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讲了】温健康解读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小说试题《二战时期的爱情》

 健康晓语 2021-11-17

二战时期的爱情

侯发山

(解题:战争是残酷血腥的,爱情是温馨浪漫的,题目“二战时期的爱情”,把两个反差巨大词组在一起,形成了悬念,能激起读者兴趣。由此看来,选择题第7题的A项是正确的。)

①那是1938年的初夏,法国青年施罗克利用假期到德国旅行。他喜欢异国他乡的木屋、牧场、葡萄园,还有古堡、钟楼和宫殿,踏着格林兄弟的足迹,仿佛置身于童话般的景致中。他在旅途中认识了德国姑娘娜娜,娜娜温柔善良,热情大方。两个人一见钟情,很快就坠入了爱河,爱得一塌糊涂恋得如胶似漆。

(第一段,开篇点题目中的“爱情”,写主人公法国青年施罗克与德国娜娜一见钟情。娜娜的性格“温柔善良,热情大方”,要勾画出这八个字,答案可能用到。)

②他们泛舟莱茵河上,一边观赏着矗立在岸边的罗累莱山岩,一边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施罗克说等他学业结束,就来接娜娜去巴黎,让她见识埃菲尔铁塔的雄姿,领略香榭丽舍大道的风情,感受巴黎圣母院的神秘……娜娜幸福地依偎在施罗克的怀里,脸上洋溢着新娘般的灿烂。她接过施罗克的话题,忘情地说,我们晚上在塞纳河上划着小船,听着肖邦的小夜曲,该是多么浪漫呀。

(第二段,写主人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继续写“爱情”。泛舟莱茵河,德国童话般的景致是眼前所见,是实景,实写!畅想法国的巴黎风情和塞纳河上的小夜曲,是想象中的景,是虚景,虚写!未来想象得愈浪漫,而接下来的现实就愈加残酷!7题B项说“一实一虚,既营造了和平美好的氛围,又为下面突如其来的战争蓄势”是正确的。)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火把他们的梦粉碎了。施罗克不得不与心爱的娜娜姑娘吻别,匆匆返回了法国。从此,两个人天各一方,失却了音讯

(这一段开始写战争让主人公与心上人吻别。扣题目中“二战”。“匆匆返回了法国”,是“不得不”,没看出他“更深爱自己的祖国”,所以6题A项是不正确的。)

④巴黎沦陷后,施罗克作为一名热血青年自愿加入了同盟军,成为一名战斗机的驾驶员。他把对娜娜的思念转化为对法西斯的仇恨。在战斗中,他表现出色,每次都能完侦查或轰炸任务。每到夜晚,听到前沿阵地上炮弹的呼啸,看到爆炸的火焰照亮天空,他的心就紧紧的,担心娜娜否被卷入了战争,她的正常生活秩序是否被打乱,甚至想到她是否加入了法西斯侵略者的队伍……他不敢想象,但又不能不去想。如果娜娜被强征入伍去当慰安妇或是护士,她肯定会痛苦不堪度日如年的;假如她不助纣为虐,希特勒的追随者会放过她吗?施罗克在祈祷着反法西斯盟军收复失地打败德国的同时,又害怕娜娜受到无辜的伤害成为战争的牺牲品。

(第四段写主人公施罗克参战和对心上人的思念。“表现出色”与下文娜娜反战,不往弹壳里装炸药形成对比,暗示了施罗克最后的结局。施罗克时时刻刻在思念着娜娜,娜娜也思念他吗?)

⑤美法盟军发起的“龙骑兵”战役出动了近5000架飞机,其中就有施罗克驾驶的一架。伴随着飞机的行动,数百门盟军的大炮昂首齐吼,像打闪一样开始了急袭,天在摇,地在颤,天地似乎要裂开了。施罗克很是激动和兴奋,他完全沉浸在复仇的快感里,飞机一阵俯冲,炸弹成串地朝下面投掷,到处是一片烟和火的海洋。

(第五段,写主人公施罗克参加“龙骑兵”战役。他是“激动和兴奋”的,“完全沉浸在复仇的快感里”,这为他下面炸兵工厂蓄势。战役开始,“天在摇,地在颤,天地似乎要裂开了”,是环境描写,是场面烘托,不是写施罗克的,所以7题C选项中说“'天在摇,地在颤’正面写施罗克复仇的快感”是不正确的。)

⑥施罗克驾驶的飞机在低空盘旋着,逡巡着攻击的目标。德军的高射炮似乎发现了他驾驶的这架飞机,“飕飕飕”地发射着炮弹。施罗克镇定、沉着,凭着他娴熟的驾驶技术,躲避着炮弹的袭击。猛然,一枚炮弹从侧面飞来,准确无误地打到了他的飞机上。感觉到飞机剧烈地一抖,他就绝望地两眼一闭,似乎要感觉飞机爆炸的那一瞬间。然而,出乎他的意料,飞机只是剧烈地摇摆了几下,并没有意外发生。他大喜过望,心说既然这条命是拣回来的,还有什么可怕的?于是,他驾驶着飞机又冲进了敌占区。蓦地,他发现了德军的一个重要军事目标——那是德军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后控制的一座大型兵工厂!飞机俯冲下去,他瞄准目标,随着抛下的炸弹,一声尖利的直刺天空的声音过后,引发了兵工厂内的弹药库里的炮弹,接二连三的爆炸憾天动地,地面成了红色火海。施罗克下意识地看了一下仪表盘,发现飞机油箱的指针在非正常地闪动,他急忙驾机掉头返回了基地。

