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乌衣巷

 走读一生 2021-11-17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某日自驾,宿夫子庙。

次日游乌衣巷,无暇细览,拍照而去。今日得闲,按图索绪。


乌衣巷能成为文化胜地,刘禹锡居功至伟。这当然不是刘大櫆在《三游洞记》所说的“……世俗之所谓伟人,能赫然取名位于一时,故凡其足迹所经,皆有以传于后世,而地得因人以显……”平心而论,这二者算是相互造就,乌衣巷品质高,刘禹锡推介妙。

旁边的碑刻是毛泽东的大作。极度自信的毛泽东很少手书别人的诗词,这个例外表明了刘作的优秀——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大白话道出“运移时易、人事代谢”的大道理。

能被白居易赞誉为“诗豪”,刘禹锡是很有几把刷子的!侧面落笔,以小见大是此君惯用的把戏。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即便是“玄都观内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式的牢骚,都是不着一字议论,您自个儿咂摸去吧。

“王谢堂前燕”中的王是以王导为核心的王家。王导是西晋“八王之乱”后最大的“操盘手”,慧眼识得司马睿这个“潜力股”,并倾心推奉、谋划周旋,协助他建立了偏安江左的东晋政权。传说司马睿登极那天,居然要把王导拉到他身旁,共同接受百官朝贺,于是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

王导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所谓“王家书法谢家诗”。

王羲之一笔写就的“”字

王家的很多书法家名头大过王导:王导侄儿王羲之号书圣,名满天下,代表作《兰亭序帖》被认为是"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之子王献之与其父合称二圣。黄伯思曾说:“王氏凝、操、徽、涣之四子书,与子敬书俱传,皆得家范,而体各不同。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徽之得其势,焕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一家子大笔杆!

把持朝政二十多年的谢安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装逼犯”,没有之一。该犯于太元八年策划并组织实施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赌局淝水之战——以八万兵马迎击前秦苻坚八十余万大军。本已做好引颈就戮准备的谢安最终等来了谢石、谢玄得胜的消息,激动得把鞋跟都磕掉了,还一脸淡定、若无其事地对客人说,“孩子们终究把敌人打败了。”名气四颗星,惊险程度五颗星,欺骗性四颗星,综合评定四颗星!

王家书法谢家诗”,谢安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谢安的孙子谢灵运是山水诗流派的鼻祖,一联"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令文人墨客尽折腰。谢安侄曾孙谢眺极负诗名,武帝萧衍就曾说过:"三日不读谢眺诗,便觉口臭。""未若柳絮因风起"来形容雪谢道韫嫁给王羲之之子王凝之,嫌弃丈夫平庸,感叹:"实不知天壤之下,竟有此王郎"。后人用"天壤王郎"比喻对丈夫不满。

“来燕堂”源自一个张冠李戴的传说。金陵人王榭流落乌衣国,辗转回乡,发现一对燕子栖于他家屋梁。王榭招手,燕子便落在他的手臂上。王榭在一张纸上写了一首诗:“误到华胥国里来,玉人终日苦怜才。云轩飘去无消息,洒泪临风几日回。”然后将纸系在燕尾上子放飞。第二年春天,那双燕子又飞回王家,燕尾系着的纸条写有一首诗:“昔日相逢冥数合,如今暌远是生离。来春纵有相思字,三月天南无雁飞。”第三年春天,燕子果然没有再来。

客官看仔细:此王榭非彼王谢。

听筝堂,当年晋孝武帝在此听谢安弹琴

"鉴晋"楼,取"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之意

巷尾的古井

乌衣巷以毛泽东手书的碑开始,以古井结尾。各位看官跟我念,“碑井”、“碑井”、“碑井”……

背景:魏晋之“九品中正制造就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与今日百姓广泛热议的“阶层固化”……

There is no new thing under the su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