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自成或许有不当,地方因而失败,但绝不是因为民心

 综合历史 2021-11-17

李自成或许有不当,地方因而失败,但绝不是因为民心

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但其实并每个人都这么想的,比如中国最后一个汉民族皇朝,出了一个闯王李自成,还立了个大顺国,但依旧改变不了,再也没有汉族皇朝,所以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失败,不但如此还是外族人做的中原皇帝。

失败者成为历史,那么有人提出疑问,为何一片大好形势的李自成会失败,也惹来很多人作出回答。

想要起义就算身无长物,总得有个响亮的口号不是,不可能只凭借打家劫舍那点收入,用来发军饷,就算做也不是长久之计,所以有了“追赃助饷”这个名义,因为士绅大族才是军饷的大头,因此有人认为李自成没有搞好士绅关系,大顺军起义时一穷二白,不但需要向大家族伸手,还有得民心的缴获贪官赃款,也正因为这个举动赢得民心。

许多穷困的老百姓不懂那么深层次的东西,感觉跟着李自成不会错,并且又有饭可吃,因此加入起义军的百姓越聚越多,但是一招鲜吃遍天的个例很少,李自成不是其中之一,还在继续搞“追赃助饷”运动,尤其大户人家认为李自成无理索取。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这事愈演愈烈,还没到京城时,这副作用已经出现了,但李自成并没处理好,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若是没遇上什么挫折到也罢。当然此事影响的是中上层,对底层百姓来说影响不大,也不至于丢失民心,所以不是主要原因。

所以又有提出,吴三桂为了一个女人才下定决心,选择投降清朝,这不是没有道理,但要看吴三桂是什么人,他是一位枭雄,不可能因为刘宗敏抢了陈圆圆,然后为了报仇才投的降,可以说怨气虽有但比不过利益,真正实在钱财、权势、名利等,不得不说吴三桂也是“追赃助饷”的“受害者”之一。

那么吴三桂的投降有了定论,再看另一种观点,因为“追赃助饷”本就人心不齐,加之京城的花花世界,李自成带领的队伍,没能挡住诱惑,渐渐腐朽堕落不得人心。那我们再看《明史》中李自成通过,为崇祯皇帝操办后事,不管真心假意反正就没做坏事,也没造成京城混乱。

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兵败山海关,在京城完成登基大典后,其后决定撤退回西安,此时发生了一幕景象,大顺军撤退期间不但有百姓跟随,还有一些明朝官员。当时李自成山海关兵败,多数人并不知道清军入关了,只以为被吴三桂打败,老百姓依旧选择跟随,则面证明李自成也许问题很多造成失败,但绝不是因为民心,大家怎么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