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桥梁人的诗与远方——记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刘明虎

 刘明虎的图书馆 2021-11-17

桥梁人的诗与远方

——记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刘明虎

/本刊记者 李诗韵

感言——

“桥梁不是冰冷的钢和混凝土,工程师的哲学及伦理思维、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美学素

养、职业道德、家国情怀、生活情趣,赋予桥梁血肉和灵魂。

“在这样一个好的时代,遇上这么一个好的项目,搭建这么一个高的平台,这是时代的机

遇,也是个人的机遇,要把这个事情做到尽善尽美。

“舍弃小爱为了国家大爱,这是我们作为桥梁工程师,作为桥梁设计者应该具备的一个基

本的情怀和素养。

素描——

现任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的刘明虎,1993 年本科毕业于重庆交通

学院(现重庆交通大学)桥梁工程系结构工程专业,2008年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参加工作 28 年来,刘明虎主要从事勘察设计领域特大型桥梁及地下结构的设计、咨

询、科研与管理工作。他在桥梁工程特别是特大跨桥梁结构、地基基础方面成绩突出。但

从他个人来讲,这些只是一点微不足道的小成绩,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他认为自己只是

一位平凡的工程师,希望能有更多机会参与到更多的、更有特点的桥梁设计建设当中,去

发挥自己的绵薄之力。

刘明虎以“工匠精神”打造了一座座桥梁丰碑,为建设交通强国做出了突出贡献。他

主要主持或参加完成了石首长江公路大桥、港珠澳大桥、鄂东长江公路大桥、武汉阳逻长

江公路大桥、武汉军山长江公路大桥、厦门海沧大桥、南京长江四桥和江苏崇启大桥等项

目的勘察设计,琼州海峡通道工程桥梁方案规划研究,以及东营黄河大桥、荆岳长江大

桥、九江长江公路大桥、泰州长江大桥、湖南矮寨大桥、润扬长江大桥、厦门公铁大桥、

上海闵浦大桥、重庆鱼嘴长江大桥、江津观音岩长江大桥、济南黄河三桥、贵州北盘江大

桥、贵州马岭河桥等 20 多个项目的设计咨询,工程项目遍布全国。

他还作为项目负责人之一,主持完成襄阳东西轴线鱼梁洲汉江隧道施工图勘察设计并

参加了南京扬子江隧道设计;作为专业三审,他参与了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隧道施工图设

计、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及广深沿江高速前海段下沉改造工程两阶段设计工作。

刘明虎在桥梁事业中融入了他的美学素养、文学情怀,赋予了桥梁血肉和灵魂。

2020 年,刘明虎被评为 “2019-2020 年度十大桥梁人物”之一。评选组委会的颁奖

词是:

刘明虎是个有情人,

害了爱桥、念桥的相思。

刘明虎是着了魔的人,

入了建桥、筑桥的迷恋。

身体不适,他就奔跑强化体能,

只为梦达彼岸。

工程受阻,他就奔走调研取经,

力求不负重托。

既然选择了桥梁事业,

刘明虎就注定一生攀登跋涉,

不到高峰不止休。

(一级标)源于热爱,敢于坚持

2002 年 8 月,刘明虎积劳成疾,患上一种呼吸中枢功能失调症——“高通气综合

”,被救护车送至医院,多次综合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疾病,只能调理,十分痛苦。

参加工作以来,有高光时刻,也有艰难时刻。当无症状时,刘明虎在工作中总是十分

卖力、富有激情,但是一旦开始不舒服、症状出现时无论再大的的热情都犹如一盆冷水一

下子浇没。气息不够的情况下无法集中精力,关注点只会放在人体最自然的反应上,最严

重的时候不敢出门,因为呼吸不自主,只要稍微颠簸就会打乱呼吸节奏,症状就会加重。

由于工作性质的问题没有休息的时间并且要经常出差,难以保证系统性、调理性治

疗,所以干脆选择放弃。曾经也想过调岗或放弃工作,但情怀和事业心让他坚持了下来,

并坦然接受了该症状,在心里做好了与这个病一生相随的打算。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说,

正是因为自己通过跑步有了强健的体魄,才能成为一个好的作家。他的故事激励着刘明虎

一路跑了下来,慢慢养成坚持长跑的习惯,春夏秋冬,风雪无阻,甚至还报名参与了马拉

松比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刘明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长跑是一种外界的形式,不仅会对身体产生好处,还会

