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月十五挂灯笼,这习俗来源,便是老人搭救此人开始

 综合历史 2021-11-17

自古以来,所谓英雄的标杆尺度都不一样,行侠仗义者被人称英雄,劫富济贫者被人称英雄,保家卫国者也被人称英雄,然而男儿都有凌云志,或行侠仗义劫富济贫,或建功立业陷阵杀敌,凭此千古留名,又有哪个男儿不想做英雄。但是成功的才是英雄,失败者只是草寇罢了,万一失足落水棋差一招,便会落入满盘皆输的局面。

话说当年,宋江在浔阳楼,豪情大发写下“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但所谓(立flag)豪言好立壮志难酬,往往都具有反效果,却阴差阳错之下,让自己走投无路,只能上梁山做贼寇,是他自己万万没想到的,就像今天要说的主角黄超一样。

黄巢,就像曾经诸多英雄豪杰一样,例如朱元璋、李自成、洪秀全等等,无数的农民起义领袖,只要关乎农民利益,为百姓着想的起义,都会容易得到天下百姓认可,因此为了名声还是别的,做人做事都不会做绝,对待百姓贫民也会善待,但黄巢这位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好像不是这样的,在史料的记载中名声也不好,那么,今天讲一个典故,简单了解下这位黄巢。

黄巢与王仙芝产生分歧之后,便分道扬镳一路北上,一开始黄巢带领的农民起义军,还是过关斩将一路畅通无阻,但是在遇到浑城这座坚城时,却让黄巢苦恼不已,兵分两路的劣势从这里便显现出来,一连数天都不能拿下浑城,若再不拿下此地黄巢的起义军,便没有粮草补充,因此决定混进城中,探查破城之策,却不想黄巢入城的时候,被精明的浑城官兵识破,势单力薄的情况下,黄巢身负重伤便躲了起来。

但这不是长久之计,黄巢只好进行简单易容,抹上泥巴将自己打扮成一农家汉子,但他身上有伤又不敢出去找吃食,在他走投无路之际,一位老人收留了黄巢,让他住进在家中养伤,并为黄巢打掩护,糊弄掉官兵的搜查。而黄巢在养伤期间并没有闲着,通过向老汉套话,得知有一处隐秘的地道,可以直通浑城,这让黄巢惊喜不已,等到身上伤势无碍之后,便想出城带领起义军攻入浑城。

不过黄巢还算有点良知,临走之前找上老人,对其坦白了身份和目的,为了报答老人的恩情,又怕起义军入城后,伤害到老人一家,黄巢便告诉老人,让其在正月十五这一天,一定要在家门口挂上红灯笼。而老人心善,若果不善良也不会救不相干的人,因此将这秘密告诉了左邻右舍,在口口相传下全城百姓都知道,当黄巢大军入城那一晚,家家户户都挂上红灯笼,黄巢也遵守了和老人的诺言,严令这次,只要有红灯笼的人家,一律不能打扰。

全城穷百姓都挂上了红灯笼,而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却不当回事,起义军一晚上就杀完赃官老财,第二天,还让人给老汉送去二百两银子,自那之后,直到如今,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起了红灯,也成为了习俗便流传下来。

黄巢从小聪慧,五岁能诗,便写下一首很有名的《题菊花》,长达起兵后又写了一首,帝王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可以看出黄巢很有抱负,小时候便给自己立志,但其政治抱负始终是想做说了算的领袖,一直想以自己的力量,改变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并在建立大齐政权后,搞出一个高层换届制度和四相制,也是潘镇割据的导火线,最终结果便是战乱纷飞,自己死在乱军中。其实黄巢距离成功并不远,然而最后还是功败垂成,就像宋江一样。

但值得一提的是,黄巢在军事有高超的天赋,唐末时期,用流动作战方式,四渡长江二渡黄河,前后转战十二省,往返15000余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