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申超文: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健康晓语 2021-11-17

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三年前的我学着曹操的《观沧海》,一边被豪放洒脱的诗篇所吸引,一边被阿瞒的雄心壮志所震撼,我开始想要去了解阿瞒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我查百度,看人物简介,看各种与阿瞒有关的故事,看到别人夸他我会笑出声,那些不好的话也总是让我闷闷不乐,可我始终都没有翻开那本记录他人生的《三国演义》,一是因为我无法克服半文言的表达形式和复杂的人物关系;二是不想看到“奸雄”这两个字。上高中后,《三国演义》成了阅读书目,我也开始试着触碰它,万事开头难,一开始一节课40分钟只看一章,后来两章,三章,我知道我成长了,不再去躲避,开始正视我的阿瞒。人无完人,没有绝对的好和坏,阿瞒也是这样。他是《三国演义》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他的性格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他既是一位旷世之英雄:具有军事家和政治家、文学家的才能;同时又是一位乱世之奸雄:生性多疑,奸邪诡诈,玩弄权术。曹操是奸雄与英雄的统一体,是古今奸雄中的第一奇人。历史上的曹操本来就是一个性格十分复杂的人物。他集功罪于一身,也集褒贬于一身。既是扫荡群雄,逐步统一北方的英雄,又是残酷镇压农民起义的凶手;既是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的功臣,又是“所过多所残破”的罪人;既是善于广泛收罗人才,“不念旧恶”的创业之主,又是奸诈忌刻,随意置人于死地的不义之徒。不论怎样,我就是很喜欢他。

据明清文学史老师讲,《三国演义》在描写各封建统治集团的斗争中,全书贯穿了一个拥蜀反魏,尊刘贬曹的中心思想。罗贯中认为蜀汉是正统的,曹魏是篡逆的。在他的这种思想指导下,总共12O回的《三国演义》中,其中至少有100回讲的故事,都涉及到蜀汉。甚至是在人物好坏的区别上,很明显的是蜀汉好人多,坏人少。在对待各方人物的态度上,对蜀汉方面是以歌颂为主,对曹魏以批判为主。第一回对曹刘的评价就已经看出作者的这种趋向,他说“刘曹二人,一则自幼便大,一则自幼便奸;一则中山靖王之后,一则中常侍之养孙,低昂已判已。”刘备被定义为“仁厚长者”,曹操被定义为“奸诈小人”。郭沫若就曾经在一次讨论会上说,《三国演义》中的蜀国,是作者内心埋藏的一个理想,就是类似于古书中所提到的“大同”社会。因而总得有一个坏人,有一个不是正统的人来衬托这个“大同社会”,所以曹操是罗贯中建立在自己写作意图和满足民间需求基础上的一个艺术形象。看到这些,我会天真的想,既然罗贯中想赞颂刘备,为什么不直接写一部《刘备传》,来弘扬人间的真善美,弘扬结义兄弟的忠与义,弘扬统治者的爱民如子。但是作者采用的方式却是诋毁恶化曹操,殊不知这样往往令喜爱曹公的人感到惋惜。

但是百密总有一疏,作者在尊刘抑曹的时候,不经意间流露出来出来的关于孟德的描写,已经让明眼人看到了曹操作为历史人物而不是陪衬的可取之处。

首先,在《三国演义》中,阿瞒留给读者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任人为贤,礼贤下士。“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是阿瞒的《短歌行》,深刻地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阿瞒的确是爱才的,所以他的的手下有一大批能臣武士。最经典的例子就是两祭典韦、三哭郭嘉。充分体现了阿瞒对自己人的尊重。但是,他不仅能对自己旗下的人才知人善用,就是对于敌方阵营中的人才,也能以礼相待。而不是像一些人一样,看到对手落魄,就会落井下石,阿瞒反而会惜英雄。当刘备走投无路前来投靠时,身边的人没有一个人同意他接受刘备,阿瞒做的就是力排众议,以上宾之礼接待刘备。而《三国演义》中的著名章节“煮酒论英雄”,阿瞒与刘备边喝酒边评论天下英雄,阿瞒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吃了一惊,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这一方面体现了阿瞒对刘备的敬重,另一方面这种霸气自信连老天都敬他三分。而面对“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关羽,他更是大方慷慨,既然留不住,便安心送他走。对于人才、对于英雄的爱惜,着实让人感动。许攸是阿瞒的老朋友,虽然一开始并不在曹操营下,但当他来投曹操的时候,曹操正在睡觉,一听说许攸来了,连忙从床上跳下来,连鞋袜顾不得穿,跑出帐外恭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操先拜于地。许攸一见,感慨万千。因此,鲁迅先生说:“曹操其实是一个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然不是曹操一党,但非常佩服他。”阿瞒的这种对于人才、对于英雄的爱惜,岂是一般小儿能比。

阿瞒的另一个重要的优点就是有很好的领导能力,能够统筹大局。并不是所有的君王都能够亲自领兵上阵,亲自指挥千军万马。但是阿瞒是一个公认的军事家。《三国演义》中讲,他自幼“博览群书,特好兵法”,鞍马劳顿,戎马一生,御军三十多年。既能敢于用险,又能根据战术需要,从容布阵。破黄巾,灭袁绍,平袁术,诛吕布,败张鲁,收刘表。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切无不表现出阿瞒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腕。在阿瞒领导的重要战役中,最为有名的就是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三国演义》第三十回叫做战官渡本初败绩,劫乌巢孟德烧粮。说的就是曹操大败袁绍的这场战争,这也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官渡之战之后,阿瞒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现代作家张作耀《曹操军事思想十题》一书中说,阿瞒的军事思想总结起来共有十种。比如说,“先计而后动”、“重赏明罚,主张赏善不逾日,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重地势而不以险固为资”等。这些都体现了阿瞒的与众不同的军事理想。在阿瞒还没有一统北方之前,也就是他当何进的参谋时,在镇压黄巾起义的战斗中,就已经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统筹全局的能力。例如,在第三回中,十常侍准备在宫中杀害何进时,阿瞒提议:先召十常侍出,然后可入。何进没有听取他的意见,果然进宫后被十常侍砍为两段。这其实已经与后面阿瞒领导重大战役以及能够稳坐北方相照应。有如此才能的人,注定要赢得天下。

舞台上,曹操俨然已是奸诈白脸的代表,他唱道:世人害我奸,我笑世人偏。为人少机变,富贵怎双全,真正的英雄就是要活出自己的本色,即使全世界的人都看不懂。(2489)

申超文,涉县第一中学18实验1班学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