(第六段写主人公施罗克的飞机中弹和炸兵工厂。“发现飞机油箱的指针在非正常地闪动”是处细节描写,也引起了下文的情节。)

⑦施罗克驾驶的飞机伤痕累累,惨不忍睹。令战友们惊讶的是,一枚德军的炮弹竟然钻进了飞机的油箱里,就是施罗克看到从侧面打去的那枚炮弹,居然没有爆炸!机械技师小心翼翼地从油箱里取出炮弹,拆开弹体,发现弹壳里根本没有炸药!里面有一张用德语写的小纸条:

(第七段解密中弹而没有爆炸的原因。)

⑧我痛恨战争,但我能做的仅此而已!

(第八段写小纸条的内容。一句话单独成段,强调了娜娜这样做的原因。同时也照应了第一段:娜娜“善良”!)

⑨在场的人都哑巴似地沉默不语,脸上充满了对这位反法西斯者的无限敬意。施罗克随意地翻转了一下纸条,突然发现在纸条的背面也有一行字:

(第九段写人们对娜娜的敬意和施罗克的新发现。在场人的表现对刻画娜娜来说,是侧面描写。)

⑩亲爱的施罗克,你在哪里?

                                               想你的娜娜

(第十段是娜娜的一句话。这句话表达了娜娜对男主人公的思念。照应了第四段。男主公的思想详写,明写!娜娜的思念略写,暗写!)

(11)施罗克的大脑瞬间成了被删除过的存储器,一片空白。当他大脑里的内容恢复后,他的脸扭曲着笑了笑,喃喃自语地重复着几个不连贯的词:炮弹,娜娜,兵工厂,轰炸……

(第十一段写施罗克发疯。自语重复着“炮弹,娜娜,兵工厂,轰炸”几个词,一是这样写来表明他疯了,二是交代他发疯的原因:他认为自己炸死了心上人!)

(12)后来,盟军在战场上又发现了十几枚同样没有炸药、有着一样内容的纸条的炮弹。

(第十二段是补叙,又发现了十多枚同样的炮弹的纸条,使施罗克中弹而不毁的情节更加合理。可见7题D选项是正确的。)

(13)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当然施罗克也不可能知道,在他轰炸那个兵工厂之前,娜娜的反法西斯行为就给察觉而罹难

(第十段写主人公和娜娜最后的结局。“施罗克被送进了精神病院,一直到死都还是疯疯傻傻的”,施罗克也是战争的参与者,也是受害者。所以6题B选项说施罗克“不再是受害者”是不正确的。真相是:在施罗克轰炸那个兵工厂之前,娜娜的反法西斯行为就给察觉而罹难。可见6题C选项说“自语重复的那几个词还原了事件真相”是不正确的。)

8、如何理解“我痛恨战争,但我能做的仅此而已!”

(准确理解这句话,不仅要明确代词“此”指代的具体内容,还要注意虚词:转折连词“但”,副词“仅”,语气词“而已”!三个虚词合起,我们可以看出娜娜多么无奈!再联系上节老师讲的小说答题思路:非常3+3+3,小说诸概念(三要素,主旨、线索、读者,题目、叙述方式、修辞)之间的关系。)

温老师答案:

①、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痛恨战争,但我能做的仅仅是为不往弹壳里装弹药罢了,至于要阻止这场残酷的战争,我是多么无能为力啊!(句意解答)

②、这句话表现了娜娜的善良、勇敢、充满正义的精神品格以及对阻止战争的无奈心情;(人物形象)

③、同时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人类和平的期盼。(小说主旨)

9、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温老师答案:

(1)明线是:法国青年施罗克的遇爱——参战——发疯的人生悲剧;

暗线是:德国姑娘娜娜遇爱——反战——罹难的人生遭遇。

(2)好处是:①、明线提示了战争的残酷;(小说主旨)

②、暗线突出了娜娜的高尚品格,丰富了小说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

③、明暗两条线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小说情节)

④、明暗两条线并行,丰富、拓展了作品内容,使小说的叙述脉络更为清晰。(小说叙述方式)

补:1、什么是明线,什么是暗线?

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就叫明线。

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叫暗线。

2、明暗线交织的好处:

①明暗双线的小说情节会比单线的小说跟紧凑、更明晰;

②因为明暗双线的存在,情节发展的推动也更顺利;

③最重要的是明暗双线的小说一般都会设置悬念,也就是这悬念更引人入胜;

④人物形象也能更加丰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