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 密 为了遇见你,我一直流浪 遇见书舍 说 秘 时 的 光 2018年12月22日 今天,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不变的是我依然在等你。(我在过夏至 冬至问候 今天的题目来自于席慕蓉的诗歌《莲的心事》,还在花季雨季年纪的时候,遇见了席慕蓉的诗歌,准确来说,是我诗歌的启蒙。清新,淡雅,灵动,深邃而幽远的文字满足了我青春所有的幻想。 都说席慕蓉的诗具有浓郁的中国韵致,像岁月馈赠的一杯清香淡涩而回甘的茶一样,令人一品再品。并在其中可以看到梦幻的美术画面,音乐的灵性流动。有人说她像是当代的“王维”,让情与景结合的美发挥到极致。而我认为她的诗更像宋词,更接近宋词诗人晏殊。 在我心里,宋词是中国古代最让人沉醉心迷的文字,它既深微隐幽又豪放开阔,也恰恰对应了那个当时独领风骚的宋王朝。而现代诗歌在民国时期开始盛行并开启了近代第一个文学盛世,初期的新诗用意象来联想,隐喻,暗示,给文字附上了朦胧,迷离,神秘之感。它们继承了宋词的意象精髓,开辟了一个“潜意识”的新世界。而席慕蓉的诗歌虽不能划分为初期新诗,但是她诗歌传达出来的真挚有以上两者的影子。 青春x席慕蓉 ○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写到,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立志高远的第一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孜孜以求的第二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终于成功的第三境。这三首宋词,作者依次是晏殊,柳永,辛弃疾。可见晏殊的词是备受肯定的。 好像自古以来,能让人常提起或引起共鸣的作品往往都与各种坎坷痛苦拉上关系,后人对这些落魄者有着惯性的同情,屈原放逐,《离骚》被铭记;司马迁受辱,《史记》问世,柳永的科场情场两失意,苏轼坎坷的官途,《赤壁赋》流传千古,李清照的凄惨晚年....这让一生富贵,官场得意的晏殊容易被历史忽略。事实上晏殊是婉约派的“四大旗帜之一”,他的词有着花间派的精华,与其平坦富贵的一生一样,有着与众不同的美学风貌。 浣溪沙X晏殊 ○ 一向年光有限身 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筳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 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为什么我会从席慕蓉联想到晏殊,除了在作品上给予我相同的感觉之外,还有她的家庭,婚姻生活,和晏殊富贵的一生有着相似之处。她是蒙古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少年便苦修画画,游学于欧洲,进修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油画高级班,并以第一名成绩毕业。且在欧洲游学期间,认识了她的丈夫刘海北,他尊重理解她的创作,拥有幸福的家庭。而相比于海子,顾城,林徽因,徐志摩等人,席慕蓉也是不常常被提起,她的诗亦没有撕心裂肺的情感呐喊,安静得像湖面飘下一块落叶。 其实,我们永远都不知道宋王朝的真实面貌,只能在留下来的宋词里无限想象,我们也不知道诗人的真实情感,只是在意象里无限猜测。这就是中国文字的魅力——把不同时空的灵魂交织在一起,让情感和灵魂穿越,回到过去,去到未来。 时光真是一个好东西,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也可以把美好推得远远的。人类的情感永远不可能摆脱失之交臂的悔恨模式,错过往昔,错过今朝,经历无常,或重逢,或别离,总是有着淡淡的期盼与无奈。即便如此,活着人依然还是那样活着,笑着活,哭着活,这些都是人生姿态。 晏殊,席慕蓉,或是每一个你,都会成为一个人心中的夏荷,被人看见,灿烂地盛放,别着急,我正看着你。 等一个人X遇见书舍 ○ 窗外 月光 遍地都是你的影子 不要停止 那被晚风挑起的思绪 今夜,我在等一个人 等他给我系上洁白的小花心 ——写于5年前某日 · end · 扫一扫二维码 你就能拥有我 遇见书舍 无论何时 都在等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