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校园交友,结局却让家长哭笑不得

 长沙7喜 2021-11-17
前段时间和朋友聊起一些孩子学校里的趣事,之所以有趣,是因为这件事虽常见,但往深处思考后,将一些观点加以提炼和分享,会在孩子教育层面对大家有所助益。

事情原委如下:
他家孩子一直都对隔壁班的一位同学有着很好的印象,因为那个孩子曾经主持过学校的儿童节晚会,声音清甜,长相可人,所以不用询问便能知道,这孩子一定品学兼优,名列前茅。

后来,他家孩子在暑期培训班中有幸和她做了一段时间的同桌。刚开始的时候,他特别高兴,还主动和她分享各种文具和零食,邀请她和自己的朋友们一起玩耍。“我觉得我们已经是好朋友了。”这是孩子放学回家后和他说的原话。

可是接下来,他却逐渐发现她的性格好像有点儿“奇怪”。她会莫名其妙的发脾气,时而说话的语气也让周围人感到不适,难以亲近。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他还发现女孩其实并不喜欢学习,对老师讲话也没有礼貌,甚至还会有脏话脱口而出。

这些“发现”,让他不可思议,这和之前印象中的她全然不是一个样子!

图片

朋友从孩子口中得知此事,起初并没有表态。饭桌上,孩子说着说着眼泪就“啪嗒啪嗒”的掉了下来。后来假期结束,孩子间也没有再多的交流。他还因为此事伤心了很久,甚至每每放学后闷闷不乐,路过对方班级门口也会加快脚步。孩子觉得自己付出了一片真心,可对方的为人竟和自己的认识如此大相径庭,到头来闹了个不欢而散。

朋友和我说到此处,也是半哭半笑。笑的是自己孩子小小年纪,竟已开始因为交友的事伤心烦忧。哭的是对方这么小的孩子,就如此让人捉摸不透,表里光鲜,众星捧月般闪耀在孩子中间,内里确是才疏学浅,德不配位。

后来我也针对此事同旁人提起,从另一位友人口中听到一个关于心理学的词汇——“晕轮效应”

于是了解到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如下:

美国心理学家凯利,以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分别做了一个试验。

上课之前,实验者向学生宣布,临时请一位研究生来代课。接着告知学生有关这位研究生的一些情况。
其中,向一个班学生介绍这位研究生具有热情、勤奋、务实、果断等项品质。

向另一班学生介绍这位研究生的信息时,除了将“热情”换成了“冷漠”之外,其余各项都相同。

而学生们并不知道两种介绍间的差别。下课之后对两个班级的同学进行调差发现了有趣的一幕。
前一班的学生与研究生一见如故,亲密攀谈。而另一个班的学生却对他却敬而远之,冷谈回避。

试验中,仅仅是信息介绍中的一词之别,竟会影响到整体的印象。学生们戴着这种有色镜去观察研究生,而这位研究生就被罩上了不同色彩的晕轮,这就是晕轮效应。
 
这种爱屋及乌的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像月晕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所以人们也就形象地称这一心理效应为“光环效应”(同“晕轮效应”)。
图片  
图片  
晕轮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书本中解释为:指在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这种效应在对不熟悉的人进行评价时会体现得更加明显。

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或一个物品的某种特性给人以美好的印象。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人们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个物品的其他特性也会给予较好的评价。

和晕轮效应相反的是恶魔效应,即对人的某一品质,或对物品的某一特性有坏的印象,会使人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一物品的其他特性的评价偏低。

譬如,我们闭着眼睛,只闻到苹果的气味,或只摸到苹果的形状,我们头脑中就形成了有关苹果的完整印象,因为经验为我们弥补了苹果的其他特征,如颜色(绿中透红)、滋味(甜的)、触摸感(光滑的),等等。由于知觉整体性作用,我们知觉客观事物就能迅速而明了,从而做到“窥一斑而见全豹”。
 



“晕轮效应”有什么弊端呢?
晕轮效应的最大弊端就在于以偏概全。其特征具体表现在这样四个方面:

1.以点代面: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显著特征,习惯性的以“个别”推及“一般”。好比盲人摸象,只感知一处,从而蒙蔽了对其整体的认知。

2.绝对化倾向:它若好,就给予全都肯定,它若坏,就给予全部否定。这一切都在受主观偏见所支配,从而无法接受其他客观评判。

3.错误判断:在了解到一个格外突出的优点时,会把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而这种推断出来的特征,其实并无考证。

4.产生偏见:晕轮效应给人们的认知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偏见”。以有限的或不正确的信息源作为基础,仿佛独自一人走进晕轮效应的迷宫,其结果势必会产生偏见。



如何克服“晕轮效应”的弊端呢?
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为避免光环效应影响他人对自己或自己对他人的认识,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马上对孩子口中的新老师、新同学、新伙伴做出评价,要带着理性与客观,尽可能地与老师进行多方面的沟通,从而客观认识对待。

2.及时注意自己是否全面地看待了自己的孩子,特别是孩子在成绩优异、听话乖巧的时候。

3.在教导孩子与他人交往时,不要过分在意他人对自己德行的评价,只要保证自己德行端正,就一定会获得他人的认可和理解。

4.让孩子做好自己应该做好的每一件小事,如作业、作文、值日等等,要注意处理好可能会给自己的形象造成较大影响事情。

5.要让孩子敢于展示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同时,也尽可能让他人了解到自己的缺点。
图片
“晕轮效应”伴随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如一柄锋芒毕露的“双刃剑”,其强大的优势,和不可忽视的劣势并行存在。所以教育孩子要有这样的思维和眼光,避免以偏概全,待人接物客观冷静。同时,也要注重自己外在表象和客观形象的维护。

大家一起怀着对生活和心理学的好奇心,在下方的评论区留下你对“晕轮效应”的看法,也和大家讲讲你被“晕轮”的小故事吧!

作者:鲁旭阳
审核:李晓、张亿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