在精神方面有一些直接的作用和影响。比如说情感方面,包括对人生的理解都会有变化,

跑步有很多种境界,就像从佛学的角度看世界、看花,跑步也是一种境界,跑到最后忘了

自己。

如果说“忘我”是跑步的最高境界的话,那么对刘明虎来说,最初的原因只是单纯的

锻炼身体、交友、记录人生的轨迹,慢慢坚持下来发现人生观、情感、意志力也得到了很

大的提升。

由此,刘明虎养成极强的自律性和坚强的意志毅力,也使他得以留在挚爱的桥梁岗位

上,并将积极、乐观带到工作和事业中。

(一级标)坚持创新,精益求精

很快,刘明虎迎来了事业上真正的挑战——武汉阳逻长江大桥,并成为该项目负责人

之一,同时兼任锚碇分项的负责人。

阳逻长江大桥是武汉市在长江上建设的第五座大桥、第一座悬索桥。由于该桥位于长

江低漫滩平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且距离国家一级防洪干堤武惠堤仅 150 米,因此,保

护长江大堤的安全便成了重中之重。

“作为主跨为 1280 米的悬索桥,必须要修建两个锚碇,其距长江大堤的 150 米的位

置。而做悬索桥的基础要挖一个大基坑,挖基坑的话就涉及到堤防的安全和风险。对于水

从基坑底下破坏基坑防水的防线这风险到底如何,整个团队心里面是没有太大把握的,在

已建成的其他结构形式中,有的即使投资虽高,但在建设过程中还是出现了漏水很严重的

情况。”刘明虎回忆道。

堤防的安全风险关系到武汉几百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刘明虎为此承受了极大的压

力。但是,无论风险和压力有多大,“修锚碇、挖基坑”都是要必须完成的第一步。在国

内没有类似成功先例可循的情况下,刘明虎及团队大胆提出了圆形地下连续墙基坑的方

案。

为了实现这一方案,整个设计团队先是前往香港考察学习,然后再结合自身项目特点

加以研究,再经过几轮反复的论证、实验,以及多次的专家咨询、研讨、审议,终于拿下

了圆形地下连续墙基坑的方案。

方案确定后,刘明虎依然不敢放松,接下来他们还要面对基坑施工的挑战。“直到基

坑挖到最后、最深,把底封住后,整个压力才逐渐得到释放。这过程还是比较艰难的,整

个团队也是经过了一系列技术攻关、科学研究,最后才完整解决了圆形地连墙锚碇基础建

设的关键技术。”据刘明虎介绍,南锚锭是“拽”住大桥南面两根主索的关键工程,其基

础采用内径 70米,外径 73 米、深 60 米的圆形地下连续墙,属国内首创。超深特大型圆形

地下连续墙悬索桥锚碇创新技术成就了当时的“神州第一锚”,并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

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大跨度悬索桥锚碇工程及桥梁基础工程的技术进步。

此后,家乡的鄂东长江大桥又向刘明虎招手了。同样是大跨径,同样没有先例。刘明

虎跑遍了整个项目沿线,搞勘察,做测量,汇资料,从零起步开始研究。

在刘明虎看来,能够在家乡建桥,能够为家乡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让他总有一种

说不出的感情和自豪。“鄂东长江大桥是民营企业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的一次尝试,规模

大、跨径长、影响面广,既要品质好也要效益好,技术创新点要取得相应的技术成果,肩

负的责任也更重。设计作为一个项目的灵魂,必须要发挥龙头作用。从关键技术来讲,鄂

东桥的核心就是混合梁——钢和混凝土结合技术。当然作为一个新的桥梁的结构构造形

式,我们还要把它的机理探索出来,包括混合梁结合部位位置的选择,以及混合结构的构

造、受力机理、传力模式等,这是作为这座桥的核心技术关键点。

最终,经过业主、设计、施工等各方面的努力,鄂东长江公路大桥终于实现了自己的

建设目标,“超大跨混合梁斜拉桥结构体系及钢-混凝土结合技术”全面提升了我国在这一

领域的技术水平,也成为刘明虎的又一份自豪。

刘明虎在接受采访时说道:“作为桥梁界的每一个工程师都应该要有交通强国的宏伟

目标,要把自己的事业、人生的理想和跟交通强国的目标高度契合。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够

热爱这一份事业,去踏踏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去发现差距、找到问题,进

行提升、创新,这是我对桥梁接下来发展的一个希望或者是自己的一个寄托。

2020 年国庆前夕,刘明虎重回鄂东长江大桥,正值鄂东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十年,刘

明虎也从建桥时的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成长为当今中国桥梁建设的中坚力量。站在桥位

