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人情的世界里,到底藏着什么?

 一半时差 2021-11-18

             密

为了遇见你,我一直流浪

遇见书舍

           说               

                              时              的

突然读不懂夏目漱石了,《草枕》的脱俗超然让我措手不及,我还沉浸在《心》里。那个夏目漱石的文字不是这样的,不是,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他。

大自然给予人类是源源不断的想象与认知,山河,流水,花草,风雨,雷鸣......在在都是它的姿态。《草枕》不该定义为一本小说,它应该是一幅会流动的画,一场诗意的人生哲学。坦白,依我现在的人生经历与见解,是浅薄的,是卑微的。没错,我阅读完后,竟收获一片空白,多荒唐!

何为人情?

这是一个大概念,包涵了众多之情,而我们喜欢把它理解为人的常情,情面,情谊等。

司马迁在《史记》记载过这样的一句话:非人情,不可,非人情,难近,非人情,难亲。超乎人情的做法,一点儿也不讨喜。而夏目漱石偏偏在《草枕》里告诉人们,其实在非人情的世界里,也能表现出一种极致的美。

行旅在外,结草为枕。一名想要逃避世俗生活的画家来到乡下一处温泉旅馆开始旅游生活。在古井温泉旅馆里有一位公认的美女——那美。那美在京都进修时结交一位男友,却被迫嫁给城里有钱的富家公子。因为战争的关系,丈夫任职的银行破产关门,离婚回到古井娘家居住。

那美是一位好强的女子,且极富才气,喜欢问禅,会写俳句,会弹三弦琴。那美似乎对画家颇有好感,两人之间有着微妙的情愫。那美邀画家为其作一幅画,虽然画家在心里对那美有着千万种想象,可一直无从下手,在这个作家过程里,画家进行了非人情的思想博弈。近在眼前,却又触不可及,想要把她的美画得极致,却又不知她该有什么神态,矛盾的心里被夏目漱石写成了一种带着诗意的人生哲学。

与白的线条

交织

日月与星辰

对望

这是一场

你我读不懂的相遇

天亮了

它们还不舍得走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把画家与王维联系在一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不正是王维吗?想必夏目漱石对我国古代的诗文比较喜欢,还特意引用了陶渊明和王维的诗句表达自己脱离世俗烦恼的超然心境。王维的《归嵩山作》也与《草枕》意境不谋而合。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王维的一生,只娶一妻,而他留下的诗,无一刻意表达对妻子的思念。所有的诗句都富有禅意,流动空灵,在我心目中,他是唐诗第一人。有时候,我觉得夏目漱石笔下的画家就是王维,远离了官场,在空山树林深处寻找人生的静谧。

除此,我们还能在王维的其他诗句中找到与书中画家契合的点,“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书中的画家不正是如此吗?他接到那美作画的要求,在无法下笔时,其实他可以拒绝或离开,可是他并没有。在无路可走的时候,就坐下来想想吧。过分强求,反而弄巧成拙。

我大概可以想到古井旅馆的样貌,坐落在山中的古老日本木屋,门前一条流水,远处栽着茂密的树木,旁边的院子有几张木作的椅子,那是供游客使用的。路过的游客也可在那里憩息,由于并不是在闹市中,所以晚上微凉,假如出来散步,夏天恐怕要披上一层薄纱。那美小姐会在院子里弹琴,不过是极少数的,她更喜欢坐在房间里。雨季到来会让人心烦,可是在古井旅馆,你会找到雨天的乐趣,雨水会沿着屋檐滴落,落在外面的护栏,沾湿走廊。为什么说会有趣呢?能使人留下来欣赏这静谧,听大自然的鸟虫鸣叫,亦或在澡池里戏水,不也是一种乐趣吗?心静,则安。忘记闹市的喧嚣,是多少人想到达的境界?

画家看到那美脸上露出的怜悯表情,起笔的欲望强烈,搁置心中许久的一幅画完成。我闭上眼睛,看见了画家在拿着笔画纸上飞舞的模样,女子的轮廓渐渐清晰,她半穿着日本传统的和服,脚步轻盈,动作像是刚听到有人呼唤她的名字,她微微转身,和服落下,露出她半边的背,眼睛是清澈的微笑。

如果你不喜欢脱俗的文字,不要看《草枕》,如果你想认识夏目漱石,不要看《草枕》,如果你不喜欢诗画,更不要看《草枕》。

原来,看不懂的,才是非人情!

今天写的是关于《草枕》,可是我更想推荐给大家的是王维,或许,在某个时间,我会再一次带着王维的诗归来!

不要脸的番外:

其实我还想说的是,我们的电影8月2日将在爱奇艺网络电影频道独家上映。

所以,那个,路过的伙伴们,pick下吧!

下期,我想说说电影的幕后故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