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亮如此作为,就像空城计一样,还能一举三得

 综合历史 2021-11-17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群雄逐鹿天下,涌现了不少风云人物,其中蜀汉最为让人熟悉。也许是蜀汉在三国中,属于悲情国家,让人们产生了共情。其实这很正常,这是人的本能之一,总会可怜弱小,同情势弱一方,对强大者又会产生敬畏。

三国时期,在历史中不足百年,对于时间来说,只是短短一瞬间,但其中却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尤其是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忠臣的典范,能臣的代表人物之一,辅佐幼主治理一国,为蜀汉的未来,至死都在北伐的路上。

因此如今电视上,拍出不少以三国演义为剧本的影视剧,其中的诸葛亮,时常拿着羽扇,出征作战的时候都会坐着“轮椅”,而在正史中的形象也确实如此的,但所谓的“轮椅”,并非我们认知的那样,其实它是素舆。

素舆葛巾白羽扇,就是诸葛亮的形象,在《语林》也是如此记载:” 诸葛武侯 与宣王在渭滨将战, 武侯乘素舆,葛巾,白羽扇,指挥三军。”

而葛巾则是葛布做成的,多为布衣庶人所戴,以诸葛亮的身份地位来说,本不该如此,但也侧面说明,诸葛亮为官清廉,在高官权贵中是股清流。

不过此后有人疑惑,诸葛亮为何要坐车指挥三军呢?

其实,可能是一种传统,因为在东汉时期,就出过这种情况,但也有可能是别的原因,有人说诸葛亮年轻时期,在山上摔倒过,因此有些腿疾导致行动不便。

但这种说法有些牵强,诸葛亮腿上确实有些伤痛,但不至于无法骑马,在以往的记录中,诸葛亮也有骑马出征的情况,且素舆并不便于行军。虽有过战车随军出征的情况,且把素舆当作战车算,同样不合理。

因为古代道路不便,并非如今的油泊路,而是清理出道路后,再把特殊处理过的泥土铺在道路上,接着夯实砸压,因此是高低不平的,短途还好说,长途坐在战车上,相比于马背上更为颠簸。

所以笔者认为,诸葛亮在阵前坐车指挥三军,有可能是为了震慑敌军的,诸葛亮作为三军之主,却如此兵行险招,是一种魄力的表现,也借此打压敌军气势。

因为蜀汉无论是国力,还是军队上,都不如另外两国。虽在步兵上有点优势,但士兵数量上又是劣势,且步兵腿短而汉蜀马又少,因此没什么骑兵,而骑兵又是强势兵种,所以蜀汉是处于弱势一方,这可能是诸葛亮,想以弱胜强的一种手段。

且又能侧面表现出自己的决心,即使战败也与将士们,一同共存亡,不但能收拢人心,诸葛亮的身先士卒,还鼓励了将士们,让己方战力发挥到最大。

当然,也有可能诸葛亮年纪大,精力不济,在阵前坐于车上,不但能兼顾休息的同时,又能震慑敌军,并给敌军一种运筹帷幄的感觉,还能给已方信心。

汉蜀将士见军师,胸有成竹淡定地坐在阵前,自然信心十足,无形中增加了胜算,就像空城计一样,也有出其不意的味道,还能一举三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