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源泉源流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水火既济。甲骨文台历说字——泉

 赵文耕 2021-11-18

今天我们要学——,泉水源泉的泉。那么甲骨文是跟泉水有关系吗?我们来看一看甲骨文写法,它有一个T,到了小篆的时候也是T,还有几个点,然后还有一个出口,这个就表示泉水的意思,那个T就表示水源源不断的流出,有的时候那个T的写法是断断续续的,就是表示源源不断的水。

【甲骨文,泉,另一种写法】

【原,小篆写法,会稽刻石】

另外在古文字当中,这同一个字它后期引出两个字,除了泉水的泉,还有一个字就是,原来的原,原本的原。后来到了小篆的时候,都和这个泉的小篆的写法是完全一致的,到了后期的时候,又加了厂(读作an或者hǎn),就表示水原。到了隶书的时候呢,又在那个原的基础之上,为了强调和水的关系,又加了氵,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在对于字的运用要更准确,所以就是不断的分化,原来的字比较少,后来的字就比较多,这就形成一个现象,很多的字都是同源字,所以这个也请大家再思考或者是有一个这样的认识。

【甲骨文台历,泉】

甲骨文台历上对这个字的解释:象形字,象泉水自穴罅中流出之形,或又作泉,这个写法就是这个T字形上边还有一个短线,而且那个T下边那个长竖它是断的,乃说文泉字篆文所本,说文泉,水原也。象水流出成川形。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几个文献,前四个文献中的泉都是指泉水的意思,前两个分别引自《诗经》,一个叫如彼泉流,一个是泉之竭矣,这个就不细说了。第三个文献是晋陶渊明写的《归去来兮辞》,其中有一句话叫泉涓涓而始流,这也是泉水的意思,涓涓流水。

【天下第一泉】

第四个引自于《左传》,有这么一句话“若阙地及泉,随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大家知道这句话是从哪一个故事中引出来的吗?就是《左传》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故事,叫郑伯克段于鄢。郑伯就是寤生,他妈妈姓姜,生他的时候这个手脚先出来的,也就是逆着出来的,所以取名寤生。逆着出来的孩子痛苦,妈妈也痛苦,所以他的妈妈就特别不喜欢这个郑伯,他弟弟生出来之后就特别的顺畅,所以呢他妈妈就喜欢他弟弟,叫段叔。后来这个郑伯继承了王位,把京邑封给他弟弟,人们称他弟弟为京城大叔。总之啊,这个自古至今争夺王位的这个事情屡见不鲜。而郑伯克段于鄢这个争王位的故事,这个里边特别特别的曲折,又有这个大儿子和小儿子之间的这个争夺,后来段叔准备偷袭国都,并和他母亲商量好帮着他开城门接应,郑伯打听到段叔起兵的日期,命令攻击京邑,最后郑伯把他的弟弟打败。不光打败了他,还把他的母亲安置在城颍,并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再相见。过后又后悔了,后来他的臣子颖考叔得知这件事,有意借进献礼物进见庄公,当庄公赏赐肉给颍考叔,颍考叔故意留着,说要孝敬母亲。然后庄公与颖考叔交谈并说出他后悔的心情时,颍考叔说这有什么好发愁的呢,只要挖一条地道,挖出了泉水,从地道中相见,谁还说您违背了誓言呢?庄公依了他的话,最后和母亲地道相见,并恢复了以往的母子关系。(此段语音有误)

最后一个文献:《周礼.外府》货泉径一寸,重五铢,右文曰货,左文曰泉,直一也。

这里的泉不是指泉水的意思,它指的是钱。有几个说法,其中一个说法就是这两个字的发音原来是比较接近的。另外一个,大家都希望这个钱就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涓涓细流,财源滚滚,于是就把钱称之为泉了。尤其是在王莽时期,这个泉本来是这个《周礼》当中记载的,到了王莽时期呢,他也要恢复古制,其中有一个做法,就是把王莽的钱也叫做泉,所以这个叫货泉,这就是货币,它的直径是一寸,重五铢,右边写的一个字叫货或左边写了一个文字叫泉,这个值多少钱呢?叫直一,也就是一个最小单位,这个直应该是同单立人的那个值,直一也,小泉直一,大泉五百,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小泉直一,大泉五百】

说起这个钱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称呼,有贝就是最古老的那个钱币,就是贝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是刀币布币,后来呢,秦统一之后用的是秦半两,然后到了汉的时候,用的好像是五铢(语音有误)。从秦汉之后用的都是统一的货币了,就是那种外圆内方为钱,这钱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孔方兄。所以说起这个钱的时候啊,人们对钱就是尤其的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里边,第一是希望钱是源源不断,财源滚滚,就希望家里头都有一个聚宝盆,也希望家里有摇钱树,源源不断的来。

【秦半两】

说起这个泉呢,我记得前一段时间在北京做过一次甲骨文书法展,我带着我的几个学生作了一个汇报展览,在这个展览过程中,有一幅书法作品就出现了泉这个字,而且这幅作品还备受好评。上面就是泉,象征中国文化生生不息,下面一个甲骨文是火,有一句话与之对应叫薪火相传,所以上面是泉,下面是火,泉也是水嘛,所以这又是一个卦象,叫水火既济。这不就是咱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至今它的一个原因所在吗?为什么我们的中国文化传承至今生生不息,就是因为不断的有人在薪火相传,不断的有人在传承我们的文化。

【甲骨文书法展作品】

好吧,今天这个泉就说到这儿,我们下次再见。

(音频整理:淑群)


阅读更多:


央视新闻调查:甲骨文发现

童书童画 墨香经典 第二届赵文耕师生书画展图片报道

六一去琉璃厂,逛胡同,观书法展,涨知识

往年文章:

2020年文耕学堂文章列表

2019年文耕学堂文章列表

2018年甲骨文主题相关文章

2017年甲骨文学习文章列表

2016年甲骨文学习文章列表

赵老师已经推出线上课程:

小篆书法入门

甲骨文和中国文化关系

一字一画甲骨文

甲骨文台历每日一字

(凡是购买甲骨文台历可以受邀入群,免费学习)

附:2021年甲骨文台历还有少量留存,购买链接如下:


2021年甲骨文台历,击上面图片,还可以下单购买

关注文耕学堂

阅读更多文字解读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