旁边的长江大堤上,他联想到同样是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的、同样是超大跨混合梁斜拉桥

并于 2019 年国庆前夕通车的石首长江公路大桥,他豪迈地写下一首《双骄》——“一跨斜

张,两断大江。鄂东石首,傲立荆黄。

(一级标)桥梁美学,诗情雅趣

曾有位作家说:“生命经验使我复杂,但诗歌令我单纯。”同样,在刘明虎的心中,

除了有桥,还有诗和远方。

在登临塔巅时,他感慨“自古尊为天堑,在我不过咫尺”;畅想通车之日,他是一个

豪迈的“最喜天堑通途日,绣林煮酒白云边”桥梁饮者;通车之际,他高唱“塔高不见

头,势耸重霄九。一桥飞架销万愁!”;在蛟龙飞腾伶仃洋之上时,他以总书记“四桥”

为题才思泉涌组诗 5 首,其中“神龙舞大湾,港澳牵一线。国强山河壮,伶仃碎梦圆”是

多么的骄傲和自豪;在向桥梁强国奋进的道路上,他更激情抒发桥梁建设者“千米长跨江

河海,万丈高越山峡谷,超越未曾输”的自信。

除了爱写诗,刘明虎还把这种诗情注入到了他参与设计的港珠澳大桥中。作为港珠澳

大桥最大通航孔桥——青州航道桥的设计负责人和全桥桥梁建筑美学设计团队的主要成

员,他在桥梁设计中融入了更多对“美”的理解和追求,对当时提出来的“中国结”元素

造型进行了深度优化,将具像的形状抽象化、曲线化,并从美学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最

后形成了最终的方案。刘明虎表示:“以我自己对于文化、对于美学方面的理解,'中国

’除了传统文化元素中的寄托美好和祝福的概念外,还很好地契合了当地区域文化或者

说是社会背景。两岸三地通过这座桥联系在了一起,不仅仅是物理上的连接,也是心的连

接。”正所谓“港澳东西抚,神龙日夜浮。坼离无复在,心路更通途。”

如今,青州桥的“中国结”已经成为了珠海市的地标建筑,更是港珠澳大桥最具代表

性的标志。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在有关信息中称,“中国结”即结形撑,可谓是全线的点睛

之笔。50 公里长的港珠澳大桥主桥,似一条长龙,时而潜入海底,时而跃出水面、腾云驾

雾。而设置在全线最高索塔上的结形撑,恰似龙的眼睛,使得港珠澳大桥这条巨龙更加生

动传神、顾盼生姿。

在刘明虎的设计理念中,从创新到超越,使设计水平随着这个过程不断提高。对桥赋

予的功能也从交通属性、功能属性提升到更高的高度。他认为:文化是工程活动中的重要

因素,是工程的灵魂。桥梁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价值是重要的桥梁价值之一,其外在

形象折射出工程文化的光芒。桥梁建设应把文化表达及景观设计放在重要位置。桥梁景观

文化要充分展现优秀的民族和国家文化,处理好民族与世界、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既要体

现文化自信,又要反映开放包容;既要符合传统审美价值,又要契合时代特征;要融会统

筹工程科技创新与文化艺术创造,让桥梁工程结构和建筑景观文化融为一体,焕发出强大

而持久的生命力。桥梁景观设计应充分协调周围环境,按照力学原则来体现桥梁自身的功

能美和形式美;应通过一定的设计手段和措施来实现桥梁设计的理念,并赋予其文化的传

承,力求建筑风格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应充分考虑“交通、人、环境”融合的理念,实现

以人为本、功能完善、节能环保、环境优美的目标。他是这么思考的,也努力实践着这些

理念。

作为一位桥梁工程师,刘明虎参加工作 28 年来,累计完成共 30 多个项目的设计和咨

询。他认为桥梁不仅仅是交通功能的承载体,更是文化的一个承载体。桥梁不是冰冷的钢

和混凝土,工程师的哲学及伦理思维、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美学素养、职业道德、家国

情怀、生活情趣,赋予桥梁血肉和灵魂。

每当参建大桥建成通车,刘明虎都感触颇多,内心深处总是想通过某种方式来表达自

己的心情和对大桥的寄托。因此作诗便成了他独特的语言,以此来表达对大桥的倚仗,抒

发自己的情感。以诗为马,负箧而行,诗歌中体现着他的赤子之心,体现着他对这份事业

的热爱。

对刘明虎来说,桥梁是事业,是梦想,更是情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