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肝囊肿的方子我用了几十年,这是被同行所不齿的行为,我却觉得问心无愧,治病看的就是疗效,其它的又有什么关系呢? 在医疗行业这么多年,我见过太多因为一场病拖垮一个家的情况,我很心痛,但我又无能为力。中医这些年啊,每况愈下,现在人有个头疼脑热首选都是医院。 而医院有个奇怪的现象,患者去了先要拍片,各种检查做个遍,钱没少花,然后医生看你的检查单,开始照本宣科,说你这里出问题,那里不对劲。 一袋一袋的药买回家,嘱咐你好好用药,三个月后告诉你,你这不行,需要做手术,说句实话,现在的医院啊,真的是去不起。 记得上次来过一位肝囊肿患者,是农村的,靠种地为生,家里还有小孩在上学。农村患者啊,如果不是危及到生命,一般不会轻易去看病,因为医院贵,别说手术治疗等等了,就是买药都可能花完家里一年的积蓄。 患者没有文化,一听是肝病,都不打算治了,再一看费用,就想着,还不如留给孩子上学什么的。就准备回家,妻子苦苦哀求,俩人都各退了一步,决定来中医看看。 我那时有一张肝囊肿的方子,用了好久,同行都笑我,说我简直在丢老先人的脸,忘了组训了,但我没在乎那么多,我觉得好用,我就要用。 我开始询问患者什么症状:右上腹不适,有腹胀,腹部钝痛,食欲不振的情况,看舌脉,舌苔发黄,脉象微弱。 如此情况,我又拿出了那张方子:小伸筋草、三棱、莪术、党参、大枣、黄芪。 差不多半个月左右,患者来复诊,说觉得自己症状消了,然后说去医院检查过,医生说什么囊肿的阴影不见了。说着说着痛哭流涕,我看着也心里不好受,忙安慰。 其实肝囊肿着实不算大病,说起来就是肝上长了个大水泡。肝主疏泄,喜条达,情志抑郁则气滞,肝气郁滞,湿热蕴结,时间久了就会致瘀,瘀滞肝络则疏泄失司,导致湿浊阻于肝内而形成囊肿。 所以啊,先用小伸筋草疏肝,小伸筋草疏肝不单单是疏肝,更是疏通筋络,是深层次的,作用很强。莪术,有凉血散瘀的作用,同时再加入三棱,破血行气。 这些啊,就够了。中医不如以前了,新晋中医是在学校里批量复制的,总说这些土郎中没有什么行医资格证,其实这些临床经验,才是一个医生最宝贵的。 关于这些东西,我从来没有当做什么发家致富的工具,只作为治病的手段,那有什么好藏着掖着的?既然对患者有用,那我们为什么不用?一定要显得自己会的办法多吗?更何况一张方子还要辩证,患者症状不同,尚且还有千百种配比方式。 治病啊,始终是以患者为主,老祖宗定的规矩也是为了患者,治病看的是疗效,患者需要的也是疗效,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