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韵如烟,冬色悄至,岂曰无衣?

 杏雨轩 2021-11-17

又是一轮降温袭来,大家的厚衣服都准备好了没?

爱美的小仙女们,都准备好又美丽又不冻人的秋装冬装了吗?

前两天看到大名鼎鼎的林帝浣老师有段子曰:

霜降很美,可冬装好贵。

哈哈,这让我一下子想到了诗经里名为《无衣》的篇章。 

这个诗题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我们常说的:没有衣服穿啦!

诗经里叫这个名字的诗不只一首,在唐风和秦风里都有。

我想,大约先秦的人们也跟今天的我们一样,总容易困惑于没有合适的衣服穿吧?哈哈。

我们先来看比较短的这一首《国风·唐风·无衣》:

岂曰无衣?七兮。

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岂曰无衣?六兮。

不如子之衣,安且燠(yù)兮。

(安,舒适;吉,美观而合宜。燠,和暖温热。)

我们今天若感叹没有衣服穿,大多是想着要去买衣服了。

也许,也会想到那一个可以陪自己去买衣服的人?

而这首短诗的主人公,在感叹之时,想的则是曾经为自己做衣服的人:

怎么说没有衣服穿?这儿就有七件之多。

但都不如你为我做的,舒适又美观。

怎么说没有衣服穿?这儿还有六件之多。

但都不如你为我做的,舒服又暖和。

短短几句,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充满怀旧与哀思之情。

主人公所思念的人,不知是相隔太远,还是已经逝去,只留下她曾经亲手所作的衣裳。

我们似乎能看到,他挑了一件又一件,却总觉得没有一件可以及得上故人所做的衣服,于是哀从中来。

如果说上面这首诗充满了柔情,那么另一首,《国风·秦风·无衣》则完全不同,充满了豪情: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cháng)。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袍,长袍,相当于现在的斗篷。泽,通“襗”,内衣,相当于现在汗衫。裳,下衣,这里指战裙。甲兵,甲胄与兵器。)

这首荡气回肠的军歌,大家是不是都在上学时读过呢?

它虽然与上一首诗用了同样的诗题和首句,却全然是慷慨激昂、同仇敌忾的战歌风格:

谁说没衣穿?与你同长袍。

君王来发兵,修整我戈矛,你我同目标!

谁说没衣穿?与你同汗衫。

君王来发兵,修整我矛戟,你我同出发!

谁说没衣穿?与你同战裙。

君王来发兵,修整我甲兵,你我同行进!

这首诗的出现,有一个颇为传奇的历史故事,那是《左传》所记载的。

时间在公元前506年,背景是吴王阖闾联合唐国与蔡国,率军攻陷了楚国首都郢都,楚国大臣申包胥赶到秦国请求援助。

秦国当时的国君为秦哀公,开始并未应承申包胥,客套地请他去驿馆休息。

可是这位申大使不肯放弃,《左传·申包胥如秦乞师》记载他:

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就是说,本在坐谈的申大使,听到自己被婉拒,他就站起来,靠着院墙大哭,日也哭夜也哭,而且一连七天都没有喝一口水。

秦哀公终于为之感动,创作了《无衣》这首诗。申大使便向哀公连续叩头九次,才坐下休息。这样,秦国才为楚出兵。

如果这段记载属实,那我们可以想像,秦王为了鼓舞军队士气,在出征前以这首诗带全军共同吟唱,让士兵们以饱满的精神奔赴前线。

而这次出征也不负所托,成功地让吴王收兵而去。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无论你所在的地方,有没有入冬成功,都愿你添换衣物及时,风雨不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