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赫拉巴尔《过于喧嚣的孤独》| 我为它活着,并为写它推迟了我的死亡

 一半时差 2021-11-18

Too Loud 

A Solitude

带我去一个没有告别的故乡

与赫拉巴尔这本书相遇的午日,是一个意外,当时本想在网络上找郑兴《过于喧嚣的孤独》这首歌的吉他谱,但最后收获的是这本同名书籍电子书,然后在上下班挤地铁的间隙阅读完。在读到最后的时候,地铁到站,我踏出站台,仿佛落了一拍,突然有那么一刻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了。
 
这是一个人的自言自语,他说了一些重复无聊的日常,看似没有说到什么,事实上又说了很多,这里的很多就是我滑到最后一页时的失落感,我被掏空了,我急切于要质问自己,我拥有的,失去的,是不是跟这本书主人公汉嘉一样,终究要被它们带走。

汉嘉在废品回收站工作了三十五年,他每天的动作就是按下压力机的红色按钮,压力板升起,按下绿色按钮,压力板下降,把废弃的物料压成形,打包,带走,再回炉重做,它们大多数是旧书,有时夹着一些剪刀,锤子或者残留着咖啡渍的纸杯,以及是在这肮脏的环境里流连的老鼠。它们被压在一起,老鼠溢出来的血液与废弃颜料混在一起,它们将被运走,或许会与废纸打烂做成纸浆,又重新生成一张白纸,再次经历印刷,书写,阅读,丢弃的命运。

在这些旧书堆里,与这些肮脏混在一起的不乏一些名人书画,高更,毕加索,塞尚等,在废纸的长河里汉嘉挑选出“昂贵”的书籍,有两吨之多,塞在自己的屋子,用他的眼睛把它们的命运延续。如同一篇隽永的诗文,他构造了一个理想的天堂,然后完成了内心向往的使命。不能说快乐,又不能说悲哀。

我给自己抛出了一个问题,我真的可以理解赫拉巴尔吗?或者可以理解汉嘉吗?又或者可以理解我读过所有的书籍那些人与事物吗?如此没有边际的问题,如同一场海啸在我心头涌过来,是啊!我阅读它们的归属是什么。我清楚知道这不是一个可以有答案的问题,它们已经是答案的一部分了,我不就是那一台压力机吗?把它们压扁,回收,遗弃,又有多少个人可以懂我?原来赫拉巴尔只是提供了这样的一种情绪,我们自己才是故事的本身,可以填满被掏空的那一部分。我写过的所有就是喧嚣的孤独的一份子,它们构造了一个空间,推开门之后,就会溜走,被人家看见。因此今天我告诉了你们他说了这样的一个故事,都没关系的,这些不足以描述“过于喧嚣的孤独”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如果赫拉巴尔知道如今纸质书是逐渐要被电子书取代的,他还会为此而推迟死亡吗?我喜欢收藏实体书,但也不排斥电子书,曾经还信誓旦旦地为自己的喜欢找了一个这样的理由:捧在手心上的温暖胜过冰冷的电子书。现在看来,真是一个蹩脚的想法(哈!)。汉嘉不断地在挽留着废品堆的书籍,事实上挽留的是他对这个世界纯洁的爱啊!

如果是这样,我拥有了这些书籍,是他们最大的幸,还是不幸的开端?赫拉巴尔说将思想记载在人的脑海中必定格外美好,如果要将它们送进压力机,只得放入人的脑袋,即便这样也无济于事,因为真实的思想来自外界。所以它们终究还是会走到送进压力机的时候,而阅读的人并不能带走所有,想到此,又泛起了一些失落感。

现在,我已经找回了一些被掏空的部分,唯一丢失的是这本书我阅读的是电子书。这大概是我这个时代的喧嚣无法与赫拉巴尔对话,但是,朋友们啊,这样的孤独从没有因为时间而改变,野蛮和肮脏,高贵的智慧,还有腐烂,依然在对峙着,生命在矛盾中往前走,不能说是绝对进步,是更替,一种形态代替另外一种,苟且地延续。如书中提到所有的理解,黑格尔的启示,达芬奇的眼睛,老子的道德经,列夫托尔斯泰的精神斗争,以及耶稣冷酷的话语。他都明白,我们也可以明白,这永无休止的迷惘与悲愤,是驱使我们一直渴求内心平静的原因与动力,然而我们是永远做不到的,这个世界即使没有战争也不会和平,永远不会,不会!


“我一条腿跨进槽里,我等了片刻,然后另一条也跨了进去,我把身子缩作一团试了试,爬起来跪在槽里按下绿色按钮”

1997年,84岁的赫拉巴尔在五层的病房窗户下坠落。他选择了与汉嘉类似的方式,告别世界。

过于喧嚣的孤独

都是借来的感触

两个时代的喧嚣,一首歌,一本书,我把它们构成了一个圆!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