东坡

一路被贬、一路吃!

于是,才有了“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肉”、“东坡羹”、“羊蝎子”、“茯苓芝麻粉”、“烤生蚝”。经过流传,这些令人流口水的发明菜系,全都成了各地国际名菜!

能扛事、看得透、放得下,这位大诗人给你留下的赢家信条

苏东坡:补脑又补胃

晚年时期,他在当时还是瘴气遍地的海南,生命已经是勉力支撑,温饱都成了问题。

尽管如此,他还以非常天真的口吻,记下了吃野菜的场景。三藏眼里出现了这样一个场景:

一个历经坎坷的老人,坐在山野荒郊,开心地看着,支在土里的破瓦罐,煮得咕咚咕咚、冒着绿泡的野菜羹,想象着未经入口的野菜,它是何等的味道!

这就是苏东坡看得透之处。

能扛事、看得透、放得下,这位大诗人给你留下的赢家信条

把日子过成诗,就是人生赢家

越艰难,他越能激发出对生活本身的热爱,从而为全中国人的生活,抹上一千年丰富的色彩。

吃这道色彩,当然是最重要的!

唯有世间百味皆尝尽,

才知,人间正道是沧桑!

再次,放得下

这是最牛逼的一点。

经历过朝廷纷争,他对于来自政敌毫不留情地攻击,以及莫须有的流言蜚语,始终抱着超脱的胸怀。

要不换了别人,气都被气死了。

他还有心开玩笑呢!

能扛事、看得透、放得下,这位大诗人给你留下的赢家信条

苏东坡在文中写了“呵呵”二字

这个时候,你一定要想到,正因为才华出众、为民请命,才会遭遇如此多的坎坷。

自古英雄多磨难!

这种超脱的思想,当然最后,体现在了他流传于世的诗词里。

这里,精华出现了。接下来,三藏重点分享三首诗,作为本文的最后告白,送给同样爱思考的你。

能扛事、看得透、放得下,这位大诗人给你留下的赢家信条

命运啊,你如此磨难,只有真正的人生赢家,才能一笑而过。

而一切,最终还是要放得下,才又拿得起。

所以,这三首诗,值得每个人收藏终生。

1、《题西林壁》,主张升维思考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东坡《题西林壁》

庐山,是一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所以真正的游山玩水,就像是盲人摸象,你试着不断地去接近山与水的全貌,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特别有趣。

能扛事、看得透、放得下,这位大诗人给你留下的赢家信条

生如移步换景,故若俯瞰生灵/三藏

所以说,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看到,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这是事物的独特性和多面性总结。

但如果停留在这一点,就会变成“不可知论”,你根本分不清,真相的那一方面,才是真正的真相呢?

怎么办?

视野立即跳出来,去升维观察、升维思考。

你身在山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所以有些人提出的,听起来很新鲜、很富有智慧的名词,比如“升维”,其实只是在炒苏东坡的“冷饭”而已。

2、《琴诗》,主张换位思考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苏东坡《琴诗》

这首《琴诗》用一问一答的方式,用特别简单的方式,透露着禅意和哲学。

乍一看,这不是在探讨,琴声从哪里来的问题吗?

如果说,琴声从琴弦上来,那为啥放在琴盒里,它不响?

如果说,琴声从手指上来,那为啥手指自己它不响?

这……

能扛事、看得透、放得下,这位大诗人给你留下的赢家信条

玄妙如琴,我自清音/三藏

演奏一个乐器,肯定是艺术家和乐器的组合,这个对吧?

那两就缺一不可!

就像是创业,既要有赛道的客观条件,也要有团队的主观能力。

不能说,你看到了机会,就一定能成;

也不能说,你团队很牛逼,就一定能成。

玄机暗藏!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是客观条件和主观能动性结合的结果。

苏东坡这首诗此诗,体现着朴素的辩证思想,天真活泼、机趣横生。

3、《题惠崇春江晚景》,第一性原理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东坡《题惠崇春江晚景》

这首诗特别美,一幅春江夜景跃然纸上。

桃花三三两两地盛开,其实已经表明,早春到来了。

但是,早春的到来,是悄悄的,不知不觉的。到底谁才是最先感到春天来临的呢?

是鸭子,因为春江的水,渐渐暖和了,鸭子们嬉戏地很开心。

还有谁最先感到春天呢?

是我老苏,因为蒌蒿、芦芽和河豚都出来,我就可以同时用这三样,做一道河豚菜,来犒劳颠沛流离的一年了。

能扛事、看得透、放得下,这位大诗人给你留下的赢家信条

人生不过鸭知水,世界无非河豚菜/三藏

你看,都是生物的自发性,能探知到天地宇宙的奥秘。

既有趣,又有预见性。

这就是被传得神乎其神的“第一性原理”。

去探求事物的本质规律,去探求事物的发展趋势,那就要从相互关联的东西里去寻找,要从日常生活的细节里去寻找,而不是靠经验、书本和大师。

事物都是相通的,规律都是一致的,但人的心灵却千差万别。

看到鸭子,想到春天;看到河豚,想到春天,这都是从人们司空见惯、又毫无知觉的现象中,感受到的。

少刷点贩卖焦虑的“知识电商”,多读点中国古代历史诗词,才是真正的赢家之道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