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讲了】温健康一日一课:企者不立

 健康晓语 2021-11-17

有一则禅宗故事。

从前,有一位少年,渴望练就一身超群的剑术,便千里迢迢来到一座仙山,向一位世外高人求教。这位少年一心想早日成名,跪拜之后,便说:“我决心勤学苦练,请问师傅需要多久才能学成下山?”师傅答道:“十年。”少年嫌太长,就说:“假如我全力以赴,夜以继日,需要多长时间?”师父说:“这样大概要三十年。”少年大吃一惊,问道:“为什么全力以赴反而要三十年呢?”师父不答。少年又说:“我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拼死拼活修练,争取早日成功。”师父说:“那么,你就得跟我至少学七十年。”

少年冥思苦想,良久,终于大悟。

我们在做某事时,总想找一捷径,寻一窍门。其实在先贤看来,这都是不可取的。《论语》里说“欲速则不达。”在老子认为,这也是有违道的。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企”,就是踮起脚跟,“跨”,指大迈两腿跨步而行。老子在这里又给我们讲身边的故事,两个小孩子,比谁长得高,比谁跑得快,有个孩子就踮起脚跟,这自然就站不久,站不稳,即使能一时地比过人家,那也是自欺欺人。想超过人家,大迈两腿跨步而跑的人,可能一时能跑在前面,但最终是比过正常跑步的人。想想现在的“不输在起跑线上”“弯道超车”,不走正常的道路,这与“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有何不同?

老子在这里给我们打了比方,两小孩比高比跑,自欺欺人,这只是比喻的喻体,它比喻什么呢?它的喻体就下面的一些人: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见”通“现”,“伐”指自夸,“矜”指自大,“长”指像长者一想得到敬重。这几句话的意思很好理解,就是自逞已见的人反而不能使人明了,自以为是的人反而得不到彰显,自我夸耀的人反而不能被人认为有功劳,自尊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敬重。

你的目标是明、彰、功、长,结果却是不明、不彰、不功、不长,这是为什么?因为你是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你想超过别人,多吃饭,正常走,可你却又企又跨,尽走道弯,不走正道。这是什么行径?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余食,指吃剩下的食物;赘形,是身体上多余的东西如肉赘;物或恶之:万物,包括人在内,都讨厌这种心态行为。处:做,居。(自见、自是、自伐、自矜)这些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就是说,是吃剩下的食物,是身体上多余的赘肉,万物,包括人在内,都讨厌这种行为,所以有道之人是不居于(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境地的。

要达到“明、彰、功、长”,“自见、自是、自伐、自矜”是一种态度,而“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是另一种态度。一般人认为前者距离目标更近些,可老子却选择了后者。老子的这种选择显示了他对社会的一种洞见,也显示了他的人生智慧。

《增广贤文》上曾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在很多的时候,人们“若欲如之何,必先居于此如之何之反面”。这是当代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在他《中国哲学史》中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

附一,原文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附二,练习一,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文中的通假字。

1、周市曰:天下错乱,忠臣乃见。今天共畔秦,其义必立魏王后乃可。(《史记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

2、彭越者,昌邑人也,字仲。常渔钜野泽中,为群盗。(同上)

3、今豹死毋后,且越亦欲王,而君王不蚤定。(同上)

4、其车将扈辄曰: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这禽矣。(同上)

练习二,默写《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练习三,谈谈你对“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的理解,不少于800字。

温健康,某中学一位“三非”教师:非名师,非骨干教师,非最美教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