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承之游岱岳-下

 祥宏讲夷坚 2021-11-17

宋代段子:这是一篇很宝贵的宋朝游记,作者赵鼎臣当时已有文名,今有文《竹隐畸士集》二十卷传世。文章为我们提供了宋代泰山的诸般细节,所涉景点与生活在当代犹能找到痕迹。

【原文】

有顷,即至。延坐问之,则密州张景岩也。年五十馀,居太山七八年,须鬓黑漆,语言纯直,无方士虚诞气。饮数行,探怀中伏苓松华数种荐酒。伏苓出地未久,啮之如粉而甘。松华渍以盐,芳辛可爱。歌道家曲数阕,飘飘有出世间意,旁若无人。酒尽,穿东岭而登。道中月明,可数毛发,既而归卧。

辛酉,夜未艾,三人夙兴,揽衣寒甚,挟纩披毳而出。方行数十步,道人已候于中路矣。至日观峰,晓色未分,有赤光发于极望之东。道人曰:“未也,是阳辉之先至者尔。”须臾,霞彩四出,眩晃腾射,金规一缕,隐起于青冥沓霭之间。既而大明,赫然涌出云端,恍如车轮,万里直上,光耀所烛,东极沧海。时山下荫翳,尚未辨色,道人以手加额曰:“贫道居此七八年,昨宵之月色,今旦之日光,洞彻太虚,殆未曾有。”

因邀客至庵,环具内皆素所储药。赵偶谓曰:“松根伏苓与夫黄精紫参,皆君所厌饫者,颇尝得异草灵芝不死之药乎?”道人色变,徐曰:“吾以昨日之朝,登明月嶂绝壁,获紫芝一本,虽吾弟子不知已,子何自知之?”遂取以遗之曰:“以为子寿。”且曰:“吾庵虽陋,方将改筑而增大之,以待四方之宾客,愿子为我名。”赵命曰“采芝庵”。

复自东岭还,道人携酒来别,厚相郑重乃去。(承之作《游山记》,载于《竹隐畸士集》中。)

相关故事(点击直读)吴师颜||吴女盈盈-上||项彦吹笛||西池游||郴卒唐颠||桂生大丹||神游西湖||满少卿-上

【白话语音文字版】

过了一会儿,那道人来了,众人请道人坐,询问后得知,他是密州(今山东诸城)人张景岩,今年五十多岁,住在泰山有七八年了。他胡子头发都是漆黑的,语言纯直,没有一般方士那种虚诞气,大家一起喝了好几圈,张道人从怀里拿出伏苓、松华好几样下酒小食。伏苓是刚从地里挖出没多久,吃下去粉粉的、甜甜的。松华是用盐浸渍过的,香味、辛味儿浑在一起别有风格。他唱了好几首道家的曲子,那言辞音韵飘飘然有出世间的意思,而且张道人唱起来是旁若无人。酒喝光了,大家穿过东岭再往上登山,走在山道上,满月明亮,照的人毛发清楚,甚至能数出有几根!后来,众人返回睡觉。

辛酉日(十六日)这天凌晨,周围还是一片夜色,三个人早早起床,穿上衣服后还是感到很寒冷,只能披裹着更厚的丝棉衣以及皮毛外罩出门,刚走了几十步,就看到道人张景岩已经在半路等着他们了。大家登上日观峰的时候,还没有日出的兆头,没多久,就有红光闪现在东边天空的尽头。道人说:“这还不是日出,只是阳光的先导。”很快的,东边天际霞彩四出,眩目的光晃动飞腾,照耀漫射,一缕金色的圆边冒出来,太阳隐约的升起在一片浓密的青色雾霭之间,紧接着,这光就大亮了,赫然涌出云端,恍耀着就像车轮一样,万里直上,一轮红日所闪耀的世界,远达最东边的沧海!此时山下依然是一片荫翳黑暗,还不能分辨出颜色。张道人以手加额(庆幸感叹的表示),说道:“贫道住在这里七八年了,昨夜的月色,今早的日出,都洞彻寰宇,之前我都没见到过这样的壮丽景象。”

于是张道人请赵承之等人来到自己的小庵房,整个环境目力所及之处都是他平时储备的各种草药。赵承之随便闲聊道:“松根伏苓还有黄精紫参这些养生的草药,我看道长平时都吃腻了吧,想问问你吃过异草灵芝这类的不死之药吗?”道人脸色变了,他慢慢说道:“我昨日早晨,登上了明月嶂的绝壁,得到紫色灵芝一丛,即使是我的弟子也不知道,你怎么知道到的?”说话间,道人把灵芝取出送给赵承之,说道:“送给你,为你祝寿。”又说:“我的庵房虽然简陋,正准备重新修筑扩大地方,用来接待四方宾客,希望你为我的庵房取个名字。”赵承之说:“就叫采芝庵吧!”。

众人后来又从东岭回来,道人带着酒来告别,感觉彼此很投缘,大家郑重话别后才离开。(赵承之写了一篇《游山记》,记载在他的《竹隐畸士集》中。本故事即是从中选取。)

【祥宏点评】:方士,古代自称能访仙炼丹以求长生不老的人,或略指从事医、卜、星、相等事的人;松华,即松花,草药名。为松科植物的花粉,具有祛风、益气、收湿、止血的功效;纩kuàng,絮衣服用的新丝绵;毳,本指人体表面除头发、阴毛、腋毛外,其他部位生的细毛,俗称“寒毛”,这里可解为“毡”一类的物品;日观峰,泰山名胜之一,位于玉皇顶东南,因观日出而闻名;青冥,青苍幽远,指青天;沓霭,指繁盛茂密的样子;松根、伏苓、黄精、紫参、灵芝,都是草药名字,可笼统解为养生草药;明月嶂,泰山上的景点;以为子寿,可解为祝你健康,通常在祝酒和送礼时所说;太山,即泰山,辨色,分辨出颜色,一般指黎明时分。有个简单的识别方法,黎明时的室外,伸出手,在自然光状态下能分辨出手掌的颜色了,就是辨色;太虚,指天空,或空虚寂寞的境界。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来自“中华文库”-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版《夷坚志》校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修证地圆融道家,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却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53-《夷坚志》里的道家圣地-现场交流 

参考音频:来自“宋朝一小时”音频专辑@喜马拉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