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朝中期之后迅速衰败,且皇帝给予官宦兵权,这是何原因导致的?

 综合历史 2021-11-17

唐朝在开国初期,还是很强盛的,其中少不了李渊、李世民、李治等,这些英明君主的功劳,为唐朝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唯一遗憾的是,李治在执政时期,娶了武则天为皇后,为唐朝埋下了隐患。

武则天在历史上,还是很受人追捧的,因为人们佩服她,能以女子之人成为皇帝,但不得不说,其一生有功有过,当年为了掌权确实,迫害了不少文臣武将,明面上看损失并不严重,不足以动摇国本,但隐性的伤害太大,不但改变了政治风气,还对唐朝的精气神造成重大打击。

本身来说,古代的封建制度,就是不完善的,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并不能维持多久就会被淘汰,除非每代君主都是明君,管理上不出现大的错误,或者每一代都能,对政策进行一定改革,这样才能延续更长时间。

但事实总是出人预料,在李治到李隆基继位,这一段时间确实发生了许多内乱,让唐朝看似依旧强盛,但国力已经衰退,各方面的策的漏洞已经凸显。而唐玄宗李隆基,继任后作出不少改革,对一些政策或镇压、或改善,确实一时之间稳住朝局。

但问题并非真正解决,唐玄宗到了晚年,开始了自高自满,所有问题都爆发式地凸显出来,导致后来的安史之乱,此时的局面急转直下,不但皇帝的权力,被官宦分薄了,文官自成体系,武将又拿到了实实在在的兵权,此时唐朝已经风雨飘摇。

唐朝初期,之所以如此强势,有一个原因就是均田制,这个制度传承于南北朝,以人口来分配土地,且作出过改善,针对土地兼并问题,进行了种种限制,让百姓有了生存的空间,自然国泰民安。

同时以均田制为基础,延伸出府兵制,以土地为基础,让士兵和农民合一,不但在组织、动员上效率提高了,且还能抑制土地兼并,同时让武将得不到兵权,可谓一举三得,但在唐玄宗时期,豪门世族已经对百姓的土地下手了。

其实,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政治动荡,世家豪族找到机会,早早埋下的祸根。在唐玄宗的开天盛世之后,土地已经被兼并的差不多了,导致府兵制名存实亡,因此兵员只能通过募兵,这也让节度使拿到实权。

这也让各地军官拥兵自重,中央对四方失去掌控权,皇帝在朝中失去了,决定性的话语权,因此各方派系互相争斗,皇帝反而成了多余的,实在是讽刺。其实不止唐玄宗,唐朝后面的皇帝,也是如此,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培养官宦。

在唐朝的历史上鱼朝恩、李辅国、程元振等人,都是有名的掌权太监,不仅是有皇帝撑腰,还有直属皇帝的神策军赐予了他们。原本想以此来制衡,文臣武将,但却弄巧成拙,三方势力互相陷害排挤,形成互相斗殴的局面。

且官宦则利用皇帝,不信任文臣武将的原因,不论是忠是奸,迫害了不少官员,这也导致唐朝迅速崩坏进入晚期。其实,按理来说,在唐玄宗时期,唐朝才经历了几任皇帝,堪堪进入中期,这个国家还很年轻,不该败亡得如此迅速,但也许这就是历史的必然。

宋朝的赵匡胤,其实不但因为自己是,兵变夺权成为皇帝,而开始重文轻武的,他还吸取了唐朝衰败的教训,因此尽可能地掌握兵权。因为皇帝兵权在手,不论文臣、武将、还是官宦,他们如何得失,也依然能掌控局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