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表达爱慕的情诗中,区区几句意思翻译过来:约不

 综合历史 2021-11-17

在我国古代封建的君主制度下,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套框框条条,不单压制人民的反抗意识,就连思想都有一套儒家礼仪约束着,说起话来期期艾艾,几乎不会直接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思,一般都是七弯八拐含蓄保守,其中尤其以女子为最,因为古代有一套三从四德的道德准则,用来约束妇女们的一生行为。

因此在古代想要看到,女子表达爱慕之意是极难的,更别说主动给对方吐露心声,但凡事都有例外。古时人们在各种条框下,有些话语难以直述,互相之间觉得难堪便用诗词传达,因为就算说得再大胆,其本人也不用当面,因此古代的情诗数量极多,甚至有些诗词大胆之极,就比如元朝诗人张雨,所写的其中一首名为《湖州竹枝词》的诗,大家请看:

临湖门外是侬家,郎若闲时来吃茶。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

这首诗意思直白明了,区区两句话说出了少女的心声,当时诗人张雨是以女子的口吻所写,并大胆地说出自己家在何处,闲时是指闲来无事,但只是一句托词,主要想让男方来自己家里玩,而诗中第一句,已经大概指出女方家的方位,两句诗连接起来便是,女方想邀请男方到她家里去。

其后,在诗的后两句话中明确指出,女方家的具体位置:说自己家是土胚房,茅草盖顶的屋子,在大门前方还有一颗紫荆花树,只要男方有意,自然能寻到她家门口。这简直是明目张胆地,邀请男方到她家做客(当然,可能不止做客这么简单),这在古代女子普遍以,保守含蓄闻名的形势下,是极其罕见的情况。而这一整首诗下来,意思翻译过来差不多在问男方,约不?

但诗中蕴含女子的少女情愫,配合最后一句门前一树紫荆花,实在是惹人遐想,让不少女子对其中的直白情感不能自己,因为古代女子地位低下,她们的幸福几乎没有追求的权力,作为附庸品的她们在三从四德的道德思想下,比如妇女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等等糟粕思想,尤其一些待字闺中的闺秀们,连表达自己想法的自由都没有。

诗中女子不同的是,与古代许多女子,在出生后命运就注定了,长大后在父母之约下,等待出嫁努力学习相夫教子,女主人公却可以四处游玩,可以主动结识喜欢的男子,还可以大胆地邀请,心仪的男子来自己的家中做客,在封建制度下的自由恋爱,这样的情况实属罕见。

在笔者的分析下,诗中的黄土筑墙,茅草盖屋的家境,结合女子的情况,应当是一位家中独女的平民女子,并且父母开明因此运气很好的,能够不受束缚,自主决定自己命运。但从这是一首小众诗词可以看出,像女主人公这样自主择婿的,毕竟是少数人,所以在封建制度下,许多闺中少女,也只能对女主人公的自由恋爱,充满羡慕罢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