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梅青李夏方装,恰逢青春气息足|立夏

 杏雨轩 2021-11-17
大家青年节快乐,并预祝明日立夏安好

1

青年节这个节日的“年龄”还不算太大,到今年算来刚有82岁。

它源自中国在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又由于此次运动的主力以当时的学生为主,所以到了1939年,陕甘宁边区的“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便规定5月4日成为中国的青年节。

有“诗人外交家”之称的厉声教(1935年1月7日-2017年8月6日,国际法学家、教育家、双语作家、文史学家、诗词家,还是前南京市足球队队员、篮球队队员,1956年进入外交部工作,又被誉为“学贯中西的一代大师”。他的作品影响深远,其中《望海潮·悼周恩来总理》《观潮有感》《采桑子·西湖四咏》等多首均被公认为当代诗词中的经典之作),曾在五四青年节时期写过这样一首五言律诗《五四有感》:

残漏催人老,岂得负寸阴。

欲逐飞熊去,垂钓渭水滨。

华发偏因循,青春正革新。

枕流息俗念,耳净听松吟。

他旨在鼓励青年们珍惜时光,奋发图强。

而提及五四运动,在众多的重要人物中,我总是最先想到蔡元培梁启超。他们都是我相当敬佩的人。

1919年的5月2日,蔡元培将巴黎和会上北洋政府外交失败的情况告知学生,五月四日北京学生三千余人在天安门游行示威。部分学生被捕,5月7日,在以蔡元培为首的校长团的周璇下,被捕学生得到了释放。


蔡元培是我国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的校长,是将教育科学化的第一人。他不仅是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同时也是位文学家。他有不少诗作存世,比如这首作于1931年9月的:

代张继题张坤仪《鹘鸰栖荷图》

东西莲叶镇田田,浥露迎风总皤然。

如此清凉新境界,可能割爱到鸰原。

还有这两首作于1933年1月的:

旧作二绝句书赠鲁迅(一九三三年一月四日)

养兵千日知何用,大敌当前暗不声。

汝辈尚容说威信,十重颜甲对苍生。

几多恩怨争牛李,有数人才走越胡。

顾犬补牢犹未晚,衹今谁是蔺相如?

若说蔡元培当时是将外交失败的消息告知了学生们,那梁启超则是及时将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回了国内。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华民族的前进发展而奋斗。他著有《饮冰室合集》,其中包括了诗词三百余首。但是不论是他的诗还是词,很多都表达了他对中华山河与民众的深深情感。你看这阙《水调歌头》:

拍碎双玉斗,慷慨一何多!

满腔都是血泪,无处着悲歌。

三百年来王气,满目山河依旧,

人事竟如何?

百户尚牛酒,四塞已干戈。

千金剑,万言策,两蹉跎。

醉中呵壁自语,醒后一滂沱。

不恨年华去也,只恐少年心事,

强半为销磨。

愿替众生病,稽首礼维摩。


五四青年节,除了推荐大家读李大钊的《青春》(发表于《新青年》1916年2卷1号)推荐大家再读一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无论是“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还是“少年强则国强”,都不是只用于空喊的口号。

巧的是,今天过完青年节,明天还能接着过节。

2

明天过什么?立夏啊!

立夏的时刻,是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它一般会落在每年公历的5月5日或6日。今年立夏就是公历的5月5日,交节气于14时47分01秒,届时北斗星的斗柄指向为东南。

如换成农历,就是三月二十四。自此开始的半个月时间,便是立夏节气持续的期间了,直到小满时再次交节气(一般会在农历四月初十左右)

立夏是“八节”之一,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预示夏天的到来。唐代元稹有诗曰:

咏廿四气诗 立夏四月节

欲知春与夏,仲吕启朱明。

蚯蚓谁教出,王菰自合生。

帘蚕呈茧样,林鸟哺雏声。

渐觉云峰好,徐徐带雨行。


这诗可以参考《逸周书·时讯解》《礼记·月令》一起解读,因为他们讲的都是立夏三候的一些物候现象。《逸周书·时讯解》里记载:“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礼记·月令》篇里也有类似记录:“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

说明在这时节,蝼蝈开始聒噪着迎接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出来了,忙着帮农民们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都彼此争相出土攀长。

古人和我们的时间并无很大差异,南宋舒岳祥(南宋学者,宋理宗宝祐四年进士。宋亡不仕,曾读书于阆风台,人称阆风先生。著述统名《阆风集》)在农历三月二十九日过立夏:

三月二十九日立夏

喜晴稍有自适意有自旧京来

黄梅青李夏方装,新绿池塘浴小凫。

此日猫头寒百玉,他时鸿喙煮明珠。

白头偷果从渠乐,绣眼穿花不我虞。

更有长愁无遣处,只今细柳映新蒲。

当然也有存在“时差”的,比如北宋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其他著作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农历月十三日了还在立夏:

四月十三日立夏呈安这

留春春不住,昨夜的然归。

欢趣何妨少,闲游勿怪稀。

林莺欣有吒,丛蝶怅无依。

窗下忘怀客,高眠正掩扉。

不管怎么看,立夏的到来和气温攀升,都将对我这种不耐热又怕晒的人带来不少苦恼——尤其在一年比一年气温高的情况下。大家也会有这种苦恼吗?

辛丑年二之气(主气少阴君火,客气也是少阴君火)的最后半个月,愿大家畅享青春之气,可避暑湿侵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