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它的存世量是恒定的。当某件器物被国立博物馆收藏,意味着可流通的器物便少了一件,所以笔者认为古玩一定是越来越少的,其经济价值也一定是越来越高的。 ▲新仿定窑 光泽发散 ▲到代定窑 光泽内敛 极小点反射光坚挺 ▲左新右老 差距明显 古玩很珍贵,“民藏”的文物靠谱吗?笔者非常支持和肯定“民藏”。虽说国立博物馆存有大量的藏品,但是流散在民间的古玩珍瓷数量远大于馆藏品的总和,因为馆藏品也是来源于民间征集。藏友不要乐观的认为“民间这么多宝贝,那么地摊、古玩店还是可以“捡漏”的”。笔者还是得给藏友们浇一盆冷水,帕累托定律告诉我们财富一定是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如此稀有珍贵的文物资源基本不应该也不会出现在地摊,地摊捡漏古玩其实是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那段历史时期的亲历者应该都懂。 ▲仿干坑新玉,工艺痕迹是可以仿的 ▲左新右老 老玉的皮壳光泽坚挺 目前古玩最大的问题是赝品制作逼近真品,而主流的鉴定思想都是纹饰、器型、工艺、现在还冒出来个“死亡气泡”什么的,种种原因导致市场混乱。凡事应该辩证的看待问题。赝品充斥市场,鉴定思想过于迂腐,一定程度上压制了民间古玩流通的价格,但是对于真正想收藏的朋友确是一个利好的消息。文物商店是大家入门的不错选择,也是能买到真品的保险场所。目前这波市场低潮正是普通百姓买的起古玩的“末班车”。 ▲康熙郎窑红的底釉 极小点反射光坚挺 在一个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笔者有缘拜师于胡老师并将古玩鉴定思想借助自媒体平台公之于众的目的是想让古玩价值回归常态,让藏友不但敢买藏品更能看懂藏品。最后笔者敢拍着胸脯说“古玩不是玄学而是说得清道得明的科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