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展台】李姣娇: 不计得失,胸怀永驻心田

 健康晓语 2021-11-17


不计得失,胸怀永驻心田

(此标题不好。“不刘得失”,还是谈对得与失的看法,属于偏题。“胸怀永驻心田”是个病句,不合逻辑。不如把标题直接改“把得失看成过程是人生的智者“)

在通往未来的航班上,承载浩瀚历史的帆船也在前行。这一路上,每个人都在得与失之间徘徊着。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对此,我认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的人胸怀足以永驻心田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或有欲速则不达的效果。诗人杜牧给我们描绘了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可谁知《阿房宫赋》赋的不是秦朝的光鲜亮丽,赋的是“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为灭六国,把珠玉宝石“弃掷逦迤”当作家常便饭,把剥削百姓当作强国之法。最后落得了欲速则不达的结果。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或有目光短浅的反作用。《项羽之死》中“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在兵少粮尽、四面楚歌的状况下,项羽在乌江前因颜面扫尽自刎而死。无数读者悲壮于项羽在乌江前立下的豪情壮志,惋惜于武林豪杰霸王项羽时代的逝去,我却感慨于项羽不顾大局目光短浅未能远虑的选择。最后人去楼空,皆化作了一个泡影。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或有磅礴胸怀永驻心田。浅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舍弃高官利禄,选择归隐山田。浅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的茅屋被风卷去,但他始终爱国爱民,把百姓的安危放在第一位。盖以流自肺腑,故能扣人心弦。深叹“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庄子笔下的宋荣子认识到了自己对外界的分寸,分辨清楚荣辱的界限,就觉得不过如此罢了。这正是达到无已、无功、无名的境界。

“屈心而抑制兮,忍尤而攘诟。”古人尚且能做到为了坚持理想,而不计得失。而当今社会的我们,把得与失看的过重,引起了末本倒置之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得失斤斤计较,尝试坦然面对我们的生活,或许会获得意料之外的惊喜。

观当今之世界形式,中国不计前嫌救助日本于疫情之中,展现了大国风采。把得与失看做终点得到了欲速则不达的效果,或把得与失看做起点起到了目光短浅的反作用。中国能够把得与失看做过程,方能磅礴胸怀永驻心田,我们的生活才蒸蒸日上。

李姣娇,涉县第一中学高三(28)班语文课代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