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末时期涌现出,许多抗清忠臣,且有一人让清军痛哭流涕

 综合历史 2021-11-17

任何朝代为国家服务的,文武百官何止千数,平常的时候很难看出,谁是忠是奸,但在国家危难之际,才能显示出他们的本性,有人平常看似默默无闻,但是却忠君爱国,有人在朝堂威望极高,也有可能是贪生怕死之辈,总之不一而足。

当年崇祯皇帝时期,国家即将倾覆,大部分人毫无作为,少部分人苟且偷生,但人活着总有一些坚持,其中有那么少数,他们爱国的心思从未动摇,也是明末抗清的主力,其中有李定国、何腾蛟、郑成功、沐天波、黄道周等等。

他们之中有文臣也有武将,但无一例外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比方说黄道周本是大臣,也是文臣之属,因看不惯袁崇焕这佞臣,向皇帝建议不要用他,为国家操劳一生的黄道周,被罢免官职回乡,后来官复原职又因直言敢谏,被崇祯皇帝下令逮捕入狱,虽然最后没被治罪,但也让他心灰意冷。

黄道周见朝廷昏庸无能,只能告老回乡,做起了教书育人的事业,后来清军入关后,不顾一切在隆武元年,黄道周自个筹备钱粮,募众数千人,马十余匹,但只有一月粮,出仙霞关与清兵抗击,此一去便不复还,最终身死。

百年之后乾隆皇帝,念在前明诸臣各为其主且忠君爱国,把明末抗清忠臣的资料记录在册,并汇编成一本书,称为《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其中黄道周被隆帝为褒扬,为黄道周忠节,追谥"忠端"。

得到乾隆皇帝认可的前朝忠臣,不止黄道周一人,但得到高度评价的却是少数,其中还有张国维,与黄道周一样,不惜生死只为报效国家,唯一特别的是,张国维在去世的时候,让清军痛哭流涕,这是怎么回事呢?

张国维,字玉笥,浙江东阳人,曾任明末江南十府巡抚,后来也兼任兵部尚书,他虽然家世尚可,但朝中无人中进士后,做不了京官只能到地方任职,成了番禺知县,但金子总会发光的,张国维在当地一带兴办书院,教化有功,又疏通水道修筑水利,做了许多利国利民之事,让百姓安居乐业,并惊动朝廷。

崇祯皇帝得知此事,龙颜大悦并认可张国维的才干,于是提拔他为右佥都御史,兼职十府巡抚,而明朝的巡抚职位,在明朝中期以后,已经是实职能监督,自个管辖范围的一切事务,可以看出皇帝是要重用他。

张国维在地方上任职多年,不但管理民生上能力强,对于治水他更为擅长,为了后人能够学习到这些技术,让国家更美好,自己写书画图,将数十年治水之经验,写成了一部七十万字的《吴中水利全书》,并刊刻成书,在如今也是非常出名的巨著。

也正因为张国维能力强,崇祯皇帝让他兼任兵部尚书,因为当时国家已经风雨飘摇,清军已经入关,不知什么时候就打到京师来了。在统领军队作战上,张国维不知是否,在这方面没有天赋,统领的军队面对清军,很快就会溃败。

张国维被罢免官职治罪,但逮捕入狱没多久,崇祯皇帝念其治河功劳,并没有杀他,反而让他到浙江管理练兵,管理运饷等事务,也就是做起了后勤工作,但张国维在还出发的路上,李自成已经打到了京师。

但世事总是很奇妙,李自成还来不及庆祝,就被清军从后面突袭,眼看要被包围,只能仓皇而逃,清军在打入中原腹地后,为了离间人心,见着明朝的文武百官都直接招降,而张国维也遇到这种情况,但他初心不改,并拥趸鲁王朱以海监国。

张国维虽做到极致,但只能苟延残喘,清军很快就打过来了,在写下《绝命书》后,便以身殉国了,但在临死前却吩咐道:吾去以后,切记遗体放置内堂,清军破城而入后,见得吾之遗体再无屠城之忧。

后来结果确实如此,清军见得张国维的遗体,直接痛哭流涕。原来这里还有这么一个故事,张国维在山东一带治理河道时,看见灾民吃不起饭,因为一石米就要八两银子,心善的他就施米救人,活人无数声望极高。

而清军里头也有山东人,有过活命之恩,因此清军见得其遗体,自然伤心流泪不再屠城,到了乾隆时期,皇帝还给他谥号曰“忠敏”,同时他生前留下的恩惠,还福泽后人,据说清军曾抓获张世鹏,但当时浙江总督念及是张国维的后人,就把张世鹏放走,且在浙江总督的庇护下,一生生活美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