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牧羊娃捡一瓶子乃5000年前文物,其上有图案"龙",专家却称是

 综合历史 2021-11-17

牧羊娃捡一瓶子乃5000年前文物,其上有图案"龙",专家却称是

为何要考古?当然是从文物中找回曾经的历史。然这一行业,更多的是用出土文物来证明历史。早在一百年前,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就产生了中华民族起源于巴比伦的说法,被称为“文明西来”。当然,人们认为大中华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没有“文明西来”的证据,三星堆的“太阳轮”和“生命之树”只是巴蜀文化的代表。然后问题出现了。中华民族的出生地在哪里?

1957年,甘肃石屏村一个放羊的孩子在中国西北部独特的“土山”上意外地发现了一个瓶子。正是这个瓶子引起了一场考古辩论。有人甚至说这与古代的“伏羲”有关,但专家们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1957年,甘肃省甘谷县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山峦交错,沟壑交错,“石坪村”的地貌也是如此,似乎又干燥又荒凉。正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山上有一条清澈而蜿蜒的小溪。附近村民的家里有许多羊,因为有了这条小溪,牧羊人也会把羊赶在这里休息

那天,一个牧羊娃把羊赶到这里,坐在水旁无聊地坐着,在小溪上游偶然发现了一个“东西”。出于好奇,孩子把它从水里捞了出来,在水里洗过后仔细地看了看。原来它是一个“瓶子”,它的身体上有一条“鱼”。乍一看,虽然“瓶子”是完整的,但风格和图案有点“粗糙”。孩子不在乎,所以他带着它回家了。

从那以后,小溪再没有出现,过什么东西,那个孩子依旧在放着羊,但“瓶子”逐渐被时间遗忘。直到1958年,发起了文物普查,考古学家在儿童的家中发现了它。简陋的“瓶子”。当专家看到“瓶子”时,脸上有一种惊讶的表情;这个“瓶子”高38.4厘米,直径7厘米,小嘴和耳朵,深腹部平坦,泥质的橙色陶器,瓶子被涂有深色彩画。棕色的瓶颈上有堆纹,砖红色的身体上涂有墨色彩画。腹部涂有“鱼”,但头部就像一张“脸”,圆头的额头上有“十”。线条上是寥寥几条水平条纹,嘴中整齐排列的牙齿,脖子上是另外的纹饰,腹部有一绘网状纹理,两个前肢向外突出尾巴挑起。

按客观的说,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瓶子并不特别,特别是瓶子上画的“鱼”。乍一看,它就像一个孩子的胡乱涂鸦;但在考古学家看来,这一个“瓶子”是一种罕见的国宝。说到这一点,有些朋友可能会忽略这一点,甚至认为专家们“大惊小怪”。

经过专业鉴定,这个“瓶子”已有超过5500年的历史,它的年龄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当然,专家不仅关注“瓶子”本身,而且还注重瓶子上的图案,虽然看起来像“涂鸦”。用现代的角度看“脸鱼”并不美观,但如果置于5500年前的“石器时代”这张图片也许具有特殊的意义也不一定。

“石器时代”的物品,本就不应该用审美的角度看待它。文物“人面鱼”到底代表什么才是最大的问题。时间回到几千年前,历史上还未出现“民族”的说法,华夏民族更无从说起。当时只有分散在黄河盆地许多部落中。同时,部落具有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征,具有自己的信仰和崇拜图腾。据此,专家认为神话中有人物与此相似。此人便是伏羲,相传“伏羲”人首蛇身,是华夏民族崇拜的始祖,但更是一位充满玄幻色彩的神明。

据历史中的传说,“伏羲”出生于仇池,在成纪长大。如今的,甘肃省甘水河流域符合古代“成纪”的历史记录;据说“伏羲”部落势力强大,在黄河流域诸多部落中,是领导者之一。为了整合部落,必须掌控人心。

“伏羲”整合了各种部落图腾,创造了一个新的图腾,谓之“龙”最原始的“龙”可能是今天发现的“人脸长尾”形象。许多专家称这种“瓶子”为“史前祖先”。当然,没有关于“伏羲”是否存在的历史。在考古发现中没有明显的证据;因此,大多数专家不承认“人脸和长尾”的形象是最早的“龙”形象。

图片中的图像是什么?大多数专家认为,画中的生活应该是真实的,它的原型,也被称为娃娃鱼或鲵鱼,是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鲵鱼现在分布在黄河以南,但也出现在甘肃天水和武都。刚好瓶子就是在这一地区发现的。

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

在这种背景下,大多数考古学家并不认同,它的形象与“龙”有关,而是与几千年前人类生存的环境有关。专家推测,5500年前人类的生存环境相对较差,黄河流域再次进入“农业时代”,包括“渔业”。也许制作“瓶子”的部落是以捕鱼为主要生存基础的,而娃娃鱼则可以发出独特的声音,像幼年的婴儿,那时科学技术还不发达。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成为古代人类崇拜的“对象”。

无论瓶子上的人的“长尾巴”形象是什么,它是“古代人类崇拜”的图腾,也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之一,后专家被命名为“人面鲵鱼彩陶”,当然,以后可能会发现它比“鱼彩陶罐的人民脸”更古老的文物,但也许依然不能证明,我们华夏民族起源于,